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草莓畸形果.doc
5页谈谈草莓畸形果山东侨昌农化集团侨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盛建维草莓果实过肥瘦,呈鸡冠状、扁平状、果面凹凸不平或多头果、乱型果、青顶果、裂果、僵果与空洞果等统称称之谓草莓畸形果,棚室草莓畸形果的产生要比露地严重,有的高达 30%,影响了品质与产量,继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在此与广大果农谈谈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这个个问题要从大棚草莓栽培谈起大棚草莓是在尚未进入休眠期就开始保温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其花芽分化直接关系到草莓的品质与产量那什么是草莓的花芽分化呢?花芽分化是指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 可分为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草莓花芽在短缩茎先端生长点上形成, 由此分化为草莓的顶花序, 即第一花序随着草莓植株的生长, 短缩茎的腋芽也可形成花芽, 从而成为第二、 第三、 第四花序草莓的花序是一个有限花序, 即二歧聚伞花序, 中心花先开放, 其花序形态分化也是中心花蕾先形成草莓花芽发育的顺序 ( 副萼除外 ) 依次为萼片、 花萼、 雄蕊、 雌蕊, 均为向心分化抓住了草莓花芽分化与授粉这个牛鼻子,畸形果的防治就不难了一、草莓花芽分化与授粉的基础知识草莓花芽分化与授粉影响因素较多,从理论上说与营养、草莓体内碳氮比及体内激素平衡有关。
下面看看究竟与那些具体因素有关1、温度和光照 目前,温度和光照对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较多一般认为,草莓花芽分化的温度为 5~27℃,适宜温度为 10~20℃,平均为 15℃;5℃以下时花芽分化停止,高温和低温对花芽分化均有抑制作用 短日照品种在长日照下花芽分化受到抑制,而中性品种受日照的影响较小,在特定的温度和日照处理下,花芽分化良好,并可获得最佳产量研究认为,成熟期不同的一季性草莓品种对低温和短日照处理反应不同;晚熟品种的反应相对较弱;成熟期相近的品种对低温短日照处理的反应相似 低温和短日照的相互作用对花芽分化进程影响很大2、水分与矿质元素 水分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和开花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分化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促进花芽分化;而连续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白天温度较低和光照不足等都会延迟开花氮素是花和花序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在一定范围内,氮素能增加花量 磷特别是有机磷在花芽孕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缺磷会引起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抑制花芽分化;此外,磷既是核酸的组分,又是蛋白质膜和的组分,因此,磷能够促进花芽的形成3、内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在一部分植株开始分化花芽,而另一部分植株尚未分化时喷施赤霉素,并破坏适宜草莓成花所需的短日照条件,可使草莓茎尖分生组织发生逆转,并返回营养生长状态,进而不能形成花芽;在此之前喷施赤霉素,生长点不能转向成花分化,花芽也不能形成,而且赤霉素浓度越高,所受到的抑制作用也越大。
4、成花物质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草莓植株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成花前均处于高水平,并随顶芽分化为花芽而被大量消耗 植株的蛋白质在花序原始体出现时含量较高,随后缓慢降低5、草莓的授粉除了环境条件外与品种有关,有的品种雌雄同株,有的雌雄异株;品种不同,育性与花粉也各不相同二、草莓畸形果的病因与防治(一)草莓乱形果1、发病原因: ①品种原因:草莓一般是雌雄同株同花,但也有的品种是雌雄异株;有的虽是雌雄同株同花的完全花,但有不同的育性;有些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的花,且花粉粒少、发芽能力弱,不易授粉;有的第一级果序是无雄蕊的雌花,也会因受精不完全而发生畸形果②花朵级次低级次花易出现雄性不稔,高级次花易出现雌性不稔,但前者只要有良好花粉就可正常坐果发育,而后者却不能坐果或坐果不良一 级序花一般正常果占 90%以上,畸形果占 5%左右, 不坐果的很少;二级序花一般正常果占 80%90%,畸形果占 5%~15%,不坐果的占 5%左右;三级序花一般正常果仅占 60%~70%,畸形果和不坐果的各占 15%~20%其主要防治措施为疏除易出现雌性不稔的高级次花,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重及果实品质。
