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doc
3页气管、支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Trachea,Brochi and Esophagus气管、支气管解剖 Anatomy of Trachea and Bronchi (一)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系由软骨和膜性组织所构成的管腔,有16~20个后方缺损呈马蹄形的软骨所构成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六颈椎平面,与喉腔连续下至第四、五胸椎平面分叉,分左、右两支气管并与之相连续成年人的气管长度约11~13cm,切牙至气管分叉处的气管隆凸约27cm,气管左右径约2.0~2.5cm,前后径约1.5~2.0cm(图1)气管的血液循环由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静脉所供给,淋巴引流至气管旁和气管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支配气管的感觉神经,中部颈神经节支配气管的交感神经(图2) (二)支气管 成年人气管在第四、五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两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隆凸,隆凸顶呈 60~80°角,稍向左偏 1.右支气管:成年人长约2.5~3.0cm,直径1.4~2.3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25°角,口径较左支气管粗,是气管的直接延续,进入肺门后形成上、中、下叶三支气管。
(1)右上叶支气管:与右支气管约呈90°角,开口略低于隆凸平面,距上叶支气管开口1.0~1.5cm处,再分三分段支气管,即尖支、后支(尖下支)和前支(胸支)2)右中叶支气管:距上叶支气管开门1.0~1.5cm处,开口在前壁距开口1.0~1.5cm 处又分二分段支气管即内侧支和外侧支两分支 (3)右下叶支气管:即支气管的延续部分,开口于中叶支气管的后下方在其后壁正对 右中叶开口处有下叶尖支开口,在其内侧壁距下叶尖支开口1.5cm处,有内基底支(心支) 开口,距内基底支开口下约0.5cm处,下叶支气管再分三分段支气管,即前基底支、侧基底支及后基底支 2.左支气管:较右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纵轴延长线约成45°角,长约5cm,直径约1.0~1.5cm,在主动脉弓下方及食管的前面,在第六胸椎平面处进入肺门,分上、下两叶支气管 (1)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于左支气管的前外侧壁,距气管隆凸约4cm距开口约1.0~1.5cm处左上叶支气管又分两支:上支再分为尖支、后支及前支;下支(舌支)再分为上支及下支2)左下叶支气管:为左支气管的延续部分,距下叶开口约0.5~1.0cm,有其尖支开口,尖支分为上支、脊旁支及腋支三分段支气管。
距尖支开口约1.5~2.0cm处下叶再分为前基底支、后基底支及侧基底支三分段支气管 食管解剖 Anatomy of Esophagus (一)食管壁的结构及食管的走行 食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纤维层所构成,食管因周围组织缘故自上至下呈四个弯曲,绝大部分食管的走行贴近脊椎 (二)食管的长度、分段及生理性狭窄 食管于第六颈椎平面,上接喉咽部通过胸部、膈肌及腹部,在第十一胸椎平面与胃的贲门相连接成人全长约23~25cm,可分为颈部、胸部、横膈部及腹部四段初生婴儿的食管上界较成年人高,相当于第四或第五颈椎处,下端相当于第九胸椎处,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食管也逐渐下移食管因颈椎、主动脉弓、左支气管及膈肌等关系可分为四个生理性狭窄(图1)第一狭窄为食管入口,在环状软骨下缘,因环咽肌收缩,将环状软骨拉向颈椎而形成,是食管最狭窄的部分,也是食管道异物存留最多的部分,因食管入口的后壁在环咽肌与咽下缩肌之间,有肌肉缺损,行食管镜检查时易发生穿孔成年人该狭窄距上切口16cm第二狭窄相当于第四胸椎平面,由主动脉压迫食管左壁所致,距第一狭窄约7cm第三狭窄相当于第五胸椎处,为左侧支气管压迫食管的前壁所致,距第二狭窄约4cm。
第四狭窄平第十胸椎,为食管穿过膈肌处因横膈肌和横膈脚的收缩而形成,距第三狭窄约9cm食管的腹段约4cm,偏左连接胃的贲门食管的最大直径约2cm,能扩张至3cm,入口部约2cm,主动脉及气管分叉处约1.3cm,横膈孔约1.6cm(图2) (三)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 食管血供丰富颈段食管由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供应,胸段由降主动脉、右侧肋间动脉及臂动脉的食管支供应,腹段由左胃动脉及腹腔下动脉供应食管上1/3段受喉返神经支配,下2/3受迷走神经丛支配淋巴引流分三段,上段为流入气管旁和颈深下淋巴结,中段为流入支气管旁淋巴结,下段为流入腹腔上淋巴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