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必背36首诗词.docx
8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1 抒情手法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4 篇章构造抒情手法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 间接抒情: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 用典抒情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衬托 反衬2、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4、比照5、白描6、细节描写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侧面虚写/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写景手法:衬托渲染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层次安排 画中有诗 虚实结合 哀景写乐运用修辞 诗画结合 点面结合联想想象 近景远景 工笔细描修辞手法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比照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X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 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例题分析2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A 借景抒情B 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C 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例题分析3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第三句采用曲写/ 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土,而写故土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土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A 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
B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气氛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例题分析4春行即兴李华XX 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例题分析5雨后池上X放(b⑻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展赏析Aa 一二句以“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 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 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题分析6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案要点:闲适恬静乐于归隐稳固练习11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①甘露:寺名,在 XX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银山:江中巨浪2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分析解析1 : a 虚实结合b 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似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c 却给了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解析2: a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X 的修辞方法,b 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c 为了领略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翻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3 诗题为“宿甘露僧舍〞, 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意图在哪?解析: 以甘露寺所处之地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江山的辽阔,尤其是长江的雄伟,同时抒发了作者豪迈、进取的胸怀。
4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解析: 同意 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充分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稳固练习25 XX 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此诗写作背景:作者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XX1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构造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解析:承下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了结合作用2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解析: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a 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b 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土,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3 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 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解析: 三、 四两句描写了阳春季节花飞叶落莺乱啼的“境〞, 正因为满庭的残花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心意凄迷怅惘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倍觉莺啼之乱稳固练习3[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简明赏析文字解析:“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特点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景衬梅,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冰清玉洁之秀〔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解析: 〔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相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的,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古代诗歌鉴赏一一诗歌的炼字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 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是仿出来的.启功古人非常讲究炼字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何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 在用字谴词时进展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巧、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展艺术化加工的方法, 就叫做炼字炼字的最高境界:描摹物态能抓住景物特征 描摹心理能妙传人物心绪描摹情景能让人身临其境 诗歌炼字的解题方法1〕辨析这个词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看是否在打破常规后具有了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特点〔修辞手法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2〕这个词的使用,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有时就是写出它的意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看是否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甚至全篇4〕一词〔句〕统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X式:思构造〔它在构造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一.(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劝什么?青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二、[2005XX〕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资料.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船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可以有三种答案:一种: “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 传达出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惆怅,更有寻而不见的不甘心; “犹有〞二字那么无此意趣二种:“犹有〞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 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不能道出此意三种:二者各有其妙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问:请分析诗中“忽〞字的妙处答:“忽〞是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少妇天真欢乐,梳妆打扮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柳色闯入眼帘,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勾起了她思念丈夫的伤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这个题应答出四个要点:1、“忽〞字的意义2、此字写出的意境3、此字所表达的感情4、妙用此字的效果4、XX 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所 “望〞 的烟云、江水、夕阳、寒鸦以及四百州等景物,引发诗人的感慨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