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ppt

60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76660827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3M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本章整体授课内容框架本章整体授课内容框架Ø第一节  犯罪人在做案前的心理特点Ø第二节  犯罪人在作案中的心理特点Ø第三节  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一、故意犯罪人在作案前的心理特点Ø(一)认知方面的选择性与敏感性Ø犯罪预备阶段:Ø犯罪行为的反社会性→犯罪准备活动小心翼翼、行为隐蔽;Ø犯罪目的的诱惑→也会给犯罪人带来一定的刺激性→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认识带有明显的选择性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3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Ø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ØØ案例:案例:案例:案例:Ø上海袭警案中的杨佳ØØ张君常德抢劫案张君常德抢劫案张君常德抢劫案张君常德抢劫案ØØ在做案前的认知特点在做案前的认知特点在做案前的认知特点在做案前的认知特点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4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的犯罪心理Ø主要表现:Ø寻找机会接近犯罪侵害对象,对其各方面的情况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了解试验某些犯罪工具和物品的性质及效能;对与其犯罪有关的情况特别敏感,唯恐被人发现和识破有关犯罪;对打击犯罪的信息特别关注、主动了解、询问有关的法律规定,等等。

      6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Ø(二)情感方面的兴奋与不安(二)情感方面的兴奋与不安Ø兴奋与紧张;犯罪人在犯罪前,欲求不满与实现→心里平衡被打破,感到紧张、兴奋、情绪高涨Ø焦虑与不安:犯罪行为的反社会性,→犯罪行为一旦暴露自己将受到法律制裁→忐忑不安、兴奋焦虑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7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具体表现:如何选择合适的犯罪对象、如何确定恰当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如何准备方便的犯罪工具和物品以及犯罪时机的把握等→患得患失,时而兴奋,时而低沉;有时梦想犯罪得逞,想入非非;有时甚至彻夜不眠Ø注意:区分初犯与屡犯、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在犯罪前的情绪差别如:美国“4,16”枪击案中的赵承熙的情绪表现8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美国”4月16号“赵承熙校园枪击案件Ø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

      有关当局至今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使得赵承熙爆发并制造了16日的校园枪击惨剧 9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意志方面的希望与放任)Ø1.希望希望是指犯罪人对危害结果抱着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该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正是犯罪人通过一系列犯罪活动所意欲达到的犯罪的目的因此,只有在目的的行为中,才存在希望这种心理性意志Ø2.放任放任是指犯罪人虽然不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和不设法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对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Ø如:杀人案件中凶手的意志表现Ø如马加爵案件、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杀老师案件等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0湖南警察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1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四)动机方面的冲突与确定(四)动机方面的冲突与确定Ø冲突:一般比较激烈Ø犯罪人一方面在犯罪欲求的驱使下,积极准备,Ø另一方面,在准备时又会遇到各种不利的情况,从而思想上发生动摇。

      如惧怕犯罪达不到目的,或犯罪被人发现,或犯罪得不偿失,等等有时还因受人规劝,或良心自我发现而动摇Ø确定:犯罪动机战胜了反对动机,犯罪动机得以确定Ø尤以初犯为例加以说明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2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二、性格方面的反常与表现二、性格方面的反常与表现Ø主要表现为习惯行为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反常性:Ø第一,犯罪人已形成的生活、工作作息时间和习惯被打乱;Ø第二,犯罪人的行为诡秘,鬼鬼祟祟;Ø第三,打听和收集某些可作犯罪工具用的物品的性能;Ø第四,有时故作镇静、有异常的情绪反应;Ø第五,制造一些假象、作出一些反常之举,以扰乱他人视听Ø如:杨佳、邱兴华等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3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邱兴华案件Ø2006年7月16日,邱兴华在陕西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山顶上的铁瓦殿持刀斧砍死9男1女,逃亡35天后,邱兴华返回家时,被守候的民警当场擒获。

