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构环保型产业.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742266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0.2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構環保型產業 地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IGES)理事長 森嶌昭夫 1. 從大量生產型社會轉向循環型社會從大量生產型社會轉向循環型社會 日本在 2 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急速復甦之下,1960 年代以後歷經了嚴重的產業公害,由於深刻體認到如不防制公害即無法發展產業,因此定出嚴格的公害管制,使公害防制技術的開發日漸普及此外,70 年代時,為了應付中東的石油危機,日本的產業開發了各種具有世界最先進能源效率的技術,而且在美國公佈汽車廢氣排放管制前,就搶先挑戰省能源汽車的技術80 年代初期,日本之所以被稱為領先世界的環保先進國,是由於日本以往曾有過公害的經驗,不論是政府或是經濟界,在國家政策的執行上,已無法忽視環保的重要性從 1967 年的公害對策基本法開始,70 年代制定了很多公害管制法,公害防治成本、公害費用成本等 「污染者付費原則」(Polluters pay principle)雖只是其中的一部份,但已被實現,並帶來了公害防治技術的發展 1992 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開發會議,會中體認到 20 世紀時,一方面因先進國家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而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及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卻有佔世界 20%以上的人口仍飽受饑餓貧窮之苦。

      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諸如森林的消滅、沙漠化的加劇、土壤的侵蝕、生物多元性降低,甚至已達到全球的規模,使臭氧層遭到破壞,造成氣候變動,連大氣層都受到影響今後,為了人類的下一代,應保存地球資源和環境,並解決現今的貧窮問題,為達成此目標,世界的經濟社會未來不該再走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發展模式,而必須轉向能永續開發的模式 日本接受上述聯合國環境開發會議的結果,於 1993 年徹底修訂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制定了環境基本法環境基本法第 4 條規定,為了在所有人公平的角色分配之下,自主、積極地推動減輕環境負荷的社會經濟活動,以建構永續發展的社會,必須推動環保政策1994 年根據環境基本法擬定的環境基本計劃中,將「循環」明訂為長期目標之一,希望藉由實現資源回收(Recycle) ,進而減輕對環境的負荷,將循環定位成建構永續發展社會的中心理念 遵循環境基本法的規定,2000 年制定了「循環型社會形成推動基本法」 ,作為資源循環的基本法,且規定了後述的 3R 等原則在此基本法制定前,為了促進資源回收,已制定了幾項相關法律,在基本法制定後,也制定了具體規定資源回收費用負擔者、資源回收負責人、資源回收處理事業負責人等的法律。

      例如,容器包裝資源回收法(容器包裝分類回收及促進再商品化等的相關法律) (1996) 、家電資源回收法(特定家用設備再商品化法) (1998) 、 (建設資源回收法) (建設工程材料再生利用等的相關法律) (2000) 、促進食品循環資源回收等的相關法律(2000) 、汽車資源回收法(廢棄汽車再生利用等的相關法律) (2002) 此外,節省能源相關法律和廢棄物處理相關法律也和資源循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 循環型社會的形成循環型社會的形成 前面已提到現代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型的社會已無法持續下去在大量生產型的經濟社會系統中,以污染和廢棄的型態,對大氣與水環境造成的負荷,已超出自然的淨化能力,不僅帶來公害且破壞自然環境,特別是像日本這樣沒有天然資源和能源資源的國家,由於是從他國進口能源,可能會增加對他國環境的負荷,再加上可以預期 21 世紀全世界對資源能源的需求將急速增加,過度依賴他國的資源能源,也會造成安全上的問題 目前日本的物質收支約有 20 億噸,其中高達 40%以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的型態排放至環境中,能夠重覆使用的只有 10%過去在日本,節省資源真正成為重要的政策課題,分別是在以下二個時期:?70 年代發生 2 次石油危機時,採取了石油的消費限制和提昇能源效率的政策,?目前因最近的氣候變動而提出減少 CO2,以節省能源的政策課題。

      關於廢棄物,由於自 90 年代以後,日本各地的廢棄物排放量增加,造成最終處理場的剩餘容量已逼近飽和,為了減少廢棄物排放量,而制定循環型社會形成推動基本法等各種資源回收法,並修訂廢棄物處理法 以下介紹藉由「循環型社會形成推動基本法」等,建構以循環為主軸的社會經濟系統應有的基本概念 3R(Reduce, Reuse, Recycle) :減量(降低產生量) 、重覆使用、資源回收(再生利用) Reduce 指的是儘量降低資源使用量從廢棄物處理的觀點來看,資源使用量愈少,則最終廢棄物的量也會減少,reduce 不單是指降低最終廢棄物量,也意謂著把資源的功能效用發揮到極致,以少量資源發揮與過去相同的、或者更大的效果這就是德國的 FAX4 或者 FAX10 的概念所謂 Reuse,係指將使用過的同樣東西重覆使用,如此即可省下加工等的成本,且可以得到相同的效用如果無法重覆使用的話,則經過加工等製成其他東西再生利用,亦即 recycle最後,如果無法進行recycle 的話,則加以燃燒,以作為熱能使用,如果連這點也無法達成時,則進行掩埋處理 但是,在現今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系統下,若放置不管的話,則無法實現3R。

