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学课件】第八章侦查讯问.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604277547
  • 上传时间:2025-05-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6.47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 侦查讯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侦查讯问的准备工作,了解侦查讯问的一般方法,熟悉侦查讯问中各种策略方法的运用一、侦查讯问的概念与任务,(一)侦查讯问的概念,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获取犯罪嫌疑人陈述和辩解,按照法定程序,以言辞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审查的一种侦查措施二)侦查讯问的对象,1、依法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2、依法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3、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4、抓获的逃犯、群众扭送的现行犯、投案自首人员,二、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工作,(一)组织讯问力量,1、讯问人员的选配,(1)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二是案件规模大小,三是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四是犯罪嫌疑人的职业、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五是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六是犯罪嫌疑人的语言习惯,(2)讯问人员的分工,2、讯问的组织形式,(1)讯调同一,(2)讯调分工,(3)同线分审,(二)全面熟悉和掌握案件情况,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案件侦查的基本情况,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其他材料,如法律、工作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经济状况等,(三)研究被讯问人的基本情况,.被讯问人的犯罪原因,有无犯罪前科。

      被讯问人的个性特点性格、兴趣等,3.分析被讯问人被羁押后的心理状态从案卷材料中分析,从拘捕、收押过程中分析,从有关场所、实物中分析,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材料中分析,(四)制订讯问计划,1、简要案情,2、讯问的目的和要求,3、讯问的步骤、重点和突破口的选择,4、讯问的策略方法及应付可能出现的反审讯的对策,5、调查取证的安排,6、紧急情况的处理,7、其他注意事项,(五)证据及有关资料的准备三、初讯的基本步骤及内容,一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个人简历,家庭成员,有无前科,二是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三是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行为,四是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五是向犯罪嫌疑人进行实质性提问,六是讯问结束,七、初讯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迅速及时的开展讯问,2.重视给予犯罪嫌疑人的第一印象,防止出现僵局3.在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并作出某些有罪供述时,要善于抓住战机,及时追清主要事实和情节4.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要耐心听取,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5.第一次讯问如果未能达成目标,应及时分析案情有无问题,证据是否可靠,方法是否正确等四、讯问突破口的选择,讯问突破口,就是讯问中用于攻破犯罪嫌疑人的薄弱环节或者薄弱对象。

      薄弱环节:多项犯罪中的薄弱项,犯罪事实中的薄弱情节,心理中的薄弱点一)从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的问题中选择突破口,(二)从发现的矛盾和破绽中选择突破口,(三)从犯罪嫌疑人认识不能、防范无力环节上选择突破口,(四)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障碍方面选择突破口,(五)从共犯中选择突破口,七、侦查讯问的策略方法,讯问策略是指在讯问过程中,侦查员根据国家法律,针对案件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为促使犯罪嫌疑人作出彻底的、真实的供述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讯问途径和谋略的总称看表现,听谎言、辨解,说提问模式、政策攻心,想方法、弱点,情,感,慑,谋略,侦查讯问的常用策略,(一)攻心为上的策略,(二)利用矛盾的策略,(三)重点突破策略,(四)迂回渐近策略,(五)出示(使用)证据策略,1、攻心为上策略的概念和意义,攻心为上的策略,是指讯问人员根据案件情况,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思想、政策、法律、形势与前途教育,从心理上征服犯罪嫌疑人,促其彻底交罪的讯问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侦查讯问中经常使用、行之有效、最基本、最重要的讯问策略属于上策2、攻心为上策略的运用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罪责这个压力条件。

