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一附中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13页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一附中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净化水时用活性炭来杀菌、消毒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4.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 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 )(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A.(2)(4) B.(1)(3)(4) C.(1)(2)(4) D.(1)(2)5.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 C8H10N4O2),下列有关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茶碱分子中含24个原子C.茶碱的相对原分子质量为194D.茶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 象解 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十月闻到桂花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 B.B C.C D.D7.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白醋与白酒(观察颜色)B.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C.空气与氮气(闻气味)D.食盐与蔗糖(加水溶解)8.氧气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于气割、气焊 B.用于医疗急救C.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液氧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9.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10.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或操作,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浓氨水遇酚酞溶液,浓氨水变红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酒精灯加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2)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__(3)构成硫酸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_____ (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如图表示的是硫、木炭、铁三种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1)实验 I 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实验 I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3)为检验木炭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可在实验 II后在集气瓶中倒入_________,如果_________,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实验I和实验III的集气瓶中均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实验I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III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5)若实验III中看不到火星四射,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写两点: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填化学符号)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填字母)2)从变化角度: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装置内压强从反应开始到打开止水夹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步骤I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②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③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个④下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字母)。
A 易溶于水B 熔点高C 受热易分解(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14.(一)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编号,下同),C、D、E三种收集氧气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____(填编号)4)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二)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稀硝酸(HNO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生成气体R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R的化学式是________,t1时生成气体R的质量是_____g2)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发现其体内含有角鲨烯(C30H50)有抗癌作用.试计算:(1)角鲨烯(C30H5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2)角鲨烯(C30H50)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3)41g角鲨烯(C30H50)中含的氢元素质量是多少?16.尿素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化学式为CO(NH2)2,请按要求作答:(1)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2)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3)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4)100g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有多少_______?(列出计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是正确的叙述;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的原因;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A2、A【解析】A、净化水时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故B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正确;D、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故D正确。
故选A3、D【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故A正确;B、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水污染,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严禁焚烧秸秆,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D错误4、A【解析】(1)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该装置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故不正确;(2)氧气不易溶于水,铁锈固体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用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故正确;(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需要加热制取氧气,故不正确;(4)锌片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一种密度 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故正确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5、D【解析】A、由茶碱的化学式看出,茶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茶碱的一个分子由8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茶碱分子中含8+10+4+2=2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茶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8+1×10+14×4+16×2=194,故选项说法正确;D、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14×4):(16×2)=96:10:56: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能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D【解析】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C、十月闻到桂花香味,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B【解析】A. 白醋与白酒,观察颜色无法区分它们,应闻气味,故错误;B. 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若产生较多的气泡则是双氧水,无气泡则是水,所以可用来区分,故正确;C. 空气与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故错误;D. 食盐与蔗糖加水都能溶解,所以无法利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分,故错误8、C【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气割、气焊,故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选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故错误D、液氧显淡蓝色,液氧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故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