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年语文教学文体分类的审视与反思.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053044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5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百年语文“教学文体”分类的审视与反思    胡根林明确文学与文章的分野,尽管以当前的眼光看,并不是一个难题,然而在百年语文教育中,这一过程却极为曲折这里我们从“教学文体分类”这种独特的视角来对这一过程加以考察20世纪初期,现代语文教育取代古代传统教育,逐渐形成一套以文章作法知识为核心的现代语文读写体系此体系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至今仍盛行于世,而这个体系确立的基础就是现代教学文体的分类一、现代语文教学文体分类的演变(一)现代语文教学文体分类的提出梁启超是现代语文教学文体分类理论的奠基者20世纪初,社会革故鼎新,文化处于剧烈的变革过程之中应新式国文教学之需, 梁启超从教学着眼对古今文章进行了重新分类,确立了“文章教学分类学”其分类依据有二:一是功能,二是内容的繁简难易以此为准,梁启超将广义的文章分成三类:记述文(即记载文)、论辨文和情感文又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作了进一步划分:记述文有四类:一、记物件之内容或状态;二、记地方之形势或风景;三、记个人之言论行事及性格;四、记事件之原委因果论辨文则分五类:一、说谕即对特定的对象发表一种意见,劝其信从,如命令布告、公私短函之类二、倡导。

      标举一种主张或见解,扼要申述理由,以供研究讨论,如一般倡议之类三、剖释对某种事理或倡导之说,进行较为详密的分析论证四、质驳据理反驳他人的说谕倡导或剖释,要讲究驳诘问难的充分根据五、批评有破有立,在批评中彰显自己的是非观,是上述各类的综合运用①从相关资料记载看,梁启超特重“记述”、“论辨”之文,这与其对中学国文教育的目标设定密切相关他认为,“中学目的在养成常识,不在养成专门文学家,所以他的国文教材,当以应用文为主而美文(笔者注:就是梁氏所提的‘情感文)为辅”从学生角度看,“以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由此教育目标而带出他在教学文体上更高一层的分类:“应用文”与“美文”(“情感文”)对于“应用文”,他在《为什么要注重叙事文字》一文中有明确的解说:应用文的分类,大约不出议论之文和记述之文两大部分,通俗一点说,就是论事文和叙事文② 而“美文”(“情感文”)属类,从以下引文可见:我以为一般中学教材,应用文该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纯文学作品不过能占一两成便了此一两成中,诗词曲及其他美的骈散文又各占去一部分,小说所能占者最多不过百分之五六而已③ 也即是说,“美文”有三大部类:诗词曲、文学性骈散文与小说梁启超这个文章分类框架(如表1),一方面是凭借自身丰富的读写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借道日本,取法西方,在当时中学以上的国文教学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它为设计出合理的、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体系,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表 1:梁启超的文章分类框架(二)教学文体分类的发展在梁启超之前或之后,也有一些文章学著作对教学文体作过分类如1905年出版的龙志泽的《文字发凡》,将文章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释文”、“议论文”四种;1906年出版的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将文章分为“记载文”(“描写文”)、“记叙文”、“解释文”、“论辨文”(“议论文”)和“诱导文”;夏丏尊的《文章作法》(1926年)列出了“记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四体尽管这些分类大体不脱梁启超的“记载(记述)”、“论辨”两大范围,但在用词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表述似乎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与文体名称通约化过程相一致,30年代以后,从“记叙文”中正式分化出“抒情文”来(笔者注:“抒情文”的概念其实早在梁启超1925年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就有,但当时梁启超之谓“抒情文”,其内涵相当于“韵文”,因此,后来在东南大学演讲时,将抒情文从所归属的散文体的“文章种类”中摘出,把“表情”完全当作了“韵文”的专利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作者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④。

      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整个文体系统,从表达方式出发有了更细致的分类而在更高一级分类上,“普通文”的概念逐渐为大家熟悉和接受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曾这样论述:五四以后,通行读白话了,教材是当时产生的一些白话的小说、戏剧、小品、诗歌之类,也就是所谓文学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阅读的呢?……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也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⑤ 这里的“普通文”显然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应用文”,是与“文学文”(梁启超之谓“美文”)相对举的,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以及应用文等这一时期的教学文体分类面貌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当时教育部颁行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参见下表:表2:1936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文体分类教学情况表1935年,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语文教材,即由叶圣陶、夏丏尊合编的初中教材《国文百八课》,它的问世标志着梁启超所提出的“文章教学分类学”从理论走向实践,初步成形。

