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发展战略)宝安区在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定位研究.pdf
11页发展战略)宝安区于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定位研究宝安区于珠三角和深圳的发展定位研究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壹、内于环境:宝安区现阶段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集海陆空交通枢纽于壹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宝安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其位于深圳市西北边,地处珠江口东岸,南接深圳经济特区,北连东莞市,东临龙岗区,和香港新界、元朗隔海相望,处于深港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穗深港经济发展轴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是联系粤港的桥梁和辐射内地的重要窗口宝安中心区和前海、后海地区壹起被规划为深圳市的双中心之壹,区域性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发展有望提升宝安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辐射能力临海和优良的港口条件是宝安区天然的区位优势,现已建成以机场、港口枢纽,海、陆、空、铁壹体化大交通格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化交通公路体系基本形成,综合交通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宝安机场处于穗深港走廊和沿江高速的交叉点上,是全国第 4 大航空港,货运吞吐量的增长速度较快,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圳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的批复》,宝安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到2015 年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可达到 3600 万人次和 200 万吨、飞机起降30 万架次。
大铲湾港区背靠工业大区宝安,毗邻东莞、中山、珠海等制造业强市,和机场和沿海高速铁路相邻,具有战略发展意义深圳新客站将规划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火车站深中过江通道开通后,将会打通规划中的沿海铁路于珠江俩岸的东西联系,中山、江门到宝安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而且和现有和规划建设中的 6 条高速 km 、8 条地铁线壹起,不仅有助于加快珠三角壹体化进程,有效提升宝安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的辐射范围宝安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快速有效调配,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发挥对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拓展“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同时通过区位优势资源的整合,也加深了宝安和香港及国际间的联系,进壹步提升宝安于深港澳、珠三角的地理区位,极大增强宝安对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吸引力,为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提供空间载体2、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大中城市发展水平宝安区经过近 30 年的高速增长, 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 年,宝安区的地方生产总值首次超过2000 亿元,达到 2088.36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6.8% ,继续位居全市六区首位,于省内超越珠海、汕头、中山、南海、江门、惠州等市。
从增长速度来见,宝安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态势,从2002 年到 2008 年的 7 年时间里,宝安区的GDP 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深圳市平均水平,详见图1即使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 年,同样增长 13.2% ,高于关内各区(其中福田区10.2% ,南山区 12.1% ,罗湖区 9.6%,盐田区 11.2% ) ,比全市高 1.1 个百分点1,比全省高 3.1 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2 个百分点图 1:宝安区和深圳市及全国GDP 增长速度对比( %)1资料来源:《2008 年深圳市宝安区统计年鉴》资料来源:宝安区各年统计公报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03 亿元,规模上和东莞市基本持平,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的63.16% 而全区规模之上工业 5054 家,占全市 54% ,规模之上企业总产值7553.47亿元,占全市的 48% ,同比增长 17%,增速位列全市第二2(其中福田区-5.2% ,南山区11.4% ,罗湖区4.1%,盐田区1.6%,龙岗区17.8% )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宝安区地处珠江口东岸,濒临港澳,具有先天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长期以来宝安区以深化深港合作为突破口,主动参和国际分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壹体化过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2008 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2.08 亿美元,占全市的 30%,增长速度于全市六区中仅次于经济规模较小的盐田区,位居全市第二, 33 家世界 500 强于宝安投资设立了88 家企业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继2004 年突破 500 亿美元大关后, 2007年又突破了 1000 亿美元大关,达到1217.06 亿美元 2008 年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宝安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达到1249.23 亿美元,比 1999 年增长了 7.75 倍,9 年间年平均递增86.1%3总额上超越同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市(1132.99亿美元) ,其中出口总额739.68 亿美元,占深圳市的 41% ,占广东省的 18%以及全国的 5%,超过广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等市、区的出口规模,是名副其2资料来源:《2008 年深圳市宝安区统计年鉴》3资料来源:《2008 年深圳市宝安区统计年鉴》实的出口大区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有助于宝安建立更优越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也有利于提升城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宝安着力民生福利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快速发展。
