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邮_信息经济学资料.pdf
13页第1页 共 1 页信息经济学含义: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既与市场经济规模扩大以至全球化发展后不确定性增加或风险加大而使用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有关,又与信息科技革命导致信息产业和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有关一)酝酿阶段(1919 年到 1959 年) 1、从统计决策角度来看,信息经济学的启蒙可以追溯到18 世纪贝叶斯时代,贝叶斯定理2、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最早出自蒙尔斯坦?凡勃伦在《资本的性质》(1919 年)中关于知识增长构成财富主要来源的论述3、1919---1959 年间,奈特、米塞斯和哈耶克从市场信息角度;马尔萨克、阿罗和西蒙从统计决策与管理决策的角度;鲍莫尔从福利经济学角度;里斯曼和皮克勒从信息论角度,分别对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启蒙做出了贡献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 ?摩根斯坦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1959 年杰拉德﹒德布鲁提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弗兰克?奈特: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著作中,就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作品是:《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德里希 ?哈耶克:货币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1949 年 9 月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上的《社会中的知识》,确立了其在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史上的地位马夏克:著作有:1949 年《完备和不完备信息条件下流动性的作用》,1954 年《面向组织和信息的一个经济理论》,1955 年《团队理论基础》 ,1959 年, 《随机决策理论的经验测试》等肯尼思 ?阿罗: 1957 年发表的 《统计和经济政策》与《决策理论也运筹学》,成为信息经济学经典名篇赫伯特?西蒙、科兹莫斯文基:1954 年发表的《组织控制部门中的集权与分权》明确讨论了经济组织中的经济信息问题二)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 年到 1970 年) 标志: 1959 年马夏克(美国)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此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成就:赫伯特 ?西蒙 (美国)的 《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 年) ,乔治?施蒂格勒 (美国)的 《信息经济学》 (1961 年) ,肯尼思 ?阿罗(美国)的《希腊计划经济统计表》( 1965 年)以及希尔的《经济学信息论》(1967 年)分别从管理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和信息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其中:马夏克和施蒂格勒成为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两个奠基人一)拓展时期 (1970 年至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标志: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的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主要成就:1973 年和 1974 年斯彭斯分别发表了《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和《市场的信号发送》,提出市场中介通过使用信号可以抵消逆向选择效应的信号发送理论1976 年斯蒂格利茨等发表了《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理论: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提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可通过让信息优势方自我选择的筛选方法来改善自己处境的市场运作理论1976 年斯蒂格利茨与桑福德﹒格罗斯曼发表了《信息与竞争性价格系统》一文,提出:市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之 间存在悖论的重要性学说注意: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该时期形成,并主要表现在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中的多数理论都在这个时期被提出来,并得到持续系统的讨论二)演进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特征:由基本理论创立转向理论的系统化和逻辑化代表性著作: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加兰廷和莱特和著《信息经济学》,麦科尔主编《不确定性与信息经济学》等新的认识: 1979 年,赫什雷弗和赖利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分支,并认为它们分别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
出现发展史的研究:澳大利亚国立经济学家兰伯顿分别以《信息经济学的出现》和《组织与信息经济学》为题,系统讨论了微观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论文不断涌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信息经济学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逐步进入欧美高等教育的课堂和研究生教材中,这标志着信息经济学正式成为主流经济学知识信息经济学的学术进展主要分五大领域:一)微观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第2页 共 2 页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三、信息经济学的细化(二)网络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经济学(三)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四)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第二节信息经济学研究角度与范围二、信息经济学研究范围信息经济学研究范围分为8 个领域:第三个领域: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领域第六个领域:信息的产业组织理论第七个领域:网络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本章内容安排不确定性基本概念定义: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与确定性相对应) 墨菲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既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又可以朝坏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它多半会朝坏的方向发展。
