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纸媒民生报道应对策略探析.docx
12页全媒体时代纸媒民生报道应对策略探析 李欣凭借来自草根的优势,民生新闻在纸媒特别是都市报上风行一时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公众在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可以随意浏览到各种草根新闻时,很多都市报当年起家的“招牌菜”已经没了多少吸引力在信息交互无限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口味越来越刁的读者对民生新闻提出了更高要求,报纸急需给读者调制比以前更有营养的独家菜式纸媒民生新闻报道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出招?本文将以大河报2013年以来绿城新闻叠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为例进行探析全媒体时代的纸媒民生新闻之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大批都市报的出现,使得报纸和普通人的距离突然拉近老百姓惊奇地发现,自家门前有条臭水沟多年没人管,给报社打个,竟然会派记者来采访,并能刊登在报纸上当时的新闻界,多把这类新闻冠名为社会新闻或热线新闻读者的热捧,使得都市报愈加重视,在版面上大力倾斜不少都市报亦靠这样的社会新闻起家打天下,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做大而这类新闻受到好评,正是受众在知情权、话语权上“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体现,如同美国社会学家伊莱休·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所说,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将根据满足结果来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这一阶段,民生新闻还和热线新闻杂糅在一起,偏重新闻性,其服务属性尚未充分凸显到了2000年以后,民生新闻报道已逐渐演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闻题材,从广播电视媒体到平面媒体,民生节目专版遍地开花有学者这样定义:民生新闻的主要形态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从本质上仍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1]民生新闻在实践中摸索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新闻理念和报道模式,凭借其亲民、互动的天然优势,赢得广大读者的认同和青睐在报纸上,开始出现了以民生帮办之类为主的版面或栏目大河报的热线部曾在2002年设立民生组,专门负责民生社区新闻在郑州的几家都市报也不约而同地开设民生版面,而全国其他都市报,民生服务类报道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据资料统计,截至2006年6月,山东各省级地面频道和地市台共拥有22档民生新闻栏目,光是在省城济南就有7档2005年前后,无论是电视还是纸媒,民生新闻报道可谓盛极一时但问题亦逐渐开始凸显——首先是题材同质化严重,内容琐碎、浅尝辄止,零星报道太多一些诸如红绿灯不亮、小区绿化被毁之类民生新闻,常会同时占据同城多家都市报的版面。
其次是在题材的选择上陷入了瓶颈,似乎这些家长里短的小投诉就是民生新闻的全部此外还存在负面报道过多,误导受众,渲染和放大一些突发事件等现象反映到报道理念上,就出现了如下误区和偏颇之处:片面理解“三贴近”,定位低俗;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等因此有学者这样批判民生新闻的“四化”:浅薄化、娱乐化、琐碎化、同质化还有人形象地描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而所谓的民生服务,也常常是在一新闻事件后,象征性地写一段放之四海皆准,却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民生提醒”这些浅尝辄止的民生服务稿件,被大家戏称为“伪民生”碎片化、平面化的民生新闻报道,让读者逐渐产生了阅读疲劳而当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裹足不前时,网络媒体却凭借其强大的平台,使得民生新闻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信息量和信息的更新频率上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在服务上不但有公共民生服务,更有传统纸媒不易做到的分众乃至点对点服务;在和读者的互动上,传统纸媒更是望尘莫及以上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的弊病,是大河报一直关注的问题绿城新闻是大河报主要针对郑州市民打造的一叠区域性新闻纸,目前主要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区域发行对于这样一叠以郑州市民为服务对象的新闻纸,该如何烹制民生新闻这道大餐,才能符合郑州市民的胃口,才能在全媒体时代,使《大河报》的读者在报纸上获得其他媒体无法提供的服务?在都市报民生新闻热有所降温趋于理性的今天,大河报开始了自己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从2013年下半年起,大河报对绿城新闻进行了全新改版,其改版定位之一就是互融互动、深化服务改版草案认为绿城新闻还没有稳定地在个性化阅读与公共新闻中间找到结合点,还没有打造出品牌栏目,内容显得散、乱,没有发挥出集群优势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为读者提供新闻定向、定制服务为此,大河报社会新闻中心就民生新闻报道这一块,重点从服务性、分众化、互融互动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一:变读者为客户,以服务视角解读非新闻类民生线索“读者”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纸媒信息的接受者、阅读者,虽然近些年报纸和读者的互动逐渐在增加,但读者被动接受报纸信息的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报纸的新闻热线是读者和报社交流的重要平台,但对于这些线索的处理,不少报纸仅仅将其当作新闻线索去处理,读者提供的线索有新闻价值就去采访,但对于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可对读者却非常重要的事儿就置之不理反观一些企业的客服热线,无论你反映什么问题,大都会给你一个答复因此,媒体人给读者提供的服务,和一些现代企业的服务相比甚为悬殊,原因就是媒体人自身有高高在上、我讲你听的心态,对读者的服务意识不够,没有把读者当成客户,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办报理念,把报纸当成一件产品,而读者就是客户,读者对产品的合理需求,我们就应该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
