
高考专项复习之文言翻译教案.pdf
5页1 文言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 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 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根据高考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 发现许多考生作题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一、明白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归根结底就一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1.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 (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 义) ,都必须落实到位, 对号入座,并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 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翻译时,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 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例 1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005 年湖北卷) 分析:本句可以直译为“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2.意译 意译是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 或直译以后会改变 原句意义),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 灵活翻译原文 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例 2“衡下车,治威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 《张衡传》) 分析: 如果直译成“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 “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 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读起来很别扭, 让人不知所云。
这时就需要意 译,将“下车”译为“到任” , “视事”译为“任职”或“到任办公”, “乞骸骨” 译为“请求退休” 下面几种情形往往需要意译: ⑴使用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 例 3 侠曰 :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 (2005 年全国卷Ⅰ) 分析“口腹”是借代,代指“饮食” ,翻译的时候就应该意译⑵使用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时 例4“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 (2005年江西卷) 分析 句子属于紧缩复句,直译不好翻译,只能意译为“刑律严酷,百姓就会 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 3.二者的关系 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对译的就对号入座,直接翻译只 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掌握翻译的技法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法可总结6 个字:换、留、去、补、调、拆2 1.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 换成本字 ⋯⋯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 5“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 (2011广东卷)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 (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 江水中 (单音词需换成双音词) 例 6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 (2011山东卷) 【答案】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分析:这里“勿”换为“不要” , “以”换为“用”, “惧”和“止”是使动用法 练习: ①君恶闻其过,则忠化问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2003 年全国卷) 【答案】 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 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 国君喜爱听到直率 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2.留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 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 汉语对译 例 7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2011全国大钢卷) 【答案】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分析 其中“中使”是官职名, “赵成” “鼎”是人名,就不需要翻译3.去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仅有语法作用, 而无实际意义 这些词包 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表 句中停顿的词、表恭敬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尽管它们在原 文中必不可少,但这些词语在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应的词义可以来表示,因 此必须删去 例 8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2011全国新课标卷) 【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分析: “而”在这里是表顺承的虚词,翻译的时候可去掉例 9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2011重庆卷) 【答案】 (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 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分析: “以”在这里是表顺承的连词,翻译时去掉4.补 文言文中往往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3 增补出来,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才能够完整、通顺、明确 例 10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011重 庆卷) 【答案】 (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 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其中,加括号的部分就是原 文中省略的内容,翻译的时候必须补出 分析:补出主语 例 11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 (2011江苏卷) 【答案】 (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分析:补出主语。
5.调 由于语言的演变, 有的文言句型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就是特殊 句式,其中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对于这些 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调整 例 12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2005 年福建卷) 【答案】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分析 “求哀请命于勾践”属于介词短语后置,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 翻译的时候应该调整为“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例 13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 (2005 年天津卷) 【答案】赵国想要什么得不到呢? 分析: “何求”属于宾语前置,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应 调整过来,译作“想要什么” 例 14“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011四 川卷)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诣,到;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 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答案】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 人不理睬他6.拆 指拆分双音节词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 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 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 15“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答案】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三、抓住翻译的关键 人常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打在那里一下子就能把它打死文 言文翻译也是如此,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否则,就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1.抓关键词4 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尤其是多种意义 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 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分就遗憾的 丢掉了 例 16“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2011年江苏卷) 【答案】 (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 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分析: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贷”译为“饶恕”“宽恕”一类的意思;“流”译 为“流放”一类的意思,第一个“以”是“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让或 者用” 如果几个关键词翻译错误,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例 17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 其中“丧”与“争”是关键词,一个译作“为它治丧”,一个译作“直言 规劝” 2.抓特殊句 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 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 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例 18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005 年天津卷) 【答案】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分析:这是一个“,, 者, ,, 也”形式的的特殊句式,翻译的时候必须翻 译成“,, ,是,, ”,否则就要丢分 例 19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2011年重庆卷) 【答案】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 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前者是个被动句,句式必须翻译出来最后,将翻译的要领总结为一首口诀,希望对广大考生做好“文言文翻译”有 所帮助 保持对应,力求直译 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比喻借代,互文婉曲 言简紧缩,繁笔铺叙 释解当头,活用注意。
多种用法,古今联系 保留古名,删除无意 替换改变,补齐略句 遇有倒装,调整词序5 得分要点,关键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