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用建筑节能检测标准讨论稿.doc
10页江西民用建筑节能检测标准(讨论稿)江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检测标准Inspection on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Civil Buildings(讨论稿)刖H为了进一步贯彻建筑节能政策,监督节能建筑的工穆质最,检验评定节能建筑的实际效果,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要求,制定木标准编制组经广 泛调杏研究,参考了国际和国内其他省市标准,认真总结了节能建筑的测试数据和相关技术 资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木标准木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要求、检测抽样 要求、判定规则等内容木标准的编制单•位有:等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3检测项目3」节能建筑现场测试项目3.2节能建筑实验室测试内容4测试方法4.1构件热阻检测4.2材料导热系数检测4.3外窗(门)气密性检测4.4国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4.5围护结构热T缺陷检测5判定规则6抽样原则附录A检测仪器仪表要求附录B构件热阻的计算与要求附录C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附录D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录E木标准参考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1.1为迹一步贯彻建筑节能政策,检杳节能建筑的工程质量,特制定木标准。
1.2木标准适用于木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节能检测,其他建筑的节能监测可参照 执行1.3节能建筑的检测包括构件现场、实验室热工节能检测1.4在进行节能建筑节能检测时,除应符合木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规定2术语及符号2.1 导热系数(九)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稳态条件下,lm厚物体,两侧表瓯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瓯积匀质材料的热量 单位:W/(m.k)2.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氣 单位:W/(m2.k)2.3 围护结构热阻(R) thermal resistance of building envelope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温羌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血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的倒数单位:(m2.k)/W2.4 气密性 air permeability performance外窗或幕墙的开启部分在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2.5 热箱法 hot box method指用标定或防护热箱法对构件进行热阻和传热系数测量的方法2.6 热流计法 heat flow meter method指用热流计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2.7 热像图 thermogram川红外摄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的图片2. 8 热T缺陷 thermal performance defect建筑用护结构在施匸质量检验中热工性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2.9 节能建筑 building on energy efficiency指达到现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2.10 热情性指标(D) index of thermal inertia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速度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3检测项目3」节能建筑现场测试项目3.1.1节能建筑现场应检测以下热工项H1、 构件热阻、屋顶热阻、外墙热阻、底层通风楼板热阻2、 外窗(门)气密性3、 屋顶、东、南、西墙隔热性能3.1.2节能建筑现场宜检测以下热工项目1、 分户墙热阻2、 楼板热阻3、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有条件的情况下)3.2节能建筑实验室测试内容321节能建筑实验室应检测以下热工项目1、 材料导热系数2、 构件热阻、屋顶热阻、外墙热阻、底层通风楼板热阻注:材料导热系数和构件热阻可二选一,组合构件可以通过测得的材料导热系数计算热阻。
3.2.2节能建筑实验室宜检测以下热T项H1、 分户墙热阻2、 楼板热阻3、 分户墙和楼板材料的导热系数注:材料导热系数和构件热阻可二选一,组合构件可以通过测得的材料导热系数计算热阻4测试方法4.1构件热阻检测4.1.1构件热阻现场检测1、 构件热阻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认定的其它方法2、 构件表面温度的测量宜采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检测仪表符合附录 A的规定3、 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G/T3016)的规定,检测 仪表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规定4、 热流和温度测量应采用具有白动采集和存储数据功能,并可和计算机相通讯的数 据采集记录装置,检测仪表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规定5、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测点应选在构件有代表的位置,每一处热阻检测应不少于3个测点(1个测点包括1个 热流计和2个表面温度计);对匀质材料的囤护结构应将测点选在构件中间部位,对非匀质 材料构成的用护结构应在代表不同热阻的部位设置测点;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 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器、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热流计与温度传感器表血辐 射系数应与被测构件表面辐射系数基木相同;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 外表瓯不应受阳光有射或雨雷侵袭等外界环境影响。