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作为一份报纸,仅像以前那样,单把新闻做好,而忽视对读者实用生活需求的满足,已远远不够对民生新闻来讲更是如此某种程度上看,民生新闻是大众媒介从传者居主导地位,到传者、受众双方均居主导、双方位置平等转变的一种体现,新闻学界和业界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对新闻理念的丰富和补充endprint“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读者而言,贴身服务意味着重视读者的每一个细小诉求从大河报96211热线及官博、企业等读者诉求入口平台而言,面对各种无法做成像样新闻的零碎投诉、求助类线索,如何既能让读者的诉求得到解决,又能便于版面呈现,不给人零敲碎打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绿城新闻从2013年11月起采取“集装箱”方式,将小型投诉、求助等零碎线索,交与专人负责,并每天集束打包统筹后交给绿城编辑,打造“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专版重视求助类线索,莫冷了读者心“家里有台老式钟表找不到地方修”“急需小学四年级英语课本”……诸如此类的求助类线索,谈不上有什么新闻价值,长期以来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此外,一些“小区噪音”“门口道路有污水坑”等民生投诉类线索,也因新闻价值不高而不受记者和编辑待见然而对读者而言,这些都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如果单纯从新闻标准去判断,弃之不做,肯定会冷了读者的心。
再加上用纯新闻稿件伺候读者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因为目前读者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以前订户订阅报纸是听你讲,现在不但要听你讲,还想让这份报纸能帮着做点什么满足读者这些实用诉求,到底对读者有多重要?2013年,大河报组织报社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下发行站,体验发行员的生活大家跟随发行员走街入户,询问了十几位订户不少订户对实用信息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你们的天气预报为啥取消了?再不恢复我就不订你们的报纸了有时候给你们打热线问个事都没人理我们……在大河报96211线索平台上,我们也注意到,不时有读者打来,就读者互帮栏目为何取消等发问这说明,读者渴望自己的小事被报社重视,渴望自己也能成为报纸关注的对象,希望自己能和报纸进行互动,而非作为一个旁观者,去阅读报纸上刊载的新闻不仅告诉读者有什么样的问题存在,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民生新闻,才是一张都市报纸的魅力所在[2]集束打包,组装全媒体民生服务“集装箱”如何将这些零碎的求助类线索呈现出来呢?大河报社会新闻中心和编辑部沟通后,决定以专版形式推出这些稿件为了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版性,我们特意为“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版面写了“帮您打探 帮您呼吁 帮您换物 帮您吐槽”栏头推介语,并旗帜鲜明地向读者阐明我们的版性。
而在写作体例上,没再按照传统的“本报讯”加“导语”的方式,而是直接按照“××致电大河报96211热线:”“大河报记者××帮办”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宣传凸显了新闻热线,另一方面体现了重视“读者求助”和“记者帮办”的元素11月11日,“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正式推出虽然稿子条数众多且琐碎,但由于编辑的巧妙组合、精心归类,整个版面看起来层次丰富、信息量大且实用从读者的反映中我们得出结论,民生新闻版更要充分调动各类编辑手段、强化各种版面语言,以全面提升民生新闻品质为目标,来一场民生新闻精细运动对于帮办类新闻的重视,大河报并非个案为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天津的《每日新报》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民生帮办工作室”,8名民生帮办员专职为读者排难解惑而杭州的《都市快报》也在几年前就推出了“嗨@都市快报”的整版帮办栏目为让读者享受不同形式的民生服务,大河报还在去年和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联合,在绿城新闻推出《生活实验》栏目,针对一些在网络上传播较广的生活网络传言,以记者实验、求证的方式进行求证鉴别,在揭穿网络谣言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实用的生活信息服务探索二:激活读者资源,靠策划进行互融互动在大河报新闻热线平台,偶尔会有这样的线索出现:“我喜欢养花,想给大家说说养花的诀窍。
大河报的百万读者来自各行各业,其所长五花八门如果有人能拿出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互动分享,不但能让其他读者得到无偿的帮办服务,而且能借此增强读者和报纸的黏合度,提升大河报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和部分读者沟通,我们发现不少读者能人有通过媒体展示才艺的想法,希望借助大河报这个平台,使自身才艺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经过初步的摸排调查,我们对组建互帮团有了信心,并打算以招募的形式,让这些读者能人报名,组成帮办团队,通过不定期组织活动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帮办服务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中蕴藏的互动意识内涵颇为丰富:不仅传者和受众之间存在双向交流的互动传播,而且受众之间也存在信息往返的流动;在信息分享和使用的过程中,受众在互帮团中获得了如同置身朋友圈的感觉,其中既有信息的互动,也不乏情感的互动等等搭建互帮平台,促使读者互助“前段时间,有一名民间养花高手兑先生告诉记者,几十年的养花经历使他积累了不少养花方面的民间验方,而他也愿意靠此无偿帮助那些喜欢养花的人而在我们的城市,有不少像兑先生这样,在各个领域身怀一技之长的民间生活达人他们有的擅长玩砚赏鱼,有的是教子高手……这些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生活绝招,总有我们普通读者用得着的地方。
因此,我们打算借3月5日雷锋日为由头,从兑先生的公益诉求切入,邀请这些民间生活达人,组成大河生活互帮团,让这些生活达人靠自己的一技之长轻松助人,让读者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化解生活烦恼3月4日,首篇稿件《欢迎加入大河互帮团 让生活更温暖》见报后反响强烈,不断有读者打报名加入互帮团,连邓亚萍的启蒙教练也报名加入河南省户外救援总队、石佛艺术公社等甚至组团参加互帮团的成立,不但给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帮办人力资源,而且依靠互帮团组织的“大河公益课堂”也受到了不同读者群的欢迎随着互帮团参与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报名加入互帮团的读者也多了起来,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人加入了生活互帮团endprint靠策划,让读者和报纸亲近起来今年上半年,大河报绿城新闻推出了“让才艺牵手公益暨大河生活互帮团招募”“大河公益课堂”“探春季系列——为读者制作赏花、观鸟、挖野菜地图”“大河帮春节特别行动——帮环卫工免费洗澡”“大河生活互帮团母亲节特别行动”“端午节特别行动——互帮团达人帮你包粽子”“郑漂记忆 城中之村”等一系列策划,都在读者群中引发。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