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政治理论部分(总结调整).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2199737
  • 上传时间:2018-0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8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概念: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3)工人运动蓬勃兴起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生它批判的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 年)1845 年,马克思写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2)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 年)1847 年,起草了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1867 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这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 年)1875 年,马克思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阐述共产主义发展两阶段;1878 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 年)马克思于 1883 年 3 月去世,恩格斯发表《资本论》第二卷、三卷;1886 年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9 年建立了第二国际二)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三个伟大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哲学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认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在社会理论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寄托在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列宁主义产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大大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2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国内环境:当时的俄国是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突出和尖锐,无产阶级开始觉醒,工人运动已经兴起2、列宁主义的创立1903 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纲党章;1905 年 1 月 9 日,俄国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4 年,列宁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5-1916 年,列宁撰写了《论欧洲联邦口号》、《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917 年 2 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

      3、列宁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 年,列宁领导建立了共产国际;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苏维埃政权的工作重心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1921 年 3 月,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19 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总结人类实践经验特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总结和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积极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一)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1、科学的实践观: :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首要和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和意义2、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形成(唯物观的创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系统化: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时空三者不可分割。

      恩格斯驳斥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辨析: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仍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折衷主义,没有指明世界究竟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2、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 辩证法学说主要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形态是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第二种形态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恩格斯称为“合理的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化: 人的认识必须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的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1、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2、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的本质的提示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是指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前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这是指商品交换普遍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3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这是指未来实行产品经济的共产主义阶段3、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辩证学的拓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一)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定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1)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2)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它们的共性是: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遵循等价原则;进行平等竞争;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3)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2、劳动价值的内容(1)(商品概念)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其内容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认为,统一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两者的实质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能兼得的,而只能是买者得到使用价值,卖者得到价值;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辨析)答:简单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是私人劳动而社会分工又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这样一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矛盾这一原理适用于一切商品生产4)劳动二重性的意义:科学地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就是人类的抽象运动,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习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

      5)如何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答: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所以,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这样的劳动,包括科学技术工作、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服务劳动等重要形式,它们在今天的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货币及其职能: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五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辨析)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作用:①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略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同一部门的社会资源也必然不断向优势企业流动②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4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辨析):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说明价值不全不是价格的基础答:错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是,第一,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中心波动的;第二,商品的供求不断变化,但从长期看供求是趋于平衡的,因而价格与价值是趋向一致的;第三,在商品交换中,一种商品按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卖,同时就意味着购买者的价值损失。

      就是说,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只是改变既有价值量的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总价格与总价值是一致的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剥削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2、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 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货币),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增值了,这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这时候货币就成了资本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所在3、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 通过工作日的延长或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剩余价值,都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般在不发达阶段占主导地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增加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达阶段占主导)4、关于资本的特殊性质, 一是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二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的特殊社会本质是通过物体现着的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三是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5、资本的基本构成: 根据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不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