热流计应頁•接安装在被测构件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构件两侧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 温度传感器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6、 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木稳定,同时通 过被测构件的热流不反向,被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平均温差不小于10°C平均温羌小于10°C 的数据为无效样本7、 检测期间,室内或防护热箱内的人工环境空气温度应限制在10〜50 °C Z间8、 检测期问被检测房间门窗应关闭,或防护热箱密封良好,检测总持续时问应不少 于96h,且室内温度稳定后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小于72 ho9、 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度,数据采样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o10、检测结果按附录B所提供的方法与要求进行计算取稳定后连续三天的每天R计算值 相差不大于5%的平均R值作为测试值4.1.2构件热阻实验室检测1、 建筑物用护结构热阻实验室检测可采用热流计法或国家质暈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方法2、 检测构件应按现场实际使用材料和构造制作,屋面、楼板、外墙等建筑构件长、 宽尺寸不宜小于lmxlm,厚度应为建筑物实际构造厚度。
3、 热流计法实验室检测要求可参照4丄1条规定进行4.2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4.2.1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是针对单一匀质材料的实验室检测,用于导热系数检测样 品的规格尺寸及平整度应满足检测要求4.2.2样品检测前丿应在检测室放置4小时以上4.2.3导热系数检测设备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规定4.2.4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按《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和热 流计》GB/T10294-88国家相关标准执行4.3外窗(门)气密性检测4.3.1检测原理及装置1、 现场利用密封板(或透明膜)、围护结构和外窗形成静压箱,通过供风系统从静压 箱抽风或向静压箱吹风在检测对彖两侧形成正压羌或负压并在静压箱引出测量孔测量压 差,在管路上安装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空气渗透量图示4.3.1为检测装置示意图2、 密封板(或透明膜)与围护结构组成静压箱,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3、 密封板宜采用组合方式,应有足够的刚度,与围护结构的连接应有足够的强度4、 检测仪器的要求气密性能检测仪器应符合GB/T 7107—2002中523、5.2.4的要求;4.3.2试件及检测要求1、 外窗及连接部位安装完毕达到正常使用状态。
2、 试件选取同窗型、同规格、同型号三橙为一组3、 气密检测时的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外窗室内外的大气压及温度当温度、风速、降雨等 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后继续检测,并在报告中注明4、 检测过稈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4.3.3检测1、气密性能检测前,测量外窗图4.3.1检测装置示意图1 ■外窗 2 ■围护结构 3 ■位移传感器安装杆 4 ■位移传感器5 ■静压箱密封板(透明膜)6 •差压传感器7 ■供风系统8 ■流量传感器图4.3.2气密检测压差顺序图▼检杏密封板(或透明膜)的密封状态2、 气密性能检测按以下顺序进行预备加压: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茅脉冲,压茅绝对值为150Pa,加压速 度约为50Pa/So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3s,泄压时间不少于Is,检查密封板(或透明膜) 的密封状态空气渗透量测量:按照图4.3.2逐级加压,每级压差作用时间不少于为10s,记录 升降lOOPa测量值3、 气密检测结果的评定: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lOOPa压羌下的两个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qt (m3/h),利 用式(43.3-1)将qt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m3/h)值。
4.3.3-1)将q'值除以检测对象面积A(m2),得到在lOOPa下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m3/(m2.h)值, 即:(43.3-2)lOPa压差下单位面积渗透量(43.3-3)根据工稈设计值进行判定或照GB/T7107-2002表1确定检测分级指标值(见附录C)4.4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4.4.1检测应在夏季最热月连续晴夭和房间自然通风条件下进行,被检测的屛顶和东、西外 墙应受到阳光照射,不应被其它物体遮扌当4.4.2检测参数:室内、外空气温度,屋顶和东或西向外墙内表面温度4.4.3室外空气温度测点置于百叶箱内,距地面1.5〜2.0m,百叶箱应放置在离外墙5m以外 的空旷处当无百叶箱时,测温点应设防辐射罩,避免阳光肓射4.4.4室内空气温度测点置于房间中央,距地面1.5〜2.0m,测点应避免阳光頁.射4.4.5屋•顶和东或西向外墙内表面各应布置至少3个测点,其中一点在中央位置,避免热桥 影响4.4.6检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96h,采样数据间隔不大于30mino4.4.7取各点平均值作为评价基础4.4.8测量用温度传感雅宜采用铜■鑰铜热电偶,记录仪器宜采用H动采集可供电脑进行数据 处理的仪器。
4.5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4.5.1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宜采用红外摄像法进行定性检测4.5.2红外摄像仪及其温度测量范围应符合现场测量要求红外摄像仪传感器的使用波长应 处在2.0〜2.6pm、3.0〜5.0pm或8.0-14.0pm Z内,传感器分辨率不应低于0.1 °C,其测量 误差应小于0.5°C4.5.3检测应在房间供热或供冷系统正常运行麻进行,且被检测的围护结构表面无阳光直射4.5.4检测前应首先对帼护结构进行普测,然后对可疑部位进行详细检测4.5.5应对实测热像图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热丁•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稈度可通 过与参考热像图的对比进行判断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法进行认定5判定规则5.1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范时,判定合格5.2当其中一项或若干项目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范时,且茅距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