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_第一章.ppt
98页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Micro-economics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高勇 gaoyong72@,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出版社,2011.,教 材,3,高鸿业与《西方经济学》,1921年生于江苏徐州; 1944年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 1946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经济学,1956年获博士学位; 1956—1957年任美国密苏里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1957年归国,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批判” 无用武之地:市场经济 vs.计划经济、 民主 vs. 专制 堡垒最容易从敌人的内部攻破,让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者讲西方经济学批判,4,高鸿业,1982年,独立翻译并出版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10版),使国内《经济学》教科书一步与世界接轨 该书构建了“二战”后至今西方国家经济学教材的主流体系,当时国内惟一完整全面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作品 当日学子与经济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无数人经由这本书踏入经济学大门他们中的许多人日后成为改革中坚,经济学启蒙正是来自此书 最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被设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后,高鸿业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被全国近1000万大学生使用;,5,[美] 曼昆(1958)著.《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第4版.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Gregory N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4th Thomson Learning Press,2007,教学参考书,至少对照三本不同的教科书,才能学好一门课!,6,格列高里 ·G · 曼昆(N. Gregory Mankiw):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 这本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尚未完稿,出版商就以140万美元买下版权,创下了经济学著作卖价的世界吉尼斯记录; 一经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1998年4月6日报道,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已经被美国大约350所大学用作经济学教科书这时这本书问世还不到3个月 英文版当年销量20万册,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学教科书,7,这本书之所以迅速火爆的主要原因: 从内容体系、篇章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定位 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极力把自己放在一个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他强调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经济学时感兴趣的那些材料 “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译者),8,物以类聚: 梁小民的经济学随笔具有曼昆的风格,值得系统阅读。
课外阅读),《经济学是什么》2001,《我看》2003,《微观经济学纵横谈》2000,《宏观经济学纵横谈》2003,《我读》2003,9,[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第18版 P A Samuelson,W D Nordhaus. Economics.18th edition,McGraw-Hill Companies,Inc. 2005 每3年更新一版,及时跟踪学科进展,60年长盛不衰10,[美] 斯蒂格利茨著,(美)沃尔什 著,黄险峰,张帆;《经济学》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Joseph E Stiglitz.Economics.3th edition,1997,W W Norton & Company,11,[美] H 范里安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2006,第6版 Hal R Varian.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6th eds,W W Norton & Company ,2003,12,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
《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13,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系统性更强,视角更广阔,更接近前沿,但数学应用得更多一些14,第一章 导论,(1)经济学的定义; (2)经济学基本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5)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6)经济学、经济学家与中国15,曼昆:经济学是一门只需要少量知识却可以对人大有帮助的学科 曼昆:学习经济学本身不能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萨缪尔森:经济学讨论的是我们身边真实的生活为什么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要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16,§1-1 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的概念 ● 经济是一个统称,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称 ● 经济的另一个含义是节俭、节省经济最早的含义是家政管理17,经济一词的渊源,英文中“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 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公元前430--354)在《经济论》首次使用“经济”一词,(苏格拉底的弟子) 在色诺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
在《经济论》中色诺芬强调经济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中文的“经济”一词,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中的“经世济民”,意为治理天下,救济百姓汉语中的“经济”来自于日语18,,,,,,,劳动 L,资本 K,土地 N,企业家才能 E,产品 产出,?,Inputs / Factors,Outputs,19,资源一词的含义,资源:即经济资源,也称为生产要素,是人类用来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它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有形资源,还包括企业家才能、技术、知识、管理、时间、信息、商誉、网络等无形资源 资源配置:对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数量、质量进行组合、配置,以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拥有资源的差别、接近资源的差别20,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 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种用途; ● 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为稀缺资源稀缺性(Scarcity)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1,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出发点,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绝对稀缺相对稀缺 欲望的无限性:马斯洛 欲望的层次性解释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导致选择的必要,由此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导致经济学的产生。
22,二、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选择和利用稀缺性资源生产物品和劳务,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资源利用和分配问题,23,萨缪尔森的描述,“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 · 诺德豪斯: 《经济学》,24,经济学的一个比较适当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25,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一定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 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
26,经济主体(Economic agents),经济活动的决策者(decision makers)或从事经济活动者(economic actors) 三类经济主体: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nments) 居民户包括个人和家庭,厂商即企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或目标函数如:企业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产量、产值最大化、市场占有最大化等27,三、关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只是一个习惯称谓,因为主要在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因而命名,除此,并不包含更多的其他含义 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或其它理论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课程必要的先修课 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而不是应用经济学28,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辩护性,西方经济学的辩护性具有两重性: 进步性——为反对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或小生产观念而赞美资本主义制度 落后性——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完美无缺和万世千秋,否认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具体表现主要为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29,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的开设(1),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经济学体系:即我国高校理论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二者在分析的对象、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 前者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后者论述流行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30,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的开设(2),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高校开设了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课程;60年代初期出版了系列教材;70年代出现“西方经济学”名称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报告等,包括三种类别的内容(见教材)31,资源的有限性: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欲望的无限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另:萨氏的幸福方程式,§1-2 经济学基本问题,32,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 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人类欲望无限与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33,●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 资源一般都具有多用途性; ● 既有限又有多用途的资源称为稀缺资源,稀缺资源的严格定义为即使价格为零时也不能无限量地获得的资源。
稀缺又可细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一、资源的稀缺性,34,●稀缺资源:既有限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 ● 经济品:数量稀缺,需要付出劳动或其他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品,价格0 ● 自由品:数量丰富,不需要任何代价就能取得的物品,价格=0 ●有害品:数量日增,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去掉的物品,价格035,1、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一磅铁:铁锤、发条),不同用途之间具有排他性和收益差别,因此,对稀缺资源不同用途的合理选择成为必要 3、如何合理地选择和配置稀缺资源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由此引入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选择、资源配置等概念36,机会成本的定义,含义:机会成本最基本的含义是当一种资源(货币、设备、土地、时间等)有多种用途或有多种使用机会时,这种资源用于其中任何一种机会,就须放弃在其他机会方面的使用,这种资源所放弃的运用于其他方面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该资源用于这一用途的机会成本简言之,机会成本是指,抓住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