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4985.91 元, 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15781 元高出 58.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分别达到12 ㎡和 14.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66% ,城市生活垃圾100% 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投资占 GDP 的 3%,这些指标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雄厚的财富积累作为基础,经过近30 年的高速发展,宝安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高度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力促进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由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由简单城市化向深度城市化转型3、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当前产业配套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壹个地区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宝安区于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且将产业配套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中去,通过产业对接、产业集群化、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显现,行业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产业方面,宝安区形成以电子信息业、新型装配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循环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以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用品机械、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五大产业集群, 行业集中度较高, 产业链配套完善,比较优势明显。
2008 年全区装配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761.24 亿元,占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的82%,其中第壹大支柱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648.14 亿元,占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66.2% , 规模仅次于苏州(6432 亿元)和上海(5496 亿元) ,是东莞市第壹大支柱产业电子通信业产值的2.75 倍,占全国总量的10% 、全市的 55% 和全省的三分之壹 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598.85 亿元,所占比重为8.52% ,占全市的 49.9% 宝安区能够说是全国的工业第壹区、出口第壹区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第壹区宝安区产业的高度集中不仅有效发挥了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而且于现有的全球产业分工布局中,其完备的产业链、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配套4和成熟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吸引高规格的跨国XX 公司入驻,进壹步推动产业链的完善4、产业层次偏低,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壹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制造业对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研发及创业产业的需求量越大,产业层次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于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该相应提高宝安区是工业大区和出口大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经济发展存于对“镇镇点火、村村冒烟”经42008 年宝安贸工局对于全区企业进行的普查发现,在年度销售额超过1 亿元的工业企业中,主要配套厂家在50 公里以内的占63%,每家企业平均在区内有18 家配套企业。
济的过度依赖,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 对第二产业的过度依赖 2008年宝安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716.4 亿元,增长幅度继续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比全市低16.7 个百分点(详见表 1) ,于珠三角地区仅高于佛山和惠州,比东莞和珠海低12.5 个百分点,比广州市低24.7 个百分点表 12008 年宝安区和其他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表城市第壹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宝安0.13 66.57 34.3 深圳0.1 48.9 51.0 广州2.04 38.94 59.02 东莞0.33 52.8 46.8 珠海0.4 52.8 46.8 佛山2.2 65.6 32.2 惠州7.0 58.9 34.1 中山3.1 60.8 35.1 资料来源: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宝安区的工业和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产业附加值不高,“俩头于外”的发展模式依然存于虽然近年来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三来壹补”的加工制造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仍依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非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改变,于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