      因此,在各種資源回收法中,納入以下政策手法的原則 首先是排放者責任的原則雖然這是關於廢棄物的原則,但這和污染者責任的原則是相同的關於廢棄物的處理,如果強制廢棄物排放者必須負起最初的責任,那麼排放者為了減少處理成本,應該會設法減少廢棄物的排出量在此原則下,排放者應該會進行 reduce,或者由自己或是委託他人進行 reuse 或 recycle但是,從廢棄物處理法和家電資源回收法中發現,非法丟棄廢棄物,藉以規避排放者責任的人亦不在少數 其次是擴大生產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s Responsibility EPR) EPR 係指產品製造者在產品使用後的階段,應針對產品使用後的資源回收等,負起經濟或物理上的處理責任,製造者為了減輕 EPR 的負擔,應該會在製造階段,就技術或成本的考量,開發出容易進行 3R 的產品汽車資源回收法雖然採用 EPR 的原則,不過制定後的施行期間尚短,因此效果不明 3. 環保型產業的企業經營環保型產業的企業經營 進入 90 年代,在里約熱內盧的環境開發會議後,隨著環境基本法、地球暖化對策推動法(1998)、循環型社會形成推動基本法等的制定,社會大眾對地球環境的關心度日漸昇高,經濟界也不再將對環境問題的因應視為對企業經營的限制,而積極在企業經營中,將環保對策定位為商機。

      此點亦和海外市場的綠化活動之進展相互呼應在現階段,重視環保的企業經營必須面對以下風險,亦即?因環保經營的成本在市場上尚未獲得適當評估,成本無法完全回收、?可充分挑戰尖端環保領域的社會制度等仍不夠健全、?環保技術的開發風險過大,資金調度等受到限制…等,但另一方面,也會帶來以下正面效果,亦即?因推動環保經營,而提高企業的市場評價、?可創造出新的環保事業、?因提供新型環保商品.服務等,而提高競爭力…等 日本的公害防制設備製造、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設備製造、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事業、環保相關服務事業等環保事業規模,在 2002 年時約有 48 兆日圓,預計到了 2010 年將擴充到約 67 兆日圓 企業經營方面 , 採用環境管理系統的 ISO14001之審查登錄件數,截至 2003 年 5 月底為止,已達到 12,274 件,在世界總登錄件數中,日本約佔了三分之一作為強化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一環,也有些企業針對企業的環保部門,設置了內部監察部門,甚至還有些企業設置企業外部的環保專家和 NGO(非政府組織) 、以及由市民組成的環境審查委員會目前正逐步導入環境管理會計制度,並發行環境省「環境會計指南」(2000)、經濟產業省「環境管理會計手法規範手冊」(2003)。

      環保型生產活動和產品相關法律管制方面,有「公害關係法」等針對具環境污染風險的化學物質等所訂出的各項管制主要訴求節省能源的法律管制亦不少在數除了規定應提供上述環保型產品.服務的個別管制外,為了推動環保產品的開發,有人提倡環保型產品的設計方案- 「環保設計」 (Design for Environment D f E) 此外,考量到一項產品從製造階段到使用後遭到廢棄為止,會以各種型態對環境造成影響,為了進行綜合評估,亦有人提倡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雖然研擬了各種方案 , 但仍未真正落實 關於 LCA , 除了提倡要取得 ISO14000系列的認證外,日本的政府機構和企業亦試著推動幾項因應對策而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也嘗試以環境 JIS 作為環保產品標準化的規範 就算企業推動環保經營,提供環保型產品和服務,但此事實若未充分告知其他利害關係人(股東.投資人、客戶.消費者、員工、一般社會大眾) ,因而未得到正面評價的話,只會留下環保經營的風險(高成本等) ,而無法產生正面效益(社會對於環保經營給予的評價等) 因此,為了順利推動環保經營,除了要公開環保經營的正確資訊外,亦須針對外界評價和反應做出適當的因應。

      所謂資訊公開的制度,就是環境報告書雖然環境省發行了「環境報告書指南」(2000),但目前大型企業每年也都會發行不同型態與內容的環境報告書有發行上述報告書的公司約有1000 家左右環保標章方面,目前已取得日本環境協會認證,擁有環保標章的產品(包含再生紙等在內)約有 5000 種此外,尚包括產業管理協會認證的「Eco-Leaf認證」和農水省的生質能源(Biomass)標章 4. 結語結語 在日本,提到環保型產業,事實上仍是以公害防制設備和廢棄物處理設備為主流但是,本身較缺乏資源和能源的日本,由於近年來地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如果要在世界能源供給一片緊縮中不至於被淘汰,就必須趁早將所有的產業轉向為環保型產業,且儘快將社會整體架構轉向循環型社會雖然還稱不上完備,但目前日本政府正針對若干法律制度展開初期的嘗試全體市民也自動自發盡到各自的本分,雖然過程十分艱辛,但也只能朝這條無法逃避的道路繼續努力邁進日本政府正致力整建法律制度,積極振興環保型產業,而企業如上所述,正推動各項自主性的措施投資人也已經針對推動環保經營的企業創設了幾個投資基金一般市民對環保型經營的關心度亦與日俱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