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散步》知识点》.docx
40页部编版《散步》知识点第一篇:部编版《漫步》学问点 6.《漫步》 莫怀戚 一、 莫怀戚,1951年诞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漫步》《诗礼人家》等 二、课文内容 经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漫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图解 思索: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大事) A、漫步的人有: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B、漫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漫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漫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思索: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用:“初春之景是俏丽的,美在___”句式品赏 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我:孝顺和善,关怀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爱惜小辈 我的妻子:体贴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慧伶俐 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
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俏丽的初春田野上漫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思索:在面对分歧时,我的打算是什么? 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打算走大道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打算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细心,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连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衔接 在一齐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漫步 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写作技巧一 开门见山,直接叙事 写作技巧二 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写作技巧三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写作技巧四 巧借景物,烘托主题 写作技巧五 奇妙穿插,交代内容 作用:让时空更集中 对称美 ► 有的浓,有的淡 ►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母亲要走大道,大道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茁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我的母亲固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固然很胖,究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堂小结 亲情有一种奇异无比的力气,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蜜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致隽永,亲情是一匹珍贵丝绸,细腻滑腻,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漫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妙的生活,制造温馨的家园 其次篇:最新部编版语文七班级《漫步》学问点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班级《漫步》学问点 一、字词 信服 xìn fú:信任,佩服 嫩nân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fēn qí:差别;不相全都的地方 取决qǔ juã: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状况打算 拆散chā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阔别 委屈wěi qū: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让人心里难受; 二、文学常识 《漫步》莫怀戚,重庆作家,笔名周平安、章大明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等莫怀戚先生于2022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三、课内阅读 1. 题目“漫步”是从文章主要大事的角度笃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1)当然好了,不用换由于经过漫步这个司空见惯的日常情景的描写,体现了家庭的温情,亲情,尊老爱幼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2)那就起“责任”,由于文章还有一个主题,中年人担当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在支撑家庭的同时,又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这是家庭和社会给予中年人的使命,也是他们务必背负的责任这是从文章主题角度笃定的题目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细心,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上有老,小有小,中间的你和妻子,承载着整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就是你们小小的世界 1 粼粼 lín lín:形容水流的清亮或水、石的明净 一霎时shà shí: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各得其所gâ dã qí suǒ: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支配 熬 áo:忍受,坚苦支持 3.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细心品尝,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便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气盎然的景象先写大地,大小不 一、浓淡不匀称的“新绿”随便分布着;再写空中,“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嫩芽代表了春天里新生命的萌发;最终写田里“起着水泡”,表明生命的复苏或诞生这些景物描写,都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感受这些景物之美,感受春天的美妙,也是一家人“漫步”的目的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终点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爽而明丽这些风景是从母亲的眼里“望”出来的,语重心长。
这是她转变想法的部分缘由:她听从了孙儿的选择,由于“小路有意思” 4.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请再画出两处这样的语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道,大道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答: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经过对比叙述,表明年老的母亲突出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靠感、责任心也发生了转化 例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话出自“小家伙”之口,布满情趣,童稚可爱他领悟到了一家四口人自然形成的两组相同的亲子关系,一前一后颇为“对称”这也为下文走路发生分歧后,“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此难以选择埋下了伏笔 例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句话照应上文,分别说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对称式表达和对比中,突出了中年人责任的重大以及亲情的美妙 2 第三篇:部编版《秋天的怀念》学问点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文常 《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与背景 史铁生(1951—2022),当代作家曾任中华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诞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高校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进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22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散文《我与地坛》更是鼓舞了很多的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集《病隙碎笔》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 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中华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史铁生21岁时,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很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始终是笔耕不辍的,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由于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心中永久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二、字词 残疾 焦躁担心 憎恨(zēng) 暴怒无常 砸碎 墙壁 寂静 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捶打 整宿(xǐu) 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神色 大喜过望 絮絮叨叨 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邃 泼泼洒洒 烂漫 创伤(chuāng) 词语解释: 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丢失活动本领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 (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杰出试结合上下文做详细分析 1.母亲就静静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静静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祥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劝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剧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性、慈爱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打动了 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仅仅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