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新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技巧.docx
8页新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技巧 2021年大多数地区都实行新高考,新高考改革下设计的“3+3〞新高考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志愿填报有什么技巧_2021新高考制度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高考制度是什么 (1)2021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昨日表示,到2021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昨日(19日),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会议讨论向中外记者开放 陈宝生代表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今年,还有4个省要开始试点,到2021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 陈宝生指出,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两个重大的战略判断: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回忆这5年,我们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制度全面更新 “本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
〞陈宝生一句话道破新高考制度改革之重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而在业内看来,这一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大幕根据意见,上海市、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 对于上海市、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业界普遍以“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来形容具体来说,今年起,这两地高考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构成,作为高等录取的根本依据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改革后,录取学生的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 5年教育改革成果 陈宝生介绍,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5年我国实行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方案,以及中西部招生协作方案,多招收了37万名大学生这37万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大学一年如果有2000个新增新生的话,那就是建了100多所大学〞 他说,中西部高校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5年前的15.3%,降到了今天的4%以内。
此外,到目前为止,30个省份出台了支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今年15万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5年前的36.5倍 新政策“查漏补缺〞 每年涉及全国几百万名考生的高考,被称为我国的“第一大考〞,将这项制度进行全面“更新升级〞绝非易事之所以先从局部地区开始试点,也正是需要从探索中总结经验,及早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 日前业内有消息称,新高考改革下,学生自主选科产生了“理科萎缩〞的现象,重要标志就是今年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相比文理分科时代有明显下滑据统计,浙江在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学生占比约为65%而在浙江2021届高考学生中,选择任意一个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都比以往文理分科时有明显下降,以物理为例,浙江全省29.13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而在上海这一占比也只有总人数的30%,远低于改革方案出台时的预期 然而,我国高校对于招收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明确要求,在“理科萎缩〞的条件下,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会带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难题在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此前对江浙沪假设干重点高校的调研中,不少理工科高校或学科甚至表示,需要对大一学生进行系统的补课,才能让学生满足培养要求。
此外,教育部教育开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还表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根本形式但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当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兴旺地区是难以到达的 (2)新高考制度怎么改 陈宝生提到,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 3+3模式: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同时高校的不同专业也有权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过去以为单位报考和录取的模式就无法继续 首推“院校专业组〞 在上海公布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新的录取单元,一所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决定把招生专业打包成假设干个专业组,但在同一专业组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要求必须一致 以同济大学为例,今年所有专业归类为三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第一组是要求考生选考物理,第二组是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第三组那么不设选考科目限制 在上海版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假设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
我推荐:新高考7选3选考指南 而在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分时分段选报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填报志愿数增加 与过去相比,上海浙江两地的新录取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了,以往一个本科批次可以报六到十个志愿,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不一定都要报满,但是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了解和专业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 相比之下,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虽然每组之内还可以报4个具体专业,但已经不是投档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有一定共通性的院校专业组合,本身也有合并同类项的指导作用 浙江的志愿填报,一步到位直接报考到某一个专业,要么考得上,要么考不上,不会再有调剂专业现象发生但对上海考生来说,如果到达了某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又进不到所报的前四个具体专业,仍然会面临是否服从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问题。
如果服从,专业可能不太喜欢,如果不服从,又有落档的风险所以对考生来说,和专业怎么权衡,愿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依然要慎重考虑 录取模式改变 今年无论浙江还是上海,考生和家长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新问题,那就是由于录取模式的改变,原来一所大学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单一线,而现在同一所里,不同的专业或专业组合,会有不同的线甚相差很大,这样一来,作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个高校报考和录取的线、人数、排名等数据,参考价值肯定有所偏差,这对考生家长的选择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 一,选VS选专业这是一个始终存在的两难选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是专业开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而存在,考生要在选、选专业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正确平衡点 二,省内院校VS省外院校相比之下,省内院校招生方案更多、预估更准、录取时机更大、求学本钱更低、职业开展更优因此,考生应兼顾内外、省内优先,在“稳、保〞梯队中更多地配置省内院校 三,兴趣导向VS导向适合的和专业是更高的起点,考生应兴趣优先、兼顾,可借助于测评软件,根据身心状况、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等,缩小目标专业的范围 四,志愿梯度VS志愿顺序考生可沿用“冲、稳、保〞策略,自主调节志愿梯度的比例,比方80=30+30+20。
同时,参考喜好程度由高到低、投档由高到低、专业实力由高到低、录取时机由低到高等因素,合理确定志愿顺序 新高考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 充分了解志愿政策 目前,我国有两种志愿模式,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 大局部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录取,平行志愿也就是一个志愿中包含假设干所平行的院校 平行志愿按照“优先,遵循志愿〞的原那么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方案余额的院校 2遵循“优先〞原那么 原那么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方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
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出身是世界通那么,不止中国,比方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方,如果有985局部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在这里,高考君想提醒,有几个985因为地域原因,比拟好上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都比拟低,但很不错,比方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方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兴旺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可优先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