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简洁单学语言真真实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7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3398468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51K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简简洁单学语言,真真实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简简洁单学语言,真真实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简简洁单学语言,真真实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衬托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名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很多珍宝今日,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精确     地读一读?   (2)人们经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一般吗?怎么会成为珍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惊奇!别急,请你再认真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知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严,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毕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 .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 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渐渐吃)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精确     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洁沟通)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仔细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依据地,叫“井冈山依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成功“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需储备足够的粮食   8、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经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板书:茅坪)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挑粮的?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三、抓词扣句,反复推敲,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挑粮的艰险。

        1、默读其次节,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红军在挑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1)“五六十里” (看图)相当于从江阴到无锡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路很长,谁来读好这个词?   (2)“山高路陡” 山路又高又陡,(看板图,老师手势演示)多难走呀!这个词该怎么读?   (3)正由于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肩上挑着粮食,走路会这么简洁,这么轻松吗?再读这个词   (4)原来挑粮有这么难呢!谁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再读   3、尽管山路那么远、那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还争着去朱德同志也像战士们一样争着到山下去挑粮   4、(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装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绚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   *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5、是呀,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本文转载自 简简洁单学语言,真真实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5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学期为了加强革命传统训练,新增加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阔红军战士在.、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尊敬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这个自然段我将它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来解决其次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育敬重喜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

      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名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尊敬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卡片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进展同学熟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学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同学借助教材绽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索,体验人物内心,从汲取至倾吐,进展同学的语言,进展同学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同学的熟悉,指导他们的生活   二、结合实践,培育同学力量   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同学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同学能更精确     地理解课文,而且培育了同学自学的力量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叙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同学的自读,老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其次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预备   老师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导入其次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状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特别困难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其次自然段解读   (有因才有果,正是由于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同学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依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需储备足够的粮食'   同学自由读后师介绍: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头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缘由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非常紧缺),红军打算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同学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急的,挑粮是必需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经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抽出'什么意思?(即选择的意思)   假如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什么?   3、依据同学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特别难走。

      '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依据同学的生活阅历来确定,也许是来回太仓的距离)   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   用简笔画表示出"陡'的意思   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形势,提一下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急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同学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困难   其次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同学体会挑粮食路途困难通过让同学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肯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由于路途艰辛这样同学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常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困难了通过引导同学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这么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同学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读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让小伴侣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白什么?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