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的历史观和他的法家思想——读《致吴君遂书》手迹(1).pdf
7页章太炎的历史观和他的法家思想—读《致吴君遂书》手迹汤志钓章太炎《致吴君遂书》手迹,凡十通,上海图书馆藏八行信笺书写第二书》用“东吴大学日记”稿纸,共二十八叶①,写 于年至年间除两通录入《国粹学报》外,其余都没有发表过署名有章绛、知拙夫、支猎胡等吴君遂,名保初,字彦复,安徽庐江人,清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补刑部主事,撰有《北山楼集》戊戌变法 以 后,吴君遂“蛰居上海,与其贤豪长者游,屡 以身 家遮蔽国士章太炎、沈翔云之徒,使不为逻者所得”⑧年,唐才常 自立军起事失败,吴君遂派人促告章氏“鱼行”,旋又介绍章太炎入东吴大学任教复以章氏在东吴“言论态肆”,为江苏巡抚恩铭“寻问”,吴君遂又嘱章“皿往日本避 之”苏报案”发生后,章氏入狱,“狱内外营救饮读刺,助也 助等事,先生指吴君遂均力任之”③他和章太炎相交有素,关系很密章太炎写给吴君遂的信,过去仅见年《狱 中与吴君遂张伯纯书》、《又致吴君遂书》二通国后蒙马宗霍先生抄示章士钊先生珍藏年月日光绪二 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与吴君遂书》手迹一通,共三通上海图书馆所藏,却有十通之多,且首尾完整,时日可稽这十通书信又写于义和 团运动以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逐渐兴起、章太炎的思想发生 重大转变之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里,不准备把十封信的内容逐一考核说 明,只主要就《致 吴君遂书八》 ⑤所涉及的怎样研究历史诸问题,探讨章氏这一时期的法家思想《致吴君遂书八》全文 如下 图版叁君遂仁者左右登轮舶后,次日抵舍,无候门之稚子,而忻乐自若,尚赖数册残书耳人不学道,不能无所 系著庄生 云“不刻意而高,无江海而 闲,不道引而寿和、汉文籍,吾济之江海也,不能去江海以求乐,则去纯素同帝之道远矣乌康不习止观,终为形役,将欲绝累去悲,宁可得耶史事将举,肠“姑”的假借字先寻理旧籍,仰梁 以思,所得渐多太史知社会之文 明,而于庙堂则疏孟坚、冲远知庙堂之制度,而于社会则隔全不具者 为承柞,徒知记事悉具者为渔仲,又多武断此五家者,史之弃旎也,犹有此失吾济高掌远踱,宁知无所越陨,然意所储积,则自以为高过五家矣修通史者,渔仲以前,梁有昊均,观其诬造《西京杂记》,则通史之芜蕊可知也言古史者,近有马啸,其考证不及乾、嘉诸公,而识断亦伦 陋,惟愈于苏辙耳前史既难 当意,读 刘子骏语,乃知今世求史,固当于道家求之管、年庄、韩 三子,皆深识进化之理,是乃所谓良史者也因是求之,则达于廓氏、斯 氏、葛氏之说,庶 几不远矣太炎遗老者,二百五十年之彭铿也,其用在抽象不在具体,以是为过于彭矣。
允中想已赴明京,不知理卿已返未君近读《楞严》,宁有理解耶性柴常谈否日生所属作 叙,当 待其书刻成,《社会学》亦欲其寄两部云褥暑珍衡弟支猎胡顿首此书仅署“廿五日”,未标明年月书称“登 轮舶后,次日抵舍”查 章 氏 于年旧历 二 月“东渡”,“留日本三 月”,五六月间返国,则此书应撰于六 月,与函末“褥暑珍衡”正合应为六月二十五日所书,当年月日信中所称允中,汪德渊理 卿,施燮均日生,赵必振信中对过去的旧史家进行了批评,认 为“作为史之弃旗”的 司马迁、班 固、孔颖达、陈寿、郑樵所撰各书都有缺陷至 于清代 的马浦《绎史》,“考证不及乾、嘉诸公,而识断亦枪陋”感 到在儒家思想统治下 的“前史既难当意”,“乃知今世求史,固 当 于 道家 求之章太炎为什么感到“前史既难当意”他的作史主旨是什么呢这在章氏同时写给梁启超的信 中有所说明“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则于典志见之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则亦必于纪传见之⑥他认为历史不是单纯 的“褒贬 人物,肪叙事状”,而应“发 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 之原理”历史不是颂古非今,引导人们向后看,而应“鼓舞民气,启导方来”,引导人们 向 前 看。