      第二,必须具备“出路”这个条件上述两个条件是攻心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取得攻心胜利的基本保证3、攻心的种类,(1)政治攻心,(2)思想攻心,思想攻心是最常用的讯问策略,是缓解和消除犯罪嫌疑人对抗心理的策略A、以情攻心,B、以理攻心,C、以势攻心,(3),政策法律攻心,以情攻心,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情感进行调动和感化,使其向有利于如实供述的心理转化情感感化有三种形式:,第一,教育感化,第二,态度感化,第三,生活感化,情感调动的主要形式有:,第一,以犯罪后果严重,调动其忏悔之情,第二,以被害人的处境,调动其内疚之情,第三,以父母师长恩、夫妻儿女爱调动其善良之情,第四,以试身处地的感受,调动其良知,以理攻心,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科学、刑事技术的自然科学和为人处事的社会公理、道德观念等转变犯罪嫌疑人的思想,促其如实供述罪行第一,痛斥其违背公理和良知,第二,驳斥其谎言和谬误,第三,用事实和道理为其指明出路,以势攻心:“势”包括形势、局势、声势,是指在讯问过程中,讯问人员运用和造成对我有利的形势、局势和声势,对犯罪嫌疑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促其转变思想态度,如实供述罪行1、强化讯问力量,使其无法招架,2、制造声势,使其感到失去继续顽抗的意义,如同案已经落网或坦白,3、以严打形势表明决心,政策法律攻心,就是运用党的有关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感召力和震慑力,去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促其认罪服法。

      第一,宣讲党的政策和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其中从严、从宽条款进行解释,开展攻心;,第二,运用真实案例和真人真事去启发教育;,第三,运用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开展攻心;,第四,开展前途、形势教育,因势利导,1、利用矛盾策略的概念,利用矛盾的策略,是指讯问人员在讯问时,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使其无法自圆其说,或者利用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之间已经存在的矛盾,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互不信任、互相揭发,从而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讯问策略2、利用矛盾策略的适用范围,(1)主要适用于共同犯罪案件,(2)在非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之间,口供与案件事实、与其他证据之间也有可能存在矛盾时,3、侦查讯问中可资利用的矛盾,A、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B、同案犯罪嫌疑人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1)犯罪嫌疑人口供前后的矛盾多表现为陈述的事实矛盾和逻辑错误2)口供与其他证据不一致3)同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词之间有矛盾4)口供与自然条件不符5)口供与某些规章制度不一致6)口供与风俗人情不相符7)口供与某些科学常识相违背8)口供与方言口音的矛盾9)口供在逻辑上有矛盾同案犯罪嫌疑人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1)主犯与从犯之间相互不满、互不服气的矛盾。

      2)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争权夺利的矛盾如分赃不均,(3)同谋策划中观点、意见分歧的矛盾4)实施犯罪时的不同行为和应负罪责大小的矛盾5)罪行败露后相互猜疑、相互抱怨和相互不信任的矛盾6)坚持“盟约”、“哥们义气”者与争取坦白者之间的矛盾4、如何运用利用矛盾的讯问策略,(1)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A、,发现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的策略方法,B、,分析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产生的原因,C、,掌握好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的时机,D、,利用犯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的方法,(2),利用同案犯罪嫌疑人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3),运用利用矛盾的讯问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比:口供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二是追:,讯问具体化三是复:,重复讯问间歇重复讯问、变向重复讯问、分散重复讯问,四是查:,调查核对的方法五是析:,运用逻辑推理判断的方法一是故意撒谎,二是受记忆或表达无意说错,三是是案件特殊性导致表面矛盾实质并无矛盾,四是本身真实,其他材料有问题,(1)一撒谎就批驳2)“欲擒故纵”一是借题驳斥法,二是事实驳斥法,三是证据驳斥法,四是对质法,1.直接利用,2.“证据虚拟”,3.“情景设计”:,4.说服教育,1、利用矛盾要以事实为根据。

