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实现方法.docx
7页数据库实现方法数据库实现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库实现方法,包括:对提供的表、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分别唯一编码;将得到的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数据关系的编码均存储在创建的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形成编码节点;根据上述表、字段及数据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在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建立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数据关系的编码之间的从属映射;且在创建的节点簇值对照表中映射各编码所对应的名称;其中,在字段所对应的编码节点下建立具有唯一编码的编码子节点,并在编码子节点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元因此,寻址任何一个表、字段及数据元时,可以通过欲寻址的表、字段及数据元的唯一编码一次寻址获取,能够提高数据库的寻址效率专利说明】数据库实现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数据库实现方法背景技术】[0002]数据库是一种用来组织、存储及管理数据的仓库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库主要以“表”为核心,“字段”为单位编码设计实现[0003]相关技术中数据库编码实现时,首先分析得到表名,对表名编码,并根据表名及编码,创建表;获取字段名,对字段名编码,并在创建的对应的表结构中创建字段名。
[0004]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库实现方法,数据需要存储时,每个数据元通过路径:“表名”.“字段名”编码转换,通过两次编码“寻址”到存储空间,然后将“数据元”存储在指定的记录空间中,在存储时对数据元存储的“记录”进行第三次编码[0005]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对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记录的编码分别独立进行,各类编码之间可重复,在寻址指定数据元时,均需多次编码转换并分散寻址,寻址速度较慢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数据库实现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000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数据库实现方法,包括:[0008]对提供的表、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分别唯一编码;[0009]将得到的所述表的编码、所述字段的编码及所述数据关系的编码均存储在创建的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形成编码节点;[0010]根据所述表、字段及所述数据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在所述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建立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数据关系的编码之间的从属映射;[0011]且在创建的节点簇值对照表中映射各编码所对应的名称,所述名称包括所述表的名称、字段的名称或所述数据关系的名称;[0012]其中,在所述字段所对应的编码节点下建立具有唯一编码的编码子节点,并在所述编码子节点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元。
[00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对表、字段、数据关系及数据元分别进行唯一编码,并统一存储在一个地址空间即创建的节点簇编码结构表及节点簇值对照表;如此寻址任何一个表、字段及数据元时,可以通过欲寻址的表、字段及数据元的唯一编码一次寻址获取,由此能够提高数据库的寻址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4]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库实现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处理步骤包括:[0017]步骤Sll:对提供的表、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分别唯一编码;[0018]步骤S12:将得到的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数据关系的编码均存储在创建的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形成编码节点;[0019]步骤S13:根据表、字段及数据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在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建立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及数据关系的编码之间的从属映射;[0020]步骤S14:且在创建的节点簇值对照表中映射各编码所对应的名称,名称包括表的名称、字段的名称或数据关系的名称;[0021]步骤S15:其中,在字段所对应的编码节点下建立具有唯一编码的编码子节点,并在编码子节点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元。
[00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对表、字段、数据关系及数据元分别进行唯一编码,并统一存储在一个地址空间即创建的节点簇编码结构表及节点簇值对照表;如此寻址任何一个表、字段及数据元时,可以通过欲寻址的表、字段及数据元的唯一编码一次寻址获取,由此能够提高数据库的寻址效率[0023]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库实现方法还包括:添加新的表、新的字段及新的数据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包括:根据创建的编码节点,直接寻址欲删除的表、字段或数据关系,并对寻址到的欲删除的表、字段及数据关系所占用的数据空间进行清除;还包括:根据创建的编码节点,直接寻址欲更改的表、字段或数据关系,并对寻址到的欲更改的表、字段及数据关系所占用的数据空间中的信息进行对应修改[0024]具体地,添加新的表、新的字段及新的数据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0025]对欲添加的表、字段及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进行唯一编码,得到新增编码;[0026]将新增编码添加到节点簇值对照表中,并在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建立添加的表的新增编码、字段的新增编码及数据关系的新增编码之间的从属映射;且在创建的节点簇值对照表中映射各新增编码所对应的名称[0027]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提供的表、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分别唯一编码,包括:对提供的表、字段,以及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编码时,按照同一编码规则由小到大进行顺序整数编码。