      10月19日,法官当庭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邱兴华被执行枪决14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李玫瑾:邱兴华案推动了中国司法进程李玫瑾:邱兴华案推动了中国司法进程Ø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呼吁法庭对邱兴华进行司法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呼吁法庭对邱兴华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神病鉴定 Ø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邱兴华很有可能患有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邱兴华很有可能患有精神病,专家对此呼吁鉴定,但法院还是驳回,并维持原神病,专家对此呼吁鉴定,但法院还是驳回,并维持原判,判,“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尊重被告人应有的权利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尊重被告人应有的权利15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二、过失犯罪人在作案前的心理特点Ø(一)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一般心理特点Ø1、认识特征Ø (1)认识上存在错觉 Ø(2)注意品质不良或违反注意义务 Ø (3)记忆的缺陷与失误 Ø(4)不正确思维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6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Ø2.情绪特征Ø消极情绪,例如,恐惧、愤怒、狂喜、绝望、悲哀等,行为人往往无法实施合理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容易构成过失行为。

      Ø此外,冷淡、紧张、焦虑、激情均也容易引发事故如:1970年,美国曾有人对410名离过婚的司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离婚前的六个月内,事故率和违章驾驶要比普通司机大得多,尤其在前三个月更为明显这项调查说明,情绪波动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犯罪情境中的心理犯罪人在不同犯罪情境中的心理犯罪人在不同犯罪情境中的心理犯罪人在不同犯罪情境中的心理17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3、意志特征、意志特征Ø过失犯罪的意志活动与故意犯罪的意志活动有本质的不同故意犯罪者,其犯罪动机中的目标指向与行为实施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而过失犯罪者,其行为动机中的目标指向与事实行为的目的结果原本不同Ø 4、个性特征Ø(1)性格特征大量的实例表明,消极的或不良的性格特征,有可能形成过失犯罪心理 Ø(2)气质特征 Ø(3)智能特征 如:反应能力与交通事故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8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Ø (二)(二)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Ø1、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的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Ø注意的分心是其明显的心理特点。

       Ø2、没有预见的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Ø疏忽大意是其犯罪前最突出的特点; Ø 此外,此类没有预见过失犯罪人可能还具有激情或冲动、无知或无能、无意识性或习惯性等心理特点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19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三、三、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1、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Ø(1)这类犯罪人突出的特点是过于自信,(2)这类犯罪人的心理特点是侥幸 Ø2、已经预见却未能防止的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Ø应激不良型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20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人在作案中的心理特点犯罪人在作案中的心理特点Ø一、一、犯罪人在作案中的一般心理特征犯罪人在作案中的一般心理特征 Ø(一)高度兴奋Ø表现为情绪高涨Ø暴怒狂怒Ø动作凶猛Ø不顾一切Ø不计后果Ø如:杨佳、邱兴华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21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二)高度紧张Ø表现:Ø呼吸急促Ø心跳加快Ø出冷汗Ø手足颤抖等现象。

      Ø甚至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当前事物Ø动作失误、慌乱等2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三)注意集中,动作敏捷Ø希望尽快达到犯罪目的,并能迅速逃离现场Ø有的犯罪人即使遇到某些障碍,也能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保证犯罪目的的实现Ø如:张君在抢劫实施过程中车辆突然熄火后的行为表现23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二、犯罪人在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Ø(一)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理论依据Ø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之间的一致性关系Ø犯罪现场重建的理论依据Ø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即:一旦两物体发生相接触,其间必然发生物质交换,它是刑事科学的基础该原理运用到现场心理分析就是指:当作案人与一个场所或另一个人发生接触时,就会发生物质交换这个物质交换的结果是当作案人离开时将会在现场或被接触人身上遗留下自身上的某些物质,并且也会从现场或是被接触人身上带走某些物质Ø*可以简述心理画像的有关知识参考:李枚谨教授翻译的《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24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二)现场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二)现场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Ø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Ø这可以作为区分正常人与异常人的重要参考标准Ø如赵承熙案件 Ø现场的对话Ø现场的行为特征Ø对象的选择等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25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分析犯罪人的智能特点Ø如:马加爵案件Ø工具的选择Ø犯罪行为实施的特点Ø现场对被害人的处理Ø犯罪地点的选择等 26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分析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Ø如:黄勇案件)Ø被害对象的选择Ø犯罪方式、工具的选择Ø犯罪地点的选择Ø作案现场的处理状况等Ø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勇自幼受暴力题材影视剧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杀手2001年夏,黄勇将自己家中的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精心策划后,决定向出入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的男性青少年下手,实施杀人计划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勇先后从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被害人骗到自己家中,以被害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经过“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被害人绑在木马上,或先把被害人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将被害人勒死。