      2、利用矛盾要防止犯罪嫌疑人乱咬乱供,互相推诿,嫁祸于人3、在利用同案犯罪嫌疑人之间存在的矛盾时,注意不要出现言语失误,避免出现讽刺挖苦的语言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矛盾5、要掌握分寸1、重点突破策略的概念和特点,重点突破的策略,是指讯问人员在讯问时,运用已经取得的证据或者利用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弱点,对查明全案具有关键意义的某一环节主动发起进攻,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从而打开缺口,使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交代主要犯罪事实或者全部犯罪事实的讯问策略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证据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只将此重点情节作为主攻方向,正面强攻,打开突破口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在讯问途径上走的是近程线,其特点是具有直接性,2、重点突破策略的适用范围,(1)讯问人员掌握了确实、充分、有力的证据,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时2)犯罪嫌疑人初次与侦查讯问人员打交道,无反审讯经验,思想处于惊慌混乱状态时3、重点突破策略适用的时机,最好是选择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犹豫不决,而对讯问人员要直接点出的问题又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时候前提条件是掌握的证据材料必须确定、充分和有力4、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的要领,第一步,准确地选择突破的重点,选好突破口。

      一是决定案件性质和犯罪嫌疑人主要罪责的主要事实和情节;,二是决定犯罪嫌疑人赖以抗拒的精神支柱第二步,以战斗的气氛进入讯问第三步,抓住战机,适时出示证据,掀起突破的高潮5、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应注意的问题,1、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必须锲而不舍,毫不松懈2、运用重点突破的讯问策略时,要留有余地,灵活应变3、重点突破讯问策略与指名指事问供截然不同4、对有一定反审讯经验的犯罪嫌疑人,运用重点突破讯问策略,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1.迂回渐进讯问策略的概念与特点,迂回渐进,亦称迂回包抄,就是指某些案件或案件中的某些问题,讯问人员掌握的证据材料很少,或对证据材料的可靠性尚有疑问,或者一时摸不清犯罪嫌疑人对其罪行所持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讯问人员在讯问时,有意识地绕过案件的实质性问题,而从有关联的其他问题入手,先扫清外围,堵死退路后发起攻势,最后突破核心问题的讯问策略因为讯问是从与案件有关的枝节性问题入手,所以迂回渐进讯问策略在讯问途径上走的是远程线,其特点是具有曲折性和对犯罪嫌疑人的麻痹性2、迂回渐近策略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以下案件:,(1)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了解掌握不多,或者获得的证据证明力不强,或者对案件材料的可靠性尚有疑问的案件。

      2)对有反审讯经验、态度顽固的流窜犯、惯犯、累犯,正面讯问难以突破的案件3、如何运用迂回围歼的讯问策略,第一步迂回,扫清外围,将与案件有关的周围情况问清第二步渐进,触及关键,将与罪行有关的主要问题问清第三步突破,包抄攻坚,直捣核心案情简介:刘某,男,28岁,汉族,吉林市人学生出身,工人成分,无前科,系吉林市某厂工人,住吉林市船营区大东厂号嫌疑根据:刘某,于02年8月17日因盗窃重大嫌疑被拘留根据如下:第一,该厂财会室金库(简易铁柜)于8月17日零点至一点被撬开,盗走现金1030元当日上午刑侦部门勘查现场,在铁柜门上侧,提取指纹一枚,经比对鉴定,系刘某左手食指纹无疑,但何时为何遗留不能最后肯定第二,查刘某在发案当夜,在本车间工人王家和青工李,张共四人玩麻将据王、李、张及其妻,其母证实:刘某当夜零点过二、三分钟从王家出来说回家,一点零几分到家,侦查实验得知,从王家到刘自家经过其厂大门前共需二十一、二分钟,其间有三、四十分钟去向不明,占有作案时间第三,据值班更夫说:零点四十五分钟左右,在值班室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人从财会室后窗临街的小胡同走过,从房头灯光下,看到很象刘某,但未看清脸庞,只是着装和走路姿势大致相似。

      审讯计划如下:,(一)通过审讯弄清,1.所提取和鉴定结论的刘某左食指指纹是否作案时所留2.发案时刘某约有三、四十分钟去向不明,究竟干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