很清楚,章太炎对待研究历史的态度是坚持革新,反对保守,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厚今薄古,反对厚古薄今的他认 为旧的史书不“识进化之理”马肺《绎 史》取材芜杂,不别真伪,所截取 的都是远古 到秦的史书旧文,杂以论断,裁铸成篇,只是迷恋往古,而不能“启导方来”那 么,章 太炎对旧史书的批判,实际是对主张复古倒退 的儒家反动历史观 的批判儒家思想,是为正在崩澳中的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服务的儒家宣扬唯 心论的先验论,把一 切说成是“天”或“上帝”所创造、支配而作 为奴隶主阶级 内部反对派 的道家,提出了“道”的命题,对儒家的天命论加以否定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复古倒退,巧伪“竞进”,道家学 派 多次予 以批 判《庄 子·让王》揭露“孔子穷于陈、蔡之间”,“无耻也若此”的虚假行径《肤筐》指出圣知、仁义都是招致动乱的原因,成为盗窃天下的工具《盗拓》更记述了柳下拓痛骂盔丘的事迹,斥责孔丘“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是 为了自己“求富贵”因此,在反对儒家这一点上,道家的某些论述常为法家所推重章太炎在稍后 发表的《诸子学说略》中就说“《庄 子》晚出,其言独高,不惮抨弹前哲愤奔走游说之风,故作《让王》以正之恶智力取攻之事,故作《肤健》以绝之。
⑦并称引《庄 子》所述柳下拓的批孔言论,说是“儒术之害,则在毅乱人之思想”,对儒家的“诈伪”、“奔竞”、“湛心荣利”,进行了无情的批驳一种思 想的 出现,是当时阶级 斗争的产物,又总离不开对前人遗留下来 的思想资料的借鉴法家在其形成过程 中,同样曾利用和改造奴隶主阶级内部反对派道家的某些思想资料《致 吴君遂书八》认为“良史”的《管子》和《韩非子》,就都极取过道家学 说 中的某些思想资料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者,而《汉书·艺文志》把《管子》列入“道家”《管子》成书较晚,少 数篇章是管仲当时的著作,另外包含有以后法家著作以及其他学派 的作品书中强调“道也者,万物之要也”,说 明络拥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章太炎在《诸子学说略》中指出“其《心术》、《白心》、《内业》请篇,皆其术也《任法》、《法禁》、《重令》诸篇,皆其法也⑧也就是说,《汉书·艺文志》虽把《管子》列入道家,但它实际是“兼任术法”的法家著作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章氏认为,《韩非子》中“《解老》、《喻老》,本为道家学说”韩非“少尝学于荀卿,荀卿隆礼义而杀诗书,经礼三百,固周之大法也韩非合此二家,以成一家之说,亦与《管子》相类”⑧章太炎注意到道家和法家的关 系,注意到韩非从《老子》一书中吸取某些有用的思想养料,写下《解老》、《喻老》这两篇战斗橄文,对《老子》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合此二家,以成一家之说”,推进了他主张变法革新的进步历史观的发展。
章氏对管子、韩非的推祟,是对法家思想的阐扬《管子》书中,已有“搏 国不在教古,理世不在善攻,翁王不在成曲”⑩的进化观点,也有“言大人之行,不必 以先帝常义立 之谓贤”等反对法先王的言论韩非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认为历史是发展的,进化的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 一 代胜 过一代主张“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章太 炎对《管子》、韩非,誉之为“深识进化之理”,“是乃所谓良史”他自己也正是按照法家思想拟撰“通史”,力图“开溶民智,激扬士气”的在章氏所 拟的“史目”中,有五表、十二志、十纪、八考纪、二十七别录其中十“纪”,首录《革命纪》,下有《秦帝纪》、《光复纪》等八“考纪”中,首录《秦始皇本纪》、《汉武帝本纪》,二十七“别录”,则首录《管商萧诸葛别录》、《李 斯别录》他的尊法反播思想,充满在他所草拟的《中国通史目录》中他的写作历史,继承和发展 了历史上法家主张革新的进步历史观,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家对改造 自然和改造 社会的朝气和信心,为他 们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 论的根据一定 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 治和经济在观念 形态上的反映。
毛主席指出,社会实践、人 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妈 的唯一的派泉”文学艺术如此,一个学派、一个思想家也 同样如此他们的思想都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无不打上了深刻的阶级烙印章太炎进步的历史观,是在近代中国的阶级大变动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致吴君遂书》撰发在年一年间,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 急剧动荡的 