[0028]进一步地,对欲添加的表、字段及数据关系按预设规则进行唯一编码,得到新增编码,包括:获取数据库中当前整数编码的最大值,将获取到的当前整数编码的最大值增加预设步长后作为新增编码的起始值,利用起始值对欲添加的表、字段及数据关系由小到大进行顺序整数编码,得到新增编码[0029]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新增编码添加到节点簇值对照表中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本发明给出多种示例,其具体包括:[0030]利用得到的新增编码在节点簇值对照表中创建新的编码节点,以将新增编码添加到节点簇值对照表中;[0031]或,[0032]利用得到的新增编码在已建立的编码节点下创建新的编码子节点,以将新增编码添加到节点簇值对照表中;[0033]或,[0034]利用得到的新增编码在已创建的编码子节点下创建新的从属子节点,以将新增编码添加到节点簇值对照表中[0035]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库实现方法还包括:对用户提供的HTML格式的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操作[0036]其中,对用户提供的HTML格式的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操作,包括:抓取HTML格式的表的表元素,其中表元素包括:表名称元素、数据段元素、数据元元素及数据关系元素;根据抓取到的表元素创建数据待转换池;扫描数据待转换池中的所有元素,并在节点簇编码结构表中分别对所有元素创建唯一编码,并建立创建的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在节点簇值对照表中映射各编码所对应的名称。
[0037]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用户提供的HTML格式的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操作,还包括:检测到用户增加、删除、或更改数据段或数据元时,对应在节点簇编码结构表及节点簇值对照表中增加新的编码、删除指定编码及该指定编码对应的空间中的数据,或在指定的编码存储空间中修改数据[0038]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库实现方法还包括:根据创建的编码节点,直接寻址获取相应的表、字段、数据关系或数据元,并利用寻址到的表、字段、数据关系及数据元按预设规则进行运算[0039]以下通过与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对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库实现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0040]利用相关技术中的数据库实现方法创建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表或字段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情形:[0041]情形一:“表”的“增加”、“删除”与“更名”[0042](I)在“增加”表时,创建一个独立的新的“表空间”,同时对应一个“表编码”,并对增加的表定义一个与已存在的表不重复的“表名”,并将“表名”作为未来数据存储、计算的路径[0043](2) “表”需要“删除”时:现有数据库实现方法是,通过“表名”映射到“表编码”寻址到相应表空间,将其从“表集合”的定义中逐一比较“表编码”,清除符合“该表编码”的记录,同时将其已经占用的空间记录予标记清空,以供新的“表”、“字段”、“数据元”重新占用。
[0044](3) “表”需要“更名”时:现有数据库方法是,通过“表名”映射到“表编码”,寻址到相应表空间,将其从“表集合”的定义中修改该条编码记录中对“表名”的定义[0045]情形二:“字段”需要“增加”、“删除”、“变更名称”、“变更类型”[0046](I) “字段”需要增加时,通过“表名”映射到“表编码”寻址到“表空间”,再检索到字段尾部,创建一个新的“字段空间”,然后“命名”并分配一个“表编码”[0047](2) “字段”需要删除时,通过“表名”映射到“表编码”寻址到“表空间”,再通过“字段名”映射到“字段编码”寻址到“字段空间”,在“字段集合”的定义中消除该编码字段名的记录,并将该字段名下的所有记录标记删除,以供新的字段、数据元重新占用[0048](3)字段需要“变更名称”或“变更类型”,通过“表名”映射到“表编码”寻址到“表空间”,再通过“表字段”映射到“字段编码”进行寻址到“字段空间”,再对“字段集合”中该字段名的记录予以名称修改、类型修改,类型修改时,需要将该字段下的所有数据元,都逐一寻址并转换类型[0049]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在需要计算时,通过对计算范围的分析,先得出计算需要涉及到的多个“计算表名称”,通过“表名称编码集”映射并获取到,然后再分析出每个表中,需要涉及计算的多个“计算字段名称”,通过“字段编码集”映射并获取到。
首先这些“计算表名称”+ “计算字段名称”所对应的数据记录是分散存储的,称为“分散计算记录集”然后,在“分散计算记录集”中,分析出表与表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出记录中的条件范围,然后通过“关系连接”与“记录筛选”,将这些“分解计算记录集”读取出来合并成一个“合并计算记录集”,最后通过相应的运算得到新的“计算结果记录集”[0050](I)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客观缺点一:对表的编码、字段的编码、记录的编码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存储也是分离的,而且彼此编码是可重复的,所以在寻址一个数据元,均需要多次编码转换并分散寻址,寻址速度慢;同时,寻址的“表名”与“字段名”都是“字符串”型,寻址时需要多次“比较”运算,导致寻址速度慢[0051](2)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客观缺点二:对表的增加、删除、变更,对字段的增加、删除、变更,均需要对数据库后台进行人工配置并获取一个新的表编码、字段编码,也就是数据库在表、字段的设计上,没有弹性[0052](3)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客观缺点三:对表的增加、删除、变更,对字段的增加、删除、变更,由于总是需要人工配置并获取新的表编码、字段编码,这种编码通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程序自动创建并获取,导致在表与字段变更后,通常对计算程序需要进行二次编码与开发,导致计算机程序没有弹性;[0053](4)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客观缺点四:对表、字段确定后,对数据元的存储是按矩阵方式存储的,但不是所有字段在所有记录行上都需要存储数据元,这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这也是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必须以矩阵方式存储带来的。
[0054](5)现有数据库编码方式客观缺点五:在计算效率上,每次确定计算范围,都涉及到多个表编码的转换、字段编码的转换,并在分解的存储空间时寻址需要计算的数据记录集合,在计算涉及到的表的个数越多时,计算记录集合的寻址效率就会越来越低,计算机的I/o次数随着计算范围涉及到的表的个数增多而呈现线性甚至指数增长,I/O次数是计算效率的重要指标,I/o次数越多,寻址效率越低,I/O次数越少,寻址效率越高最终导致随着数据规模与计算范围的扩大,传统的数据编码方式计算效率会随之降低[0055](6)现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