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高中生物意义建构教学探索论文.docx
4页高中生物意义建构教学探索论文根据新课标理念及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编排情况、教学实施情况、人们的认识等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我认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利用“意义建构”来达成新课标理念的实现以下是一些促进“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意义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来经验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要使新知识真正与旧知识一体化,不仅需要利用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还要看到学生已有的、与当前知识不一致的知识经验,看到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并通过调整来解决这种冲突,转变原有的错误概念学习不仅是新知识的获得,而且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的改造在生物学教学的许多知识点和转折环节上,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由破坏到新的平衡,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荷减少学生心理负荷的办法就是要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合拍、和谐如在“内环境与稳态”的教学中,学生对宏观上的“生物与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稳态”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人体中的所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无法理解教师首先要揭示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具体方法不同,前者的所指“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外环境”,而后者所指的“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所生活的“环境”。
这正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二、创建教学情境,促使“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 听教 关于 种 的介 和 解因此,教 尽量想方 法多展 生活、生 践中的 料, 学生去感受和体 ,以增 学生的感性 ,提高分析 和解决 的能力如在“无土栽培与塑料大棚生 ”的教学中,首先 情境:展示 先准 好的无土栽培的系列作品——洋葱,既 学生 眼目睹了有 分裂的 材料——洋葱的培养方法,又感受到了无土栽培的作用再展示有关文字材料及 片 料, 可以激 学生的学 趣,使他 生 烈的求知欲然后 情境: 个 程主要是通 置如下 来 的① 生 中的 作物是栽种在土壤中的,土壤 它 的生 育提供了哪些物 ?②有同学 增施 家肥,就是 作物多吸收一些有机物,你 不 ?③你 配制无土栽培 养液 , 注意哪些 ? 什么?④如果出 不正常的情况,有什么解决措施?依据的原理是什么?⑤如何提高无土栽培作物的 量?如何提高无土栽培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在上述 情境下,学生 极思考、自主探究、相互 甚至 ,而此 此刻,教 不是一位旁 者,而 作 一名探究者参与到 中去当 生 束后,由学生派代表在 堂上交流、 充和完善 的看法教 也可以作 一名 者, 学生的 言 行 疑,并通 提 来引 学生 入更深一步的理解但要允 学生 表不同的 解,切忌在学生 没有 果 ,就直接将答案告 学生来代替学生的思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创设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空间,有助于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愉快”的心理体验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至始至终扮演一名向导而不是一名裁判三、开展教学对话,促成“意义建构”在哲学家马太利普曼看来,对话是参与者为了快速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将彼此视做合作者来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对话”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独白”之局限,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互动但是,这种“对话”式教学并非是取消了“独白”的“对话”,而是容纳“独白”于其中的“对话”。
在“对话”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言说”的主体,学生也是“言说”的主体;教师能够“独白”,学生也能够“独白”所以,“对话”式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要减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低水平、低质量的“独白”,大力倡导学生主体的“独白”,要在师生相对平衡的双主体之“独白”交锋的层面上,使课堂成为师生真正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对话”的场所,从而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四、加强教学合作,利于“意义建构”教学合作既可以发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又可以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这样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群体效应教学交往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价值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即要求教学尽可能发展个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最终达到成熟和具有独立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交往一般包括学生—学生的交往关系和教师—学生的交往关系在交往行为中,学生帮助学生比教师帮助学生更有效,也许学生更能了解对方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的讲解更容易被另一学生理解、接受如有一个学生对“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知识搞不清,我就耐心地、深入浅出地讲给他听,并且把减数分裂与前面学过的有丝分裂作了比较,他的同座也凑过来听,结果,我讲了几遍,这位同学还是一头雾水,未听明白。
这时,他的同座听懂了,主动要求讲给他听,后来,这位同学终于听明白了这也说明加强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