      至案发计杀死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黄勇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连续杀人,其犯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27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分析犯罪人的犯罪经历及经验Ø如:犯罪方法与犯罪工具的使用 Ø黄勇系列案件中“杀人机器”的制作、使用与特点等28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分析犯罪人的职业特点Ø如:Ø杨新海从2000年至2004年案发,在皖豫鲁冀4省杀人作案22起,杀死65人,重伤5人,强奸23人,其中,河北作案2起,山东作案1起,河南作案17起在这22起案件中,很多为灭门案 29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分析犯罪人作案时的情绪特点Ø如:邱兴华犯罪现场取出被害人内脏炒熟吃等方面的多余动作30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还可以从犯罪现场痕迹来分析犯罪人的习惯特点、生理状态等情况。

      Ø如靳如超案件Ø2001年3月16日凌晨,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石家庄特大爆炸案,造成108人死亡,38人受伤 31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 (三)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方法(三)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方法Ø1、由痕迹的整理向恢复行为过程过渡Ø一是将具有隶属关系的痕迹归为一类Ø比如,犯罪人要先撬开会计的办公桌找到保险柜钥匙,然后才能用钥匙打开保险柜盗走公款,撬开办公桌的痕迹与打开保险柜的痕迹之间就属于隶属关系Ø二是把具有转换关系的痕迹归为一类Ø比如,上述盗窃案中,出纳员的办公桌被撬,与会计办公桌被撬两个痕迹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32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三是把具有对峙关系的痕迹归为一类Ø比如,上述巧撬出纳员办公桌被撬与硬撬保险柜被撬两个痕迹之间的关系Ø四是将具有质变关系的痕迹归为一类Ø比如,发生在盗窃案里的凶杀罪行,犯罪人犯罪动机发生了转移,Ø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和再造想象,分析作案的行为性状、再现发生案情的全貌,进行犯罪行为的重建。

      Ø(痕迹群的概念)33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2、由痕迹的行为分析向心理分析过渡Ø是一个以痕迹为基本依据,以行为过程为分析对象,根据犯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特征为目标的抽象概括过程Ø它由单个到群体、由凌乱到系统、由隐暗到明显的过程Ø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时,应细心寻找行为中隐含的心理因素Ø如行为的目的、行为的动机、心理原因、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经验因素、职业特征,思维内容、需要和兴趣倾向、意志品质等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34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3、现场痕迹心理分析的注意事项Ø一是要尽可能全面地发现和提取痕迹 Ø二要注意犯罪痕迹和其他痕迹的区别 Ø三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35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课堂案例分析:Ø*年7月9日,某市某区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在某公园西南坡中部一草地上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初步现勘后确认尸体所在地为案发中心现场,现场散落有一些火腿肠皮、熟食品包装袋和空矿泉水瓶,尸体周围有吸剩的金白沙香烟蒂数枚,其中有一支未点燃而被折断的香烟,尸体头部被砸烂(尤其是眼睛和面部),劲部有手掐和用裤带勒痕。

      后经初步调查得知:死者姓孙,23岁,长沙市附近一县来长打工人员,身前作风不好,有卖淫行为,7月5日前曾主动向一男子打过,尔后失踪直至被发现死亡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36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问:Ø1,请尝试分析犯罪人数、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可能的心理关系Ø2,请初步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犯罪经历以及犯罪人可能的职业Ø3、请尝试进行犯罪过程的重建37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Ø一、犯罪人作案后的一般心理特点一、犯罪人作案后的一般心理特点Ø(一)心满意足、得意扬扬:(一)心满意足、得意扬扬:Ø欣慰、满足、炫耀、窃喜、欣慰、满足、炫耀、窃喜、Ø犯罪心理强化、犯罪心理强化、Ø侥幸心理突出侥幸心理突出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38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二)精神紧张、提心吊胆:Ø食不甘味(食)Ø夜不能寐(睡)Ø外表镇静(色)Ø内心恐惧(心)Ø提心吊当(神)39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三)逃避打击,施展反侦查伎俩:Ø积极打听 Ø转移赃物 Ø一反常态Ø表现积极  Ø(四)良知尚存,后悔自责:Ø自首Ø自杀等40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二、犯罪人作案后出逃的心理特征Ø(一)犯罪人出逃过程中的心理特征Ø1、高度警觉。

