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
163页《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 )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左晓华宏观把握整册教材九年级由九年级由 7个单元个单元 23个专题课个专题课56个主题个主题 构成构成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第五课 财富之源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第九课 共享阳光目 录第四单元 又到时 第十课 聚焦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九年 级教科书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 的社会领域,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国情 、经济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及培养 学生世界的观念方面。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一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就是从中 国的历史出发,先探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 史,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然后通过近代 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人民经过摸 索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 n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则是让学生感触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后,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 个变化中,人们开始关注“财富”这一话 题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正是此时学生 发展的需要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则是将目光转向 诸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 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了 解、关心弱势群体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四单元“又到时”将学生对社会问题 的思考“转化”为积极地参与关注国情和关 心社会、参加国家管理的责任感和能力; 让学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 亲社会行为,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 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五单元“国策经纬”将国家的一些路线 、方针和政策及基本国策展现在学生面 前,使学生对国情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澄清感到模糊的问题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六单元设置为“漫步地球村”则将学生 视野转向国际形势,了解一定的国际规 则,形成国际意识。
本单元关注世界贫 困人群、正视不发达国家的现状,更把 学生的同情与悲悯提高了一层 宏观把握整册教材n第七单元“新的旅程”则是为满足学生关 心的“毕业在即,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各种 选择,如何开始人生的问题”等需求设立 的这个单元力求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 式点燃学生面对未来的激情整体感知每单元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前后联系具体课教学建议整体感知每单元内容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四单元 又到时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n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n 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 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 祖国意愿 n知识目标:n 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 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 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 n能力目标:n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 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教学目标n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 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 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 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 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 n 本单元安排了三课,分别阐述了中华民 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以 及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应承担的责任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单单元主题题二级级主题题三级级主题题历历史启示 录录○历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 △百年沧沧桑 △百年抗争 ○历历史的昭示△发扬发扬 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义才能救中国 ○天下兴兴亡,匹夫有责责△忧忧患可以兴兴国 △以振兴兴中华为华为 己任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 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 回顾 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并通过活动引 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 抗争”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揭示了国家 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是以史喻理、以 史代论,它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历史场景 ,并奠定了立论基础和感情基调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 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 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 能够救中国” 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是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 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 贡献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 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 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 ,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1.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联系、提高文化 认同感方面,本单元是七年级《情感世界》的主题 延续,也是对八年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深化。
2.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单元更是与各册诸多单元互 相补充、互为印证,如七年级《在分数的背后》《 共同的责任》中,涉及了责任感的问题,八年级将 责任问题提升,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家 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将这些责任 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 3.从七年级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一直到九年级最后 一个单元《新的旅程》,都贯穿了理想教育,本单 元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国家 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3、单元主题前后联系第一课 历史启示录 建议3课时1 五千年文明教学准备 :师生都要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历史资料 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分专题查找资料, 如文学、军事、天文历法、医学等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4、具体课教学建议“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导入:n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 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 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n2.学生自由交流 “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导入:n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 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 古巴比伦城遗址古巴比伦巴别塔“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导入:n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 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今巴基斯坦境内)“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导入:n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 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 人类文明遗址.PPT古埃及遗址“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一:中华上下五千年 n1.首先要从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 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n提问:哪个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n生:(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n2.学生可以阅读教师备课系统教师备课系统中“教学参考资料”中的《 中华文明回顾》,领会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感受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n3.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 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我们 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一:中华上下五千年 n4.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总结我国文明发展的成 果 n提示: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分专题进行探究 (1)可根据历史发展时期:简要阐述殷周时期、春秋 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几 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 (2)根据文明成果:如 文学上文学上,《诗经》,唐诗宋词 元曲;政治上政治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 (3)根据人物:可以让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名人及其 思想或取得的成就 “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拓展)(可以参考教师备课系统教师备课系统中“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活动开展活动。
n1.结合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述中华文化的特 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1)特色: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 术、指南针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走近中华文学艺术 学生探究:举例说明中华文学艺术成就比如:文学上,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绘画上,中国画的历史流变;音乐上,陶埙、鼓、磬、钟、箫、笙、古琴等 乐器的发明,明清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广陵散》 、《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建筑上,故宫,古代园林,古桥……“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走近中华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古代科学技术成果 ,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交流共享 (1)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司母戊鼎等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祖冲之推算圆周 率 (3)名医名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4)重要著作: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n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n活动提示:本活动是对本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五千年文 明”的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 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可深可浅,但要注意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获取 知识推荐网址:历史百科网 历史的昭示 建议3课时1 发扬民族精神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4、具体课教学建议n『导入新课』n师: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镜为鉴,可以 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 鉴,可以知兴替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可以得到哪些昭示?下面 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中国自古就有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 光荣传统 CAI:中华民族精神.PPT“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n师:五千年的文明,近百年的抗争,中华儿 女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是什么?n生:民族精神n师:对于民族精神,鲁迅先生说得好 “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活动一:(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