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最新研究称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性别失衡.docx
3页科学家最新研究称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性别失衡 环境污染导致出生缺陷(如唇腭裂、痴呆、无头儿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但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那么多少是一件新鲜事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乔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发现 ,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 ,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区出生的女婴较多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 ,把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 ,然后调查了从2019年到2019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在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 ,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8.3% ,但是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女孩的出生比率为49.3%在比拟了所有区域的男女婴儿比率之后 ,哈拉克等人计算出 ,如果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像空气更清洁的地区一样 ,前一地区应当多出生1180名男婴左右出生性别比例的因素有很多 ,并非仅仅是大气污染对哈拉克的研究结果 ,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的泌尿生殖学家托马斯(Anthony Thomas)指出 ,哈拉克等人的研究并没有证明在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哪一种污染物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率偏斜的 ,也因此不能确定污染本身导致了出生性别比问题比方 ,也存在一种可能 ,污染更严重地区也是更贫穷的地区 ,而经济的差异也可能是出生性别比出现偏斜的实际原因。
但哈拉克回应这种疑问时说 ,他的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发现了初步的直接证据他们把雄鼠暴露于污染空气当中 ,受污染的雄鼠与雌鼠交配后 ,雌鼠生产的小鼠雌性就占多数 ,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多同时 ,污染也使雄鼠的总体精子计数减少这说明污染是通过影响精子发生作用的 ,这种影响导致了携带X或Y染色体的精子比率不同 ,由此才导致后代出生性别比的差异这一结果与此前瑞典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瑞典巴尔莫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 ,如二恶英、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合物影响胎儿的性别进行了研究他们抽取了瑞典149名经常接触有机氯化学污染物的渔民的精液 ,发现渔民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更高 ,且渔民接触的化学物质越多 ,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越多这也意味着这些渔民的后代男孩可能比例更高然而 ,一项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似乎并不支持环境污染造成性别失衡——无论是哪一种失衡——的结论瓦替艾林(Terttu Vartiainen)等人对芬兰250年的生育历史作了回忆研究 ,时间跨度从1751年到1977年他们试图分析在这种时间长度下 ,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是否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变化这个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似乎既让人放心 ,又令人吃惊。
从1751到1920年间 ,男性出生性比例一直在增加 ,也就是男性婴儿出生增多了不过 ,在以后又一直在减少 ,但是有两个例外 ,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出现了男性出生顶峰这项大型研究显示 ,工业化和环境污染 ,主要是杀虫剂、激素和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并没有显著影响到男女出生性别比 ,尤其是没有使男性出生比例下降男性出生性别比的最初变化先于工业化污染出现的时间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