时期当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这时章太炎也曾走出书斋,为维新变法大喊大叫年,短命的“百日维新”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是一条走 不 通 的 道路,是一条失败 的道路年,义和 团运动的兴起和八 国联军入侵 中国的战争以后,进一步暴露 清朝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 与国之欢心”的卖国真面目在新形势下,资产阶级内部加速了分化上层资产阶级 的政治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坚持走改良主义道路,组织了保皇党很多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则纷纷走上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的革命道路章太炎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与改 良派彻底决裂而走上革命道路 的本来,章太炎也曾和康、梁等“纪孔”、“尊清”者游,“尚不能不迷于对 山 指康有为之妄语”⑩但 即使他们在《时务报》馆 共事时,章太 炎对改良派把康有为看作“教皇”、“南海圣人”,就认为是“病狂 语,不 值一欺音值,嗤笑也”⑩。
伴随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 初革命形势的发展,章太 炎日益感到康、梁是“纪孔”、“尊清”的,康、梁的年“孔子改制”,是为 了“其圣 明之主”祠,是为了反对革命,绝不能“饰苟且之心,弃本崇教”⑩从而对 自己过去提出的“官天下则帝孔 氏”的“客帝”主张进行匡谬并对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保皇复辟谬 论展开 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年,章太 炎经过昊君 遂 的介绍,到苏 州东 吴大学教书,在课堂上 用革命“大义训迪诸生”,并公 然 出了《李自成胡林翼论》的课题他也去拜访了 旧日的老师俞梅经学大师”俞批搬出孔老二的礼教,大骂章太炎为革命奔走是“不忠不孝”,说什么“不忠不孝,非人类也”章太 炎在政治道路上没有对俞批作任何妥协,写下了《谢本师》一文,宣布从此和俞梅脱离师 生关系,表明了他坚决革命、坚持前进、反对儒家倒退“复礼”的决心年,旧历正月初一,吴君遂派人赶到章太炎处,告以“闻君在东吴大学,言论态肆,江苏巡抚恩铭赴学寻 问”,叫他“函往日本避之”⑩章氏再 次被追捕,流亡日本⑩通过现实的政治斗争生 活,逐步认识到要革命,就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孔丘和儒家学说,就得从 主张革新的进步历史观 的法家思想中汲取思想资料。
这时,章太炎还如饥似渴地阅读日本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 方面的书籍,从中寻找学理,他 还自己翻译了《社会学》⑩《致 吴君遂书八》中“廓氏、斯氏、葛氏之说”,就是指廓模德、斯宾塞尔、葛通哥斯吉丁斯的社会学说可见章太炎的写作历史,是 为了革命的需要,是 为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政治服务的他 的觉察“前史既难当意”,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对儒家的反 动性进一步认识 的他 的“乃知今世求史”,从法家思想中汲取养料,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认识 的他 利用了前人的思想资料,并加以改造 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商度这 里,应该指出的是,章太炎在年留居日本期间和孙中山 的 相 晤,对 他思想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他 自己说,这年在日本,“往渴逸仙,与语 大悦,自是始 定交⑧”章太 炎在孙中山的启发下,接触到中国的土地 问题,提 出了均田的办 法⑩,还 和孙中山商讨“开 国的典章制度”和今后的建都问题⑩并在孙中山的赞助下,发起反 清 活动,积极地宣传革命理论,展 开了革命斗争上述《致吴君遂书八》也正是章太 炎从日本归国后所写,是他在这 动荡的年代经历 这一段革命实践后,把他蓄积在胸中的写史计划诉诸笔墨 的。
从章太 炎这一段 的经历来看,他是始终情绪饱满,意气风发,坚持前进,主张革命的这在他写给吴君遂 的其他几封信中不时流露,《致吴君遂书一》说兹有恳者,平阳为弟谋一译润之局,而居停虚寄,无下榻处安 定,以《植书》刻后,谣琢颇多,嘱勿寓彼 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