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章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业分层测评.doc
7页学业分层测评(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则( ) 【导学号:96332086】A.羽毛先落地 B.石块先落地C.它们同时落地 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解析】 羽毛和石块在月球上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影响,下落时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同时落地,C正确.【答案】 C2.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176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图176A.2.0 s B.0.3 sC.0.10 s D.0.4 s【解析】 反应时间就是刻度尺自由下落的时间,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x=gt 2得反应时间t=,将x=(60.00-20.00)cm=0.40 m,g取9.8 m/s2代入得t= s≈0.3 s,B正确.【答案】 B3.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31.25 m B.11.25 mC.20 m D.25 m【解析】 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gt 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 2=20 m,C正确.【答案】 C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177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导学号:96332087】图177A.用秒表计时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 由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知识可知,C、D正确;当时还没有像秒表和打点计时器这样的计时工具,只能靠滴水计时来测量时间,故A、B均不正确.【答案】 CD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解析】 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大小不变,A、D均错误;由v=gt可得,v1∶v2∶v3=1∶2∶3,C正确;从开始运动三个连续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B错误.【答案】 C6.一定质量的小球自t=0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h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178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332088】图178A.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的最大速度为15 m/sB.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为10 m/sC.在2~4 s内小球走过的路程为10 mD.小球将在t=6 s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2=2gh得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的最大速度v== m/s=20 m/s,A错误;同理,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v== m/s=10 m/s,B正确;在2~4 s内小球先上升5 m,再下落5 m,故小球走过的路程为10 m,C正确;由图可知,由于小球与地面碰撞,有能量损失,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来越短,不到6 s小球将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D错误.【答案】 BC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 )【导学号:96332089】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石块经过楼上一个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解析】 由石块的落地时间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也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最后1 s位移,可求得最后1 s的平均速度,此平均速度就是落地前0.5 s的瞬时速度,再求落地速度即可求出楼房高度;所以A、C、D项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知道经过楼上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由v0t+gt 2=h可以求出楼顶到窗户的高度但无法求楼的高度,所以B项不能求楼的高度.【答案】 B8.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179所示,问:图179(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解析】 (1)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7,而2、3两滴间距离为1米,所以总高度H=×1 m=3.2 m.(2)根据H=gt 2,代入数据得,t==s=0.8 s滴水时间间隔Δt==0.2 s.【答案】 (1)3.2 m (2)0.2 s[能力提升]9.一竖直的墙壁上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1710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导学号:96332090】图1710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3∶4B.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D.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C【解析】 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所用时间逐渐减少,故速度增量逐渐减小,故A、B错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前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故下落到B点时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此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知,C正确、D错误.【答案】 C10.(多选)如图1711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711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解析】 由题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x=at 2可知,a==,所以B、C正确;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D正确;由于v3=v1+a·2T,故v1=v3-2aT=-2××T=,故A错误.【答案】 BCD11.现给定以下器材:A.闪光照相机 B.停表 C.打点计时器 D.交流电源4~6 V E.导线若干 F.纸带 G.复写纸 H.铁架台 I.游标卡尺 J.重物 K.刻度尺 L.直径为1 cm的钢球 M.1 m长细线 N.照相底片.设计一个测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方案.【导学号:96332091】(1)从给定器材中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你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解析】 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记录下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测出各段位移,利用Δx=gT 2即可求得g.方案一:重物连上纸带后让重物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相邻相等时间段T0内的位移差Δx,则g=.方案二:让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闪光照相机摄下一系列照片,测出相邻两像间的距离差Δx,已知闪光周期T0,物像比k,用g=即可求得.【答案】 (1)CDEFGHJK (2)连续相等时间段T0内的位移差Δx (3)g=[或(1)AKLN (2)照片上相邻两像间距差Δx (3)g=(k为物像比,T0为闪光周期)]12.如图1712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柱筒CD,若将悬线剪断,问:图1712(1)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多少?【导学号:96332092】【解析】 (1)直杆下端B下落到C(下落h)开始进入圆柱筒,当直杆下端B下落到D(下落h+b)时穿出圆柱筒.由x=gt 2得t=.则B下落到C点所需时间为t1=,B下落到D点所需时间t2= .则直杆下端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Δt1=t2-t1=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从B下落到C点(自由下落h)起到A下落到D点(自由下落h+a+b)止.同理可得整个直杆AB穿过圆柱筒的时间是Δt2= -.【答案】 (1)- (2)-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