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灸法的护理PPT文档.ppt
51页教学目标一、能正确叙述艾卷灸、艾炷灸、温针灸、天 灸的定义、原理、注意事项、适应症及禁 忌症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病人正确实施各种灸 法三、了解灯草疗法的原理、熟悉其实施程序、 适应症、禁忌症灸法的护理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或温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灸法的护理一、 灸用材料二、 灸法的分类灸法的护理三、 施灸的补泻方法 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进行辩证施治 补法的施灸,须艾火自灭,使火力缓缓透入深层,故能补虚扶嬴,温阳起陷; 泻法的施灸是,点燃艾炷后,以口速吹旺其火,促使邪气消散火力较猛,快燃速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痛时可更换艾炷再灸,促使邪气消散灸法的护理四、灸法的主治作用(一) 疏风解表,温散寒邪(二) 温通经络,活血逐痹(三) 回阳固脱,升阳举陷(四)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五)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灸法的护理五、施灸量的计算 大炷多壮 小炷少壮体质 少壮男子,新病体实 妇孺老人,久病体弱部位 腰腹以下,皮肉深厚处 头胸四肢,皮肉浅薄病情 元气欲脱,沉寒厥冷 风寒湿痹,上实下虚 第一节 艾炷灸法一、 原理 温和热力,芳香热气 刺激肌肤腧穴 达到治病目的艾炷灸法二、 艾炷的制作: 小——麦粒状 中——黄豆大 大——蚕豆大标准艾炷——炷底直径0.8cm,炷高1cm,重 量0.1g,燃烧时间3-5分钟艾炷灸以壮计数——一般灸3-7壮艾炷灸法三、 艾炷灸的方法直接灸1、 瘢痕灸(化脓灸)2、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间接灸1、 隔姜灸:(姜片——直径约2-3cm,厚约 0.2-0.3cm。
一般灸5-10分钟)2、 隔蒜灸3、 隔盐灸4、 隔附子饼灸 艾炷灸法四、 适应范围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足之证五、 禁忌症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发热、高血压、咳嗽吐血等;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体质虚弱者、空腹、极度疲劳及对灸法恐惧者艾炷灸法实施程序一、 健康评估二、 用物准备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四、 操作步骤五、 注意事项六、 效果评价艾炷灸法健康评估1、 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2、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3、 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4、 评估局部皮肤情况艾炷灸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万法油,酌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按需备姜片、蒜片或细生盐等艾炷灸法体位与穴位选择:1、常用的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等2、常用部位:胸、背、腹、腰部的局部及腧 穴,四肢的局部及穴位艾炷灸法操作步骤: 查对1 解释——体位+部位——查对2——施灸——观察——清洁皮肤——查对3整理——记录+签名艾炷灸法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2)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服;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先阳后阴,壮数先少后多;4)施灸时取穴准确;5)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局部及病情变化,询问病人有否不适;6)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如出现水泡,小泡涂上少量万花油,可自行吸收,大者按烫伤处理;7)防艾炷残灰复燃艾炷灸法效果评价::1、局部皮肤是否潮红2、体位是否合理舒适3、患者感觉第二节 艾卷灸一、 原理 (同艾炷灸)二、 制作 艾卷灸三、 艾卷灸的方法(一) 悬灸1、 温和灸:距离2-3cm,局部皮肤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皮肤出现红晕,一般 每穴灸5-7分钟2、 雀啄灸:距离2-5cm,一般可灸10分钟3、 回旋灸:距离3cm,一般可灸20-30分钟二) 实按灸 1、 太乙神针 2、 雷火神针艾卷灸四、 适应范围悬灸适用于多种慢性病,如肌肉劳损、关节疼痛等;实按灸适应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五、 禁忌症:同艾炷灸艾卷灸实施程序一、 健康评估(同艾炷灸)二、 用物准备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同艾炷灸)四、 操作步骤五、 注意事项六、 效果评价(同艾炷灸)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弯盘、小口瓶,万法油,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步骤查对1——体位——取穴作记号——暴露——清洁皮肤——保暖——弯盘放床边——查对2——点灯——点艾(微红,不带火苗)——持艾熏灸(每处5-15分钟)——艾毕将其置于小广口瓶熄火)——抹净皮肤并涂万花油——处理病人——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注意事项同艾炷灸。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第三节 温针灸一、 原理 针刺的效能+ 艾火之热力 达到治疗目的温针灸二、 方法、种类 艾条段法与艾绒法三、 适应症: 风、寒、湿痹等经络闭塞不通的痛证,如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瘫痪等对泄泻、慢性肠炎、胃下垂等均有较好疗效温针灸四、 禁忌症:1、 针灸+艾灸禁忌症;2、 长期卧床的患者,腰、背、骶部血液循环差, 不宜用此法,以免引起褥疮;3、 有吸氧装置的地方,禁止使用;4、 人体的耳、眼、鼻部位不宜用此法温针灸实施程序一、 健康评估二、 用物准备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四、 操作步骤五、 注意事项六、 效果评价温针灸健康评估1、 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2、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3、 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4、 评估局部皮肤情况温针灸用物准备: 毫针刺法用物+艾绒或艾条(2cm),火柴,小纸片温针灸体位与穴位选择体位:根据部位取合理的体位穴位:1)腰骶部、胸背部的背俞穴 2)腹部的募穴 3)四肢穴位温针灸操作步骤: 查对1——针刺得气——查对2——放小纸片——插艾段于针柄上——点艾——观察——灸毕,除处纸片和艾灰——出针——处理病人——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温针灸注意事项:1)防止烫伤皮肤或烧坏衣服;2)控制针刺的深度;3)嘱患者不可随便改变体位;4)应从下端点燃艾绒;5)出现水泡的处理;6)防止晕针的发生。
温针灸效果评价:1)局部皮肤情况2)患者体位的按排3)患者的感受天灸疗法一、 定义 天灸是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使局部充血并起泡的一种外治法二、 原理与特点 药物与穴位的双效果效应 达到治病的目的天灸疗法三、 适应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虚寒胃痛、慢性腹泻和风湿痹痛等四、 禁忌症:实热症、阴虚发热、高血压、昏迷病人、皮肤过敏溃疡、孕妇天灸疗法实施程序一、 健康评估二、 用物准备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四、 操作步骤五、 注意事项六、 效果评价天灸疗法健康评估1、 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2、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3、 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4、 评估局部皮肤情况天灸疗法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放,配置好的药粉、鲜姜汁、平塑料板一块、4cmx4cm的胶布、草纸药膏刀一把天灸疗法体位:坐位、俯伏坐位、仰靠坐位部位:背部俞穴、足三里等天灸疗法操作步骤:护士常规准备— 解释— 体位— 备药—选穴— 贴药— 观察— 记录,签名天灸疗法操作注意点: 一般可选4-6穴,以背俞穴为主 贴药时间:成人:40-60分钟小儿:20-30分钟每次贴药相隔7-10天 天灸疗法注意事项::1)掌握药粉的干湿度;2)贴药时间;3)患部的准备;4)颜面部,毛发多的部位不宜贴药;5)水泡的处理;5)贴药当天的饮食注意。
课前思考分析题夏日的一天,你与某位同学在旅游途中,突然该位同学出现了中暑,而你并未带任何急救的药物请问:此刻,你应如何对该位同学展开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