      这套教材采取文章学的系统,其主线十分鲜明,即“大纲目仍然是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讲解”梁启超主张记述文和论辨文交错循环加深,而叶圣陶认为,叙述与议论不能平列,它们的地位不一样,“叙述是议论的基本,议论是从叙述进一步的功夫”(《作文论》)因此,这套教材由双体循环改作三体递进,即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建构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三体依次递进的读写序列在选文方面,《国文百八课》也颇能体现梁启超“文章分类学”的精髓就其已经印行的四册(另两册因抗战爆发没能印行)教材,共有选文144篇,其中语体86篇,文言58篇在86篇语体文中,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第一册开头几篇先讲书信,然后用9课的篇幅讲记叙文;第二册仍然讲记叙文,先讲了三种记叙文的体式:日记、游记和随笔,然后讲一般记叙文的一些知识;第三册先讲记叙文的一种特殊体式——小说,然后转入本册重点:说明文;第四册的重点是议论文除了记叙、说明和议论这三种文体外,还有一些应用文,如书信、调查报告、宣言、演说词、出版物前面的凡例,以及公文标点与款式,此外还有一些“文学文”,如戏剧、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文体分类的形成如果之前的教学文体中文学作品至少还作为独立的类存在,那么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颁布实施,几乎彻底改变了这种面貌。

      按有的学者分析,这个大纲是对1956年《文学》教材的两大反拨:第一,“选文以散文为主,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说明文、议论文、科学小品”;第二,“不进行文学教育”,“课本里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却只能当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教”也就是说,即使是诗歌、小说、戏剧,教学的内容也是“普通文”的道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⑥也就是说,这个大纲突出强调了实用文体教学——“逐步理解和掌握记叙、说明、议论等主要的表达方式和常用的几种体裁的文章的写法”以此为准则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建构了一套以三种实用文体文章作法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而这套教学体系后来实际成为整个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的基本构架1963年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意图”对此有详细表述:“为了便于在一定阶段集中培养某一方面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各年级安排了不同的教学重点初中一年级着重培养记叙能力,二年级着重培养说明能力,三年级着重培养议论能力高中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一年级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能力,二年级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一、二年级还要继续培养说明能力,三年级巩固和加深各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文是围绕着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来安排的以初中第一册为例,为了突出培养记叙能力这个重点,选入了较多的记叙文(占60%以上),并且编排了三个重点单元……记叙文也注意了体裁的多种多样,寓言、故事、回忆录等都酌量选入1978年6月印行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记叙、说明、议论文体三分的教学思路它规定,初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初二:“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初三:“继续培养记叙和说明能力”,“着重培养议论能力”;高一:“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高二:“继续提高比较复杂的记叙能力,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它还专门配置了一系列知识短文(见表3)这22篇知识短文,除了“谈谈诗歌”、“谈谈散文”、“谈谈戏剧”、“谈谈小说”等少数几篇外,共有15篇与实用文读写有直接关系表3:《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78年)中学文体分类教学知识分配表(四)教学文体分类的成熟标志着教学文体分类成熟的,是根据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而修订的中学通用教材这套教材分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其中初中教材是1988年秋季投入使用的初中教材把课文分成三类: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

      在单元组合上采用了严密的复合式结构每个单元编入2篇讲读课文,1-2篇课内自读课文和1篇课外自读课文课文既是进行阅读训练的范文,又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例文”⑦每个单元都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重点单元配有体现实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形成一个“知识点”单元内的读写训练全围绕“知识点”来进行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初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组元形式是这样的:讲读课文有《一件珍贵的衬衫》《老山界》;课内自读课文有《草地晚餐》《红军鞋》;课外自读课文有《九个炊事员》;知识点:记叙的要素要求教师围绕“记叙的要素”这个单元知识点进行讲读和自读教学;作文也要求运用记叙要素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记叙文由此,我们看到,“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运用记叙要素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记叙文单元教学要求既是阅读训练的要求,又是作文训练的要求,也是语文知识内容的范围”⑧这套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建构了实用文体严密的语文知识网络每个单元都有“知识点”,由“知识点”形成“知识线”,其“线”有四条,听、说、读、写各一条在主次上,读写为主,听说为辅读方面,又可分五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和文学作品文言文有些纳入到现代文实用文体单元之中,文学作品有些也纳入到记叙文单元中。

      初中语文教材是教学文体分类体系的典范,高中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1986年基础上修订的199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有40个单元,其中文言文单元11个,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单元10个,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元共19个与初中教材一样,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看起来似乎也有条独立的线,至少在各册中都有文学作品的单元:第一册有散文单元一个,第二册有散文单元一个,第三册有小说单元两个,第四册有诗歌、小说、戏剧单元各一个,第五册有诗歌、小说单元各一个,第六册有诗歌单元一个而且从“知识点”分布来看,编者也想使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独立成线,如涉及散文的“知识点”有“散文的景与情”、“散文的形和神”,涉及小说的“知识点”有“小说的形象与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小说的鉴赏”等,但由于单元数和文章数与三大实用文体对比悬殊,文学作品的“知识线”反而显得歧路多出,一点也不连贯20世纪80年代末的这套单元型中学语文通用教材,在梁启超、叶圣陶和夏丏尊等人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以三大实用文体为核心,以应用文和文学作品为辅助的教学文体分类体系随着这套教材广泛而长久的使用,这个教学文体分类体系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成了语文教育界学术交流、教学交流一套难以回避的公用语言。

      二、审视与反思自梁启超以来人们努力构建教学文体分类体系的基本状况,我们在前面做了些描述这个分类体系如今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人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