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操作规程.doc
35页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DBJ14 -××-2006 J××××× -2006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操作规程Operating regulations for static loading testof ground and composite subgrade(初稿2006 -×× - ×× 发布 200× - ×× - ×× 实施山东省建设厅 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2DBJ14 -××-2006 J××××× -2006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操作规程Operating regulations for static loading testof ground and composite subgrade(初稿)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山东省建设厅施行日期:XXXX 年 XX 月 XX 日2006 济南前言3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大小直接涉及到建筑物整体的安全与否为在山东省统一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方法,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便于执行操作,为设计、施工、验收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确保工程质量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监督、检测、施工等单位,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 7 章,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浅层平板荷载检测、深层平板荷载检测、岩基载荷检测、复合地基载荷检测等本规程由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负责具体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将遇到的有关问题、意见和建议函寄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济南市无影山路 29 号,邮编:250031,:0531—85595265,电子邮箱:zpx196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设工程监督总站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目 次4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基本规定…………………………………………3.1 检测方法和内容……………………………3.2 检测工作程序………………………………3.3 检测类别与检测数量………………………3.4 检测机构……………………………………3.5 检测报告……………………………………4 浅层载荷板检测…………………………………4.1 适用范围……………………………………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4.3 检测系统框图………………………………4.4 检测方法……………………………………4.5 检测结果的判定……………………………4.6 检测结论的评定……………………………4.7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4.8 安全措施……………………………………5 深层平板载荷检测………………………………5.1 适用范围……………………………………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5.3 检测系统框图………………………………5.4 检测方法……………………………………5.5 检测结果的判定……………………………5.6 检测结论的评定……………………………5.7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5.8 安全措施……………………………………6 岩基载荷检测6.1 适用范围……………………………………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6.3 检测方法……………………………………6.4 检测结果的判定……………………………6.5 检测结论的评定……………………………6.6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56.7 安全措施……………………………………7 复合地基载荷检测7.1 适用范围……………………………………2.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7.3 检测系统框图………………………………7.4 检测方法……………………………………7.5 检测结果的判定……………………………7.6 检测结论的评定……………………………7.7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7.8 安全措施……………………………………1总 则1.1 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统一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制定本操作规程。
1.2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与评价1.3 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搭配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结果应结合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判定1.4 地基及复合地基静载检测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2术语、符号62.1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2.1.3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2.1.4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2.1.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主要符号A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pk—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m—面积置换率3基 本 规 定3.1检测方法和内容73.1.1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3.1.23.1.1 选择表 3.1.1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检测方法检测目的浅层荷载板检测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深层荷载板检测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岩基载荷检测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检测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3.1.2 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还应按规程规定的方法或其它相关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其施工过程的监控,以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2 检测工作程序3.2.1 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 3.2.1 进行:接受委托调查、资料收集制定检测方案前期准备现场检测检测报告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设备、仪器检定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图 3.2.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3.2.2 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相关资料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包括:81 岩土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2 确定委托方的具体委托事项,签订委托文件;3 明确检测现场检测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措施。
3.2.3 应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委托方的具体委托事项,确定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有与其所从事检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资格证书3.2.4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1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2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3 量程足够3.2.5 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天然地基土、深层地基土、岩基的检测,作好检测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检测2 砂、砂石、石垫层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3 天3 灰土垫层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10 天4 素土垫层地基、素土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垫层的检测,对于粘性土垫层,间隔时间为 21~28 天;对于粉土垫层,间隔时间为14~21 天5 预压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在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结束后或堆载法处理地基结束后即可进行检测6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为 7~14 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为 14~28 天7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8 振冲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粉质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为21~28 天;对于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 14~21 天。
9 砂石桩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8 天;对于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7 天10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11 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12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13 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14 石灰桩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15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法处理地基的检测,对于粉质粘土、9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为 21~28 天;对于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1 天16 柱锤冲扩桩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14 天17 单液硅化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7~10 天碱液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 28 天3.2.6 检测现场环境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3.2.7 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3.2.8 当需要进行验证或扩大检测时,应得到有关各方的确认3.3 检测数量3.3.1 对于同一单体工程、同一地层地基土,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静载荷检测抽样不应少于三点。
对于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地基承载力(或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静载荷检测数量,每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处理面积超过 1000 m2工程,处理面积每增加 1000 m2以内应增加 1 点3.3.2 对于强夯置换法竣工验收承载力检测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单体工程地基的载荷检测点不应少于 3 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测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荷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墩点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点3.3.3 对于振冲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4 对于砂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5 对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6 对于水泥土搅拌(分为深层搅拌桩和粉体喷搅桩)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7 对于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
3.3.8 对于石灰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宜为地基处理面积每 200m2左右布置一个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9 对于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103.3.10 对于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3.12 对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 3 点3.4 检测机构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