      多疑敏感,处处留意、对公安及其他执勤人员有躲避倾向Ø2、心理压抑心理负担重、精神压力大Ø3、情绪不稳定沉闷、低落、不稳定 、“破罐子破摔”、“今朝有酒今朝醉”时喜时忧Ø4、行为的盲目性常变更行动路线、盲目游荡 Ø案例分析:2004年马加爵案件中马加爵逃跑路线的心理学分析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41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长沙系列枪杀案件Ø2009年10月14日南郊公园枪击案件Ø2009年12月4日中午11时25分许,湖南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家银行门口发生抢劫枪杀案,Ø2010年10月25日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发生一起枪击杀人案,案犯开枪将一经贸公司负责人肖某打死后逃离现场4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43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公安部全国通缉公安部全国通缉B级逃犯级逃犯Ø犯罪嫌疑人曾开贵2010年模拟画像。

      Ø1995年10月13日,犯罪嫌疑人曾开贵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持枪抢劫,杀死一人后潜逃Ø曾开贵,男,又名“曾志平”,小名“四娘”,汉族,1969年8月23日出生,户籍所在地: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高山乡玉泉村二组身高1.7米左右,操四川口音,身份证号码:511021196908238757Ø杀人后长期潜逃在外,很可能已经改名换姓44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张承禹案件Ø2009年8月2日凌晨4时,长沙市望城县星城镇新月小区一出租屋内发生特大杀人案,共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死者包括5名女性 Ø  8月3日长沙警方发出协查通报,发动警力和社会公众,全城搜捕犯疑嫌疑人 协查通报称,该案犯罪嫌疑人张承禹,男,39岁,身份证号:430822197007238833,张家界市桑植县沙坪乡大庄村人,身高1.7米,长形脸,爆炸式发型,中等体型,穿39码的鞋该犯出逃时,穿白T恤,下穿青长裤 Ø  8月3日,公安部A级通缉令缉拿故意杀人犯张承禹通缉令指出,对发现线索的举报人、协助缉捕有功的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45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案例分析:Ø马加爵案件中马加爵逃跑路线的心理学分析Ø选择Ø一、回广西老家Ø二、北方Ø三、西部其他地方Ø四、中部或东部地区Ø五、两广、海南等南端区域Ø最终:在海南抓获46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二)犯罪人在被缉捕时的心理特征(二)犯罪人在被缉捕时的心理特征Ø积极防卫型心理Ø探听消息Ø销赃毁证Ø提供虚假情况Ø积极准备逃窜寻找最有力的武器作为防卫工具Ø可能杀人灭口、报复社会Ø→抓捕宁可“杀鸡用牛刀”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47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消极防卫型心理Ø心虚、焦虑、恍惚、后悔自责、Ø反常明显,Ø怕见公安人员,Ø→被缉捕时,如何逃跑想得多,如何反抗想得少48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不防卫型心理。

      Ø有意不防卫Ø无意不防卫Ø案例分析:Ø(1)当年公安部”第一号刑事大案”——“白宝山案件”中北京警方对白宝山的成功抓捕的心理学分析 ;Ø(2)当年广东警方对张子强团伙的成功抓捕;Ø(3)当年湘、鄂、渝警方联合对张君团伙的抓捕49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白宝山案件Ø1996暨1997全国一号案件主犯Ø其人先后杀害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15人,抢钱140余万元,并在狱中先后杀害2人(分别于1993与1994年),是建国以来罕见的悍匪 50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    他第一次入狱后说:政府这样对待我,我出去就要杀人如果判我20年,我出去杀成年人如果判我无期徒刑,我减刑出去,杀不动成年人了,我就到幼儿园去杀孩子 Ø    他虽只上过三年学,但犯罪智商极高,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具有高超的反侦查手段与射击技术,思维缜密作案手法极其狡猾,胆大妄为 Ø 他每次作案均要开枪杀人,并携带上全部子弹,做好顽抗到底的准备,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反社会反人类反人性的杀人狂徒。

