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术语与定义、指标体系、成果、文本提纲、附表、格局图及生态修复分区表.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姜泥
  • 文档编号:277458387
  • 上传时间:2022-04-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7.77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4附附 录录附录 A术语与定义A.1 基础类A.1.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A.1.2 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结构 是指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和秩序A.1.3 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质量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组分的质量,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服务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等方面A.1.4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 是指生态系统在天然的情况下能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稳定,当受到外力干扰时(包括天然干扰与人为干扰)抵抗偏离初始状态的能力和受到干扰后返回初始状态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内部各个成分之间以及与其周围的环境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A.1.5 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 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持续性胁迫事件或间断性的小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A.1.6 生态系统恢复力生态系统恢复力又称弹性,是指生态系统维持结构与格局的能力,即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

      恢复力存在阈值,当干扰超过阈值后,生态系统无法自然恢复A.1.7 生态胁迫生态胁迫 是指来自人类或自然的对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干扰,这些干扰往往超出生态系统恢复力,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甚至退化或崩溃A.1.8 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 是指生态系统整体在其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表现出的作用和能力随着能量和物质等的不断交流,生态系统亦产生不断变化和动态的过程A.1.9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15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健康和娱乐)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养分循环)简言之,就是指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惠益A.1.10 生态产品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A.1.11 生态连通性生态连通性是指景观格局中组分之间生物迁移迁徙、基因流动等生态过程的难易程度连通性使物种得以迁徙或分散,以觅食、繁殖并应对气候变化,使自然群落通过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而生机勃勃A.1.1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个层次。

      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A.1.13 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根据 IUCN 的通过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加强保护区连通指南,是为保持或恢复有效的生态连通性,长期治理和管理、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A.1.14 生态网络生态网络根据 IUCN 的通过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加强保护区连通指南,在区域(或流域)范围内,生态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使廊道与斑块和基底的相互作用复杂化网络的功能与廊道相似,但与基底的作用更加广泛和密切A.1.15 自然地理格局自然地理格局是指自然地理本底条件及其空间分布格局A.1.16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A.1.17 景观是指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宏观上还包括能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A.1.18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A.2 任务类A.2.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亦称生态恢复是指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16生态修复目标可能是针对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也可能是针对一项或多项生态服务质量的改善A.2.2 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沙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一体化保护修复 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A.2.3 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 指以科学规划为前提, 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 (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村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A.2.4 矿山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是指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引发地灾隐患、占用和损毁土地、生态破坏等问题,通过预防控制、保护恢复和综合整治措施,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的土地达到可供利用状态以及生态功能恢复的活动。

      A.2.5 生态缓冲带生态缓冲带 是指在相邻空间或系统的一定边界区域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在不同空间或系统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A.2.6 生态隔离带生态隔离带 是介于农村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工环境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绿地,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具有生命力的一种设施A.3 策略类A.3.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简称简称 NbS)根据 IUCN 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是指对自然的或已被改变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修复行动,这些行动能够有效地和具有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益处NbS 包含 8 项基本准则: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挑战;根据不同层面和尺度来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经济可行性;基于包容、透明和赋权的治理过程;促进首要目标和其他多种效益间的平衡;17基于证据进行适应性管理;在适当的辖区范围内使 NbS 主流化并发挥其可持续性A.3.2 保育保护保育保护亦称保护保育对于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地、去除胁迫因素、建设生态廊道、就地和迁地保护及繁育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等途径,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原住民文化与传统生活习惯。

      A.3.3 自然恢复自然恢复对于轻度受损、恢复力强的生态系统,主要采取切断污染源、禁止不当放牧和过度猎捕、封山育林、保证生态流量等消除胁迫因子的方式,加强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A.3.4 辅助修复辅助修复亦称辅助再生对于中度受损的生态系统,结合自然恢复,在消除胁迫因子的基础上,采取改善物理环境,参照本地生态系统引入适宜物种,移除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物种等中小强度的人工辅助措施,引导和促进生态系统逐步恢复A.3.5 生态重塑生态重塑亦称生态重建对于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要在消除胁迫因子的基础上,围绕地貌重塑、生境重构、恢复植被和动物区系、生物多样性重组等方面开展生态重建生境重构关键要消除植被(动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植被重建要首先构建适宜的先锋植物群落,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群落结构,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进程;生物多样性重组关键是引进关键动物及微生物实现生态系统完整食物网构建A.3.6 适应性管理适应性管理 是指基于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认识的时限性,通过监测评估过去采用的管理政策和实践措施来获得经验,并根据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修正、改进管理政策和实践措施的方法和过程18附录 B规划指标体系B.1规划指标体系表序号序号指标指标分类分类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单位单位属性属性1生态质量类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河南特有物种有效保护率%预期性2森林覆盖率%约束性3森林蓄积量立方米/公顷约束性4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公顷约束性5湿地保护率%预期性6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预期性7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8修复治理类自然恢复治理面积公顷预期性9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预期性10生态恢复岸线长度(河湖岸线)公里预期性11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公顷约束性12湿地修复治理面积公顷约束性13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公顷预期性14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公顷预期性15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公顷预期性16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公顷预期性17重要生态廊道修复或建设面积公顷预期性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以上指标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指标体系。

      B.2 指标性质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在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必须涵盖体现,预期性指标根据地方实际酌情选取此外各市县可因地制宜增减若干指标B.3 指标含义1)国国家家省重点保护物种及河南特有物种有效保护比例省重点保护物种及河南特有物种有效保护比例:市域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的国家、省重点保护物种和河南特有物种数量占国家、省重点保护物种占河南特有物种总数量比例2)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行政区域内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3)森林蓄积量:)森林蓄积量: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194)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区域的面积5)湿地保护率:)湿地保护率:受保护湿地占湿地总面积比率6)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面积占比:占比: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市域总面积比例7)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镇开发边界内公园绿地总面积与常住人口规模的比值8)自然恢复治理面积自然恢复治理面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工干扰,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的面积。

      9)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市域范围内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增长面积占原面积比例10)生态恢复河湖岸线长度:)生态恢复河湖岸线长度: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岸线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河湖岸线长度11)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指通过土地复垦、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矿山综合治理的面积12)湿地修复治理面积:湿地修复治理面积:在湿地退化区域,采用生态修复手段修复恢复湿地生态质量和功能的面积13)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指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成的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14)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指对岩溶地区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生态功能退化的土地进行修复治理,并使其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的面积15)新增)新增沙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化土地治理面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土地进行修复治理,并使其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的面积。

      16)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指在水土流失区域,按照综合治理的原20则,采取各种治理措施,使土壤流失量达到容许土壤流失量或以下的面积17)重要生态廊道重要生态廊道修复修复或建设面积或建设面积:新增建设能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线状或带状通道的面积21附录 C规划成果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编制说明、专题研究报告、数据库及其他材料C.1 规划文本具体规划文本提纲可参考附录 DC.2 规划图件市、县级生态修复规划图件包括基础分析图、综合分析图、规划成果图等图件编制格式规范参照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附录 H,基本比例尺为 1:5 万,可根据市县版图大小进行调整C.2.1 基础分析图基础分析图基础分析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