③在草莓花芽分化期遇到 25℃以上或 5℃以下高温或低温,则使花芽分化受阻,形成畸形花, 进而发育成畸形果④在开花期温度低于 5℃或光照不足也会使花粉稔性(具有发芽能力)降低,授粉受精不良形成畸形果一般果实膨大期在低温时易形成长、柔软肥大的果实;在温度过高或调节剂浓度高或重复使用易形成尖顶果;植株生长势或根系受损造成养分、水分吸收受阻差形成的圆形果⑤开花结果期温室内相对湿度大于 85%以上,花药不易开裂,子房授粉不完全,也亦使果实变形,形成畸形果一般草莓花药开裂的最适湿度为 30% —50%,柱头受精和花粉发芽的最适湿度为 50% —60%,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花药开裂,造成不能授粉受精或授粉受精不良⑥不同品种间差异性较大,自花授粉能力差,育性差,易出现畸形果,35℃的高温或0℃以下的低温易 使花粉发芽受阻,且高温又缺乏媒介昆虫或喷施药剂导致花粉的发芽力降低而引生局部果面上没有受精发育的种子,其四周果肉不膨大,果面凹陷成不受精畸形果或凹凸果⑦一般现蕾到开花期土壤干旱或浇水过多、过勤,易形成畸形果,以不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70%为宜;果实膨大期需要较多水分,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80%左右,而果实成熟期则需适当控水。
⑧根系吸水吸肥障碍或缺少磷、钾、钙、硼等各种营养元素,或水分和营养供求失调,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果2、防治措施①注意草莓品种的选择,选育性高与花粉粒多,易授粉的品种②对温度、湿度做好调控③科学施肥与浇水并做好中微量元素的补充④放养蜜蜂,做好昆虫授粉二)双身果与鸡冠果在一个果柄上长出两个相连的草霉果实,称“双身果”;一个果柄上长出三个以上的草莓果实,为鸡冠果,也称“荷包果” 1、发生原因:①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续低温或光照不足,造成花芽分化异常②开花期缺少钙、硼等微量元素会引起草莓花器发育不正常 ③在果实膨大期土壤过干、过湿,根系吸水吸肥障碍或缺少磷、钾、钙、硼等各种营养元素,或水分和营养供求失调,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果④生长期温度、光照失调,或氮肥施入过多,地上营养生长过旺,根冠比例失调,或植株生长势弱,营养物质形成少,或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草毒花芽分化异常,导致花器官细胞分裂失调形成畸形果⑤生长前期氮素过多或硼元素缺乏,生长点中生长素含量过高,花芽分化前生长点呈带状扩展,或花芽分化时两朵花或两朵以上花一同分化,或现蕾时伸出的相连的2~3朵花一同开放受精,就构成鸡冠果或双身果等。
2、防治措施①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续低温或光照不足,要采取升温与补光措施②开花期及时补钙、硼等微量元素,避免引起草莓花器发育不正常③在生长期与果实膨大期,控氮补钙,适当增施二氧化碳肥以增强光合作用三)种子浮出果面: 1、症状:草莓的种子大,局部凸出浆果外表,且果形偏小 ①浆果发育进程中,遇到低温干旱,或地温低,干旱或湿度过大根系受损,生长发育受抑制,果形变小;②从青果期或白果至着色前,由于土壤或植株缺水或连续高温干旱,浆果不能充分膨大,导致种子浮出果面2、防治措施: ①选择育性高的品种目前的栽培品种,有的是雌雄 异株;有的虽是雌雄同株同花的完全花,但有不同育性;有的易出现短花序花不易授粉;有的第一级果序是无雄蕊的雌花,因受精不完全而发生畸形果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育性高的品种,提高授粉、受精率 ②科学施肥:重施有机肥,提高地温,及时补充钾、钙、硼肥生长实践表明,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基础上配合钾、钙、硼肥,不但可以使草莓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外,还能明显减少甚至杜绝草莓畸形果的出现③环境调控:进入开花坐果期,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工作,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不要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不要一次施肥过多,要掌握少量多次、营养均衡的原则。