       51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张子强,绰号张子强,绰号“大富豪大富豪”,,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玉林市人4岁岁时随父母从时随父母从广东广东郁南县定居香郁南县定居香港,是香港一个犯罪集团首脑港,是香港一个犯罪集团首脑一般相信他曾策划绑架富商李一般相信他曾策划绑架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钜,获得数亿港嘉诚之子李泽钜,获得数亿港元赎金,犯罪所得金额之高曾元赎金,犯罪所得金额之高曾录入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但,但李氏并没有报警据闻亦曾策李氏并没有报警据闻亦曾策划绑架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划绑架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及企图以炸药暗杀及企图以炸药暗杀陈方安生陈方安生张子强团伙张子强团伙“四大金刚四大金刚”中的中的3大人物大人物———胡济舒胡济舒、张志、张志烽、陈树汉烽、陈树汉5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Ø(三)犯罪人在被搜查时的心理特征(三)犯罪人在被搜查时的心理特征Ø1、侥幸罪证不被发现搜着算,搜不着我就赚” Ø 2、试探摸底、拼凑防线借故询问“要搜什么”, Ø3、暗示亲友,转移赃物。

      往往借助面部表情、眼神、手势、阴晦用语等暗示其亲友Ø4、借故干扰,转移目标故意碰翻物品、假意引路取脏或在场亲属哭闹Ø5、以退为守,舍车保帅主动交待,并引导搜查相应罪证,Ø 6、寻机脱逃,图谋报复谎称主动交出;谎称有病,要解手等;突然袭击搜查人员;更有谎称“要亲手交出罪证”,来到凶器藏匿处,拼死反抗报复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3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三、犯罪人在羁押期间的心理特征三、犯罪人在羁押期间的心理特征 (一)孤独感是犯罪人在拘押期间表现得最突出和最先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Ø (二)压抑感Ø(三)紧张感Ø(四)抵触情绪Ø(五)悔恨心理Ø(六)绝望心理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4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四、犯罪人在审讯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四、犯罪人在审讯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Ø(一)犯罪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Ø1、试探摸底阶段:主要表现为语言试探Ø2.对抗相持阶段:主要表现为行为对抗Ø 3.动摇反复阶段:语言上的询问、请求或行为上的犹豫矛盾Ø 4、供述认罪阶段;主要要区分好真供述还是假供述,以及防止翻供与以开口中断审讯Ø案例分析:当年沈阳警方审讯黑社会老大刘涌案件的经验与教训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5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Ø沈阳刘涌案件Ø刘涌原为辽宁省沈阳市嘉阳集团的董事长,2002年4月17日,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指定管辖,一审判处刘涌等人死刑。

      2003年8月15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以“鉴于本案的具体情况”为由,终审改判刘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终审判决结果引起舆论大哗,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对此案的质疑判决书的内容也在法学界、司法界和民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Ø本次审判是194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对一起普通刑事案件进行提审 56湖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基础课部 ( (二二) )审讯阶段犯罪人的主要心理表现审讯阶段犯罪人的主要心理表现Ø1、畏罪心理:不语、低头、逃跑、自杀等Ø 2.侥幸心理:戏弄、试探、套近乎、拉关系、利(色)诱等Ø3、对立心理:包括(1)对公安工作或公安人员的对立(2)对社会的对立具体表现:言语对抗与行为对抗Ø4.戒备心理 :不信任、畏罪等Ø5、趋利避害心理:讲小(旧)瞒大(新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犯罪人在犯罪人在犯罪人在 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7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三)提高审讯质量的心理对策(三)提高审讯质量的心理对策Ø1.要设法动摇和打消犯罪人的侥幸心理 Ø(1)心理准备要充分对案情的熟悉、对犯罪嫌疑人身心特点的掌握、对其侥幸产生的可能依据要分析等Ø(2)人员配备与分工要有效。

      谁是主攻手、内外如何配合、年龄与性别搭配等Ø(3)讯问的心理时机与突破口要选好Ø(4)讯问环节要规范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8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Ø2.灵活运用犯罪人的畏罪和恐惧心理,提高审讯质量 Ø(1)场所的选择与设计如专业审讯室的位置选择、室内设计要求等Ø(2)证据出示的时间、顺序与数量等,要形成一个可持续、整体的压力Ø(3)法规、政策、道德伦理等的宣讲与引导Ø(4)其他多种侦查手段的综合运用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59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Ø3.加强与犯罪人的心理沟通,消除其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 Ø(1)人格的尊重与要求的灵活处理Ø如:工作人员的态度不要过冷、硬,“我要喝水(抽烟、解手)”等要求的灵活处理Ø(2)台阶的提供与原则的坚守Ø如:“我要与你们局长(或队长)谈一谈后才供述”“我要与我兄弟**见一下面后就讲”等等类似问题的应对Ø案例分析:当年广东警方对张子强的成功审讯。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60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