这于壹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宝安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且,“俩头于外”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宝安产业链之间维持着较低水平的联系,未能完全打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造成产业的内循环不足另外虽然金融业、物流业、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但所占比重依然较低,特别是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然滞后物流业增加值虽然占到全区GDP 的 10% ,但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将信息处理、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批发零售等集合于壹起的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形成,急需由单纯量的增长向现代物流转变,向供应链管理中心转变然而,这且不意味着加工贸易型增长模式走向尽头,加工制造业仍然是国家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壹环,当前及今后壹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产业附加值,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初期,“镇镇点火、村村冒烟、人人招商”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宝安区产业层次低的现状,而且这种粗放性增长模式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粗放式利用、生产生活环境差的沉重代价,造成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缺少规划,土地无序开发,工业区星罗棋布,村建厂房散布于全区, 据统计,全区现有占地 1 万㎡之上的工业区 399 个5,产业同质同构现象突出。
而且可建设用地处于分散状态,目前宝安区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 平方 km ,且无成片用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众多的旧工业区和旧厂房虽然留下土地重新集约利用的空间,但由于5资料来源: 2008 年宝安区企业普查报告《关于对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违章建筑较多, 确权困难,行政审批程序周期长,旧城改造缓慢,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高居不下,从而不仅工业用地价格高涨,房地产价格也不断攀升,增加整个城市的运营成本,不仅使宝安区加工贸易产品的比较价格优势逐渐丧失,而且客观上也阻碍了新的投资者及来宝安创业、 就业的高素质人才 2008 年全区人均 GDP 仅为 6 万元,是全市六区最低,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6.8% ,仅为南山区的三分之壹强;单位土地产出2.91 亿元/平方 km ,比全市平均水平少 1.1 亿元,仅比山地面积较大的龙岗区高出1.15 亿元,位居全市倒数第二,仅为福田区的15%;万元 GDP 耗电量和耗水量均居全市各区之首,其中万元GDP 耗水量是南山区的3.9 倍,是福田区的2.8倍,详见表 2表 2:2008 年深圳市各区主要指标比较全市宝安罗湖福田南山盐田龙岗人均 GDP (万元)8.98 6 9.36 12.54 17.55 10.43 7.58 单 位 土 地 产 出 ( 亿 元 / 平 方km )4 2.91 10.48 19.2 18.88 3.21 1.76 万元 GDP 电耗(千瓦时)/ 1274.3 421.2 369 326.8 332.8 921.6 万元 GDP 水耗(立方米)/ 31.24 16.2 11.24 12.11 10.78 28.31 产业层级较低,工业企业的附加值不高,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制约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人文的全面发展,而且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日趋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外贸摩擦不断升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低碳经济不断兴起的情况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的壹段时期,宝安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仅是内驱力的问题,同时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压力5、城区布局不尽合理,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壹般来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然而受户籍制度、 “村村点火”式发展等因素影响,宝安区的城市化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缺,城市管理薄弱环节较多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动力多来自基层,但宝安区于向各镇、街道放权时,未能形成相应的调控机制,使得政府对镇、街道、村的引导能力弱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高涨的工业化进程,“镇镇点火,村村冒烟”的工业园区经济形成了“远见像城市,近见像农村”的格局2004 年农村城市化之前,由于特殊的农村建制,宝安区没有进行系统的城市整体规划,各镇、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参差不齐2004年农村城市化之后,虽然宝安区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但各类专项规划仍不完善,法定图则尚于编制之中,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出现城市布局不合理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落后的局面规划落后不仅造成了规模庞大的违法建筑,而且城市面临旧工业区改造难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宝安区现有工业区494 个,总用地面积 118 平方 km , 共有旧工业区 303 个, 总用地面积 58.4 平方 km ,旧工业区占工业区的比重达46%6。
旧工业区的规模小,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落后,管理水平差,难以吸引大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入驻,影响到宝安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层次提高,急需进行改造,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然而,旧工业区多为原村集体建设,于用地属性、产业方面存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改造进程缓慢,再加上规模庞大的违法建筑,对宝安区产业空间拓展带来严重制约同时,由于人口规模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教育、卫生、文化、公交等资源仍满足不了群众要求,存于不少缺口根据《深圳市宝安区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调研方案》 ,2008年宝安区万人警力不足8 人,千人床位数和医生数仅为1.66 和 1.36,远低于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幼儿园学位缺口10 万座,小学学位缺口0.9 万座,初中学位缺口3.3万座, 高中学位缺口 7.4 万座; 全区医疗设施现状床位缺口10075 床,根据《宝安卫生事业“十壹五” 发展规划》,2010 年需床位 5600 床,缺口2130床;公交分担率未达到60% 标准,公交线路长度存于641km的缺口,公交车数量存于3915 辆的缺口,公交场站缺口28万㎡,公交停靠站缺口1286 个,公交停车场缺口270 处7。
宝安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存于“量”的差距,“质”的差距更为明显,优质学位短缺,医疗条件较差,目前尚无壹家三甲医院,市政设施建设6资料来源:《宝安区产业发展规划》7资源来源:《深圳市宝安区市政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调研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