④施用激素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浓度,可以有效防治畸形果的发生⑤在草莓生长期要喷施 3-4 次全营养黄腐酸肥料能促进果实着色,防治营养不均诱发畸形果四)草莓僵果1、症状:僵果则表现为果实极小,口感差、质地硬的生理成熟果 2、发病原因:①花芽分化期或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花器官发育不良或受精不良,致使种子与果肉胶状物形成受阻,果实膨大速度缓慢;②氮肥施用过多,致植株营养生长过盛,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对锌、硼、钾等元素的吸收受阻,或生殖阶段缺乏钾、锌、硼等元素形成僵果③地温低,或土壤板结,或其它叶片、果实争夺养分,或留果过多,或植株营养不良或早衰或土壤养分不足或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受抑制,影响了果实膨大所需养分的供应;④因苗期植株徒长,矮壮素处理浓度偏高,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植株节间极短,叶片簇拥且小而厚,果实不发育3、防治措施:①重施有机肥,培肥土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保肥,为植株根系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的环境 ②尤其是草莓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更要调控好养分、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为果实膨大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增施入有机肥提高地温,以促进养分吸收和体内代谢活动,同时追施生长调节剂和钾、锌、硼等营养 元素嘉美金点、金利,为植株补充充足的养分。
④严冬如遇阴雪天光照弱或夜温高的情况,植株白天制造的营养少,而夜间消耗却较大,可采取夜间补充光照或降低夜温到最低或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 减少营养消耗,使僵果减少五)草莓裂果 1、发病原因: ①土壤干旱,或氮肥偏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植株对硼和钙的吸收障碍或缺少硼和钙元素造成裂果②果实膨大初期遇低温,发育一时停止之后再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 ③栽培后期,白天温度高、空气干燥,而傍晚浇水较多,或果实生长过程中过于干旱而突然浇水,造成果皮生长速度不及果肉快而造成裂果④久阴乍晴时,由于温度上升过快过高,也会引起裂果2、防治措施:①实行深耕,重施有机肥,并采取地膜覆盖保温,促进根系发育吸收耕作层底部水分和钙、硼肥的吸收,增施钾肥提高果皮韧性膨果期叶面喷施含钙、硼肥料的肥料 2~3 次②合理浇水、要小水勤灌、不可大水漫灌,以免浇水前后的土壤含水量差异过大高温期要于清晨或傍晚地温低时浇水,不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浇水,以免浇水后根系大量吸收水分,供水太快、太多而发生裂果③要及时及早采收成熟的果实六)草莓空洞果1、发病原因:①低温条件下坐果,膨大初期供水不足,中期后又温度升高,水分充足;②第二、三序花坐果,营养供应不足;或光照不足,或温度超过 35℃,且持续时间长,授精不良,或养分供应不足,向果实输送的营养供不应求,形成空洞果。
③硼元素对促进养分在果实内部运输有重要作用,若缺硼而果肉部分养分不足就形成空洞果④植株生长势弱,或果实采收过晚2、防治措施:①做好光温调控,创造果实发育的良好条件通过调温,避免 10℃的低温出现,开花期避免 35℃以上的高温对受精的影响,促进胎座的正常发育②开花、坐果期增施足量硼肥有益于养分在果实内运输畅通,直达果心大幅度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③避免坐果过多,要适当疏花疏果,减少养分的竞争④增施有机肥,坐果后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追施氮、磷、钾肥,开花、坐果期喷施硼、钙等微量营养元素,严防生长后期脱水脱肥七)草莓着色不良果草莓果实的色泽一般为红色,栽培种的果色通常在粉红到深红间变动,差异很大红色为花青甙色素在果实肥大初期为绿色,中期变白,后期则转变为红色;只有当果实进入肥大后期时,花青甙的含量才急剧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在绿熟期及白熟期,光照对果实着色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温度对果实着色影响更大些;但转色期的光照比温度对果实的着色影响更大1、发病原因:①果实充分膨大后,其着色好坏与营养素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氮素过多、钾、硼缺乏时,果实着色不良,而钙、钼、硼等矿质元素,对果实着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果实膨大盛期,果内水分缺乏,也会使果皮着色不良③果实与长时间与地膜或垫草接触④果实的着色一般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花青甙色素形成较适宜温度为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