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教学内容.ppt

5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4212733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5M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 2)相加点Ø相加点是信号之间代数求和运算的图解表示.在相加点处,输出信号(离开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等于各输入信号(指向相加点的箭头表示)的代数和,每一个指向相加点的箭头前方的+号或-号表示信号在代数运算时的符号.必须是具有相同量纲的. 3)分支点Ø分支点表示同一信号向不同方向的传递,在分支点引出的信号不仅量纲相同,而且数值也相等. 2.建立系统方框图的步骤Ø1)建立系统元件的原始微分方程;Ø2)分别对上述微分方程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进行Laplace变换,并根据各Laplace变换的因果关系,分别绘出各自的方框图;Ø3)按照信号在系统中传递、变换的过程,依次将上述各个传递函数方框图连接起来(同一变量的信号通路连在一起),系统的输入量置于左端,输出量置于右端,便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为电枢控制电压;为电机输出转速;为电机总负载力矩;为电枢转动反电势为电机电磁力矩设为电枢电流;例.电枢控制式直流电机 分别对上述各式进行Laplcae变换得 二、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等效变换Ø1.串联环节的等效变换规则前一环节的输出为后一环节输入的联接方式成为环节的串联.若各个环节之间不存在负载效应时,则串联联接后的传递函数为各个环节传递函数之积. 2.并联环节的等效变换规则Ø各个环节的输入相同,输出为各个环节输出的代数和,这样的联接方式称为环节的并联. 3.方框图的反馈联接及其等效变换规则Ø注意反馈联接与并联的区别: 偏差的拉氏变换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回路传递函数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与反馈回路传递函数的乘积定义为开环传递函数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与反馈回路传递函数的乘积定义为开环传递函数无量纲.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注意:我们所指的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都是针对一个闭环系统而言的。

      它们都是闭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是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看一个传递函数是什么具体类型,要从定义出发,而不能只看其符号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当反馈回路传递函数时,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例当为输入为输出时,令 当为输入为输出时,令 -1 【例】 解解 按图按图2-22所示的步骤,利用环所示的步骤,利用环节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合并的规节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合并的规则进行多层回环的处理按由内向则进行多层回环的处理按由内向外的顺序依次进行变换得:外的顺序依次进行变换得: 【例 】 a.分支点前移b.分支点后移4.分支点移动的规则 a.相加点前移b. 相加点后移5. 相加点移动的规则 a.相加点之间相互交换b.相加点之合并与拆分6. 相加点变换的其他规则 a.分支点之间相互交换b.分支点之合并与拆(chai)分注意: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不具有上述等效规则7. 分支点变换的其他规则 一般应避免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的相互移动8.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等效规则 三、方框图简化的一般方法(法1)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若作用在系统上的输入量或输出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一输入量,逐个进行方框图的简化,以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2.若方框图中有交叉连接,则利用分支点或相加点的移动规则,将交叉消除,简化成无交叉的多回路方框图的形式.(大回路套小回路)3.对多回路方框图,按照先里后外的顺序依次对各个回路进行简化.4.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1 1.整个方框图中只有一条前向通道;2.各个局部反馈回路间存在公共的传递函数方框 法2: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若作用在系统上的输入量或输出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一输入量,逐个进行方框图的简化,以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2.若方框图中只有一条前向通道,且各个局部反馈回路间存在公共的传递函数方框,则可以直接利用简单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3.若方框图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可以通过相加点和分支点的变换规则,将其化成满足简单梅逊公式条件的形式,然后利用简单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2. 法2 例 例 例 第4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一、给定输入作用下的传递函数 二、干扰输入作用下的传递函数 三、给定输入和干扰输入共同作用下系统的输出 闭环控制系统的一个优点就是通过合适地选择系统的参数,使得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至为0。

      而开环控制系统无此优点 对于闭环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的取法不同,系统的传递函数不同但是,其分母却一致说明了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表征了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所决定的固有特性对于开环控制系统不是这样 2.5 相似原理 试证明图2-2(a)、(b)所示的机、电系统是相似系统(即两系统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例 Ø对电气网络(b),列写电路方程如下: 解: ¡ 对机械网络:输入为Xr,输出为Xc,根据力平衡,可列出其运动方程式② ③ ④ 利用②、③、④求出 代入①将①两边微分得 力-电压相似Ø机系统(a)和电系统(b)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故这些物理系统为相似系统即电系统为即系统的等效网络)Ø相似系统揭示了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Ø为我们利用简单易实现的系统(如电的系统)去研究机械系统......Ø因为一般来说,电的或电子的系统更容易,通过试验进行研究机械电阻R1电阻R2弹性系数K1弹性系数K2电气阻尼B1阻尼B21/C11/C2 第二章小结1.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微分方程的列写(机械、电学系统各元素的基本定律);系统相似原理。

      2.传递函数的概念、特点及求法;典型环节的特点及其传递函数、特征参数的含义;3.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的概念、绘制、及简化;4.闭环控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回路传递函数、闭环函数的定义、求法;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作业: 2.12(b) 2.16,2.1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