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2页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电气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电(磁)能的产生、转换、传递与利用以及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电磁场、电网络和电磁测量等为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工程性和派生能力强的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等多个领域 电工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唯一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点,1977年设立“电工电能新技术”和“电机”两个招生专业,并于1978年首次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11016年获得“电工新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压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1013年获得“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中国科学院明确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使得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电工研究所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研究领域从最初的电力科学技术和电加工拓展为如今的能源与电力新技术、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及其前沿交叉技术的研究,历经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与电气科学领域起到骨干引领作用,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自动化、大型电机、高电压技术、电工测量仪器、电弧风洞技术、大型电感储能技术、电火箭技术、微特电机、特种电源、电加工与离子束加工、数控机床、超导磁体系统、磁流体发电等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101余项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级奖励101余项。
近年来为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学科前沿,不断加强新能源、智能电网及电力节能方面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布局,不断加强电气科学与材料、信息、生物和纳米科技等方面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利用、智能电网、电机与电力电子及电气驱动、应用超导技术及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等领域的核心与骨干研究机构,在国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网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微型电网及储能、电动汽车及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与控制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推进技术、超导电力技术、超导磁体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实用化的技术成果,在太阳能电池、超导材料、生物电磁学、微纳米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重要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及融合使得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电能产生、转换、传输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安全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特别是出现各种超常环境和极端条件下应用的情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