2.2 风险的客观度量某一事件风险程度的大小,通常以实际结果与人们对该结果的期望值之间的离差来度量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不确定性是指发生的概率不是100%的;因此,事件A 的期望值等于2.2 风险风险的客观度量选择的风险则是指事件 A 的风险则可度量为:2.2 风险当结果和收益是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说选择存在着风险经济学教科书常常把不确定性直接同风险联系起来 认为不确定的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因此,人们也就用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风险的大小标准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2.2.1 风险态度与风险2.2.1 风险态度与风险效用函数的概念: (补充)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效用函数 U(C) 是描述不同的人对效益值C 的态度的函数U(C) 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1〕或(-∞,+∞) U(C) 一定是单调增加的!即:U(C)的一阶导数 >0 U 一定,当 C1>C2 时,有 U(C1) >U(C2) 成立但, U 不同,对同一个C, U1(C) ,U2(C) 大小不定边际效用是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指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前,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增的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资料,产出的效用也增加一个单位但是,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增加,生产出来的效用并非永远呈递增趋势的,尤其是当生产资料增加到某一数量时/开始,生产效用反而开始下降,这就是效用递减现象所谓边际效用就是指每增加单位生产资料所能获得的生产效用生活中的例子:一个极度口渴的人喝第一杯水与喝第十杯水的不同感受!三、风险转移第3页 共 3 页完全保险:无论是否发生损失,保险公司都使投保人所获收益等于投保人的期望值例、甲有一辆价值1000 元的自行车,怕丢,向保险公司投保合同为,年交保费100 元,一旦丢失,确认后,保险公司赔付甲1000 元,又可买一辆同样的车这样甲没有太多的动力照看自己的自行车,乱停乱放,而保险公司的风险将增加不完全保险: 即投保人在发生损失时从保险公司获得的补偿略小于投保人稍作努力就能不发生损失所获的收益保险公司亲睐)例、同上,但合同为:年交保费80 元,一旦丢失,确认后,保险公司赔付800 元( 80%)这样甲平时也将会注意车的安全停放车不容易丢,甲自己得到好处的同时,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小。
例如,假定市场参加者初始资产价值为3500 美元,且损失1000 美元的概率P=0.01,则他所面临的概率分布为:拥有 2500 美元资产的概率为0.01,拥有 3500 美元资产的概率为0.99 假如保险合同规定每l 美元可承保100 美元,且该市场参加者决定花100 美元购买1000 美元的保险于是, 可能性为1%的损失发生, 市场参加者将得到3500 美元初始资产-1000 美元损失+ 1000 美元保险偿付-100美元保险费= 3400 美元;如果损失不发生,他也将得到3500 美元初始资产-100 美元保险费= 3400 美元显然,无论是否发生损失,市场参加者的最后财富都是一样的,也即他为自己的损失投了充分保险2)股票 股票也可为经营者转移风险(收益)!例、甲发现一个投资项目,需投资100 万,但他只有自有资金60 万元,缺40 万元方案 1、找乙借 40 万元,年利率10%,但以后的盈亏都自己承担!风险没有转移方案 2、找乙参股40 万元(相当于公司发行股票),无利息,但以后的盈亏甲乙二人共同承担!风险发生转移一般,当甲预计盈利的可能性大于亏损的可能性时,将选择方案1 当甲预计亏损的可能性大于盈利的可能性(或者甲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将选择方案2 3)期货市场由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生产商品者或需求商品者,都有很大的风险!期货市场可以转移风险!期货交易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保证金制度,以小搏大,大约5%的资金就可以进行100%的期货交易,风险大,利润也大!但对于生产商品者或需求商品者,他们并不想在期货市场获利,只想转移风险,称为“套期保值者”,其余的称为“投机者”,他们替“套期保值者”分担了风险,当然他们也可能获得暴利。
保值的前提条件是未来期货市场商品的价格和未来的现货市场商品的价格很接近生产商品者:卖出套期保值需求商品者:买入套期保值1.买入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中购入期货,以期货市场的多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例:油脂厂3 月份计划两个月後购进100 吨大豆,当时的现货价为每吨0.22 万元, 5 月份期货价为每吨0.23万元该厂担心价格上涨,于是买入100 吨大豆期货到了5 月份,现货价果然上涨至每吨0.24 万元,而期货价为每吨 0.25 万元该厂于是买入现货,每吨亏损0.02 万元;同时卖出期货,每吨盈利0.02 万元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锁定了成本2.卖出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出售期货,以期货市场上的空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多头,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例:5 月份供销公司与橡胶轮胎厂签订8 月份销售100 吨天然橡胶的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现货价格每吨1.2万元, 8 月份期货价为每吨1.25 万元供销公司担心价格下跌,于是卖出100 吨天然橡胶期货8月份时,现货价跌至每吨1.1 万元该公司卖出现货,每吨亏损0.1 万元;又按每吨1.15 万元价格买进100 吨的期货,每吨盈利0.1万元。
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防止了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的风险案例:你愿意购买保险么?考虑一个当前拥有10 万美元财富的个人的情况,这个人明年有25%的可能性丢失价值2 万美元的汽车同样假设此人的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是对数关系的,即U(W)= ln(W) 在这种情况下,公平的保险费是5000 美元,他愿意购买保险吗?他愿意支付保险的最高金额是多少?第4页 共 4 页思考题一:医生对风险的态度在美国,医生为免去误诊的索赔风险,每年支付的保险费高达40 亿美元,其中只有35%即 14 亿给受害者,其余的65%是保险公司的费用和赢利 假定一名医生的年收入,扣除各项费用(不包括保险费)后为100000 元,还假定任一被打赢的误诊诉讼的赔款也为 100000 元,其概率为0.10因此任一年的期望损失为10000 元,假定免去这一风险的保单价格为30000 元,医生是否应该购买医生的效用函数为U=40I-0.2I2 (单位:千元)思考题一:分析医生不购买保险其收入有两种可能1、100000 美元概率为 0.9 2、0 概率为 0.1 这一行业的期望收入:90000 效用水平分析事件概率收入效用无诉讼0.9 100 2000 有诉讼0.1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