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四大名著的叙事结构.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58348413
  • 上传时间:2023-10-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4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四大名著的叙事结构“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小说经典,代表古小说的最高成就结构是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要素之一叙事结构,就是对叙事文本人物、情节、环境等的总体安排,或者说是对叙事文本情节的整体性构架与设计其目的是构成完整的叙事图画以完成叙事主旨的表达关于《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古今中外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从李开先、胡应麟、金圣叹等人的赞叹,到现当代一些学者的反思;从中国学者的争辩,到国外汉学家的指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看法,不仅体现着文艺批评标准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文学审美民族性的反映《水浒传》是“联缀式”结构,其特点“类似中国画长卷和中国园林,每个局部都有它的相对独立性,都是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生命单位,但局部之间又紧密勾连,过渡略无人工痕迹,使你不知不觉之中转换空间然而局部与局部的联缀又决不是数量的相加,而是生命的汇聚,所有局部合成一个有机的全局”《西游记》前11回,既有以人物传记为主的链状结构,如孙悟空、唐僧等人的身世经历,为后来的取经之旅作人物交代;同时,它也是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与唐僧的西天取经为重点的双峰并峙结构在前11回,我们看不出这双峰孰高孰低,它们共同的走向是西天取经之路。

      后89回,《西游记》同《水浒传》结构颇为相似,都是以某一终极目的为指归的单线结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难接着一难,最终到达灵山,取得真经由于《西游记》作为游记小说的特点,人物的流动性决定了它主要是采取链状的直线叙事小说主要采用了环状叙事、伏笔、对称叙事等情节处理方式首先,在直线叙事中增加环状叙事具体做法是,在长度为两到三回的情节之前常冠以一回主题上有关联而结构上却相对独立的章节小说中最典型的例子在第53回到第55回这三回事实上叙述了三个故事,一是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水而怀孕,二是西梁国女王要招唐僧为夫,三是毒敌山的蝎子精强逼唐僧成亲三个故事独立成章,构成取经路上的三难,但情节上互为因果,结构上可视为一个整体其次是采用中国古典小说中常见的伏笔手法一方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前后呼应,合情合理,另一方面,使情节紧密贯穿在以主旨为统领的叙事结构中再次,小说中多少体现了结构上的对称叙事《西游记》100回可以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以第49回取经队伍渡通天河为界譬如小说中两次明显的“放心猿”情节,便有意安排在与49回大致对称的第14回和第72回,前者讲述的是诛杀“六贼”,后者则教导我们如何才能逃脱“七情”。

      《三国》由多种矛盾冲突构成,所以他的叙事结构属于网状式结构一部《三国》, 循着由三国鼎立向统一的历史潮流, 让多种多样的矛盾抗争在同一历史横断面上交替发展迅速变换, 由此推演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而小说的作者则站在整个历史事件的制高点仁从社会生活的全景中确定和清理出主要子盾, 让其他各种矛盾受其牵发而交替展开像长江大河一样, 时有波澜, 时有恶浪, 时有漩涡, 起伏不已, 但大江东夫的趋向始终分明这样的情节结构不仅使历史事件包蕴的复杂关系得到全面的正面的描绘, 而且在艺术上形成集中性和整体感, 创造了一个多样性和集中性基本统一的整体结构《红楼梦》情节线索既有平行的经线, 又有交叉的纬线经纬之间的关系或隐或显, 似断实连, 微妙而又合理, 变幻而又有序属于是网络式叙事结构《红楼梦》的结构之道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出人生的大苦痛与大不幸, 这可从全书的前五回中找到答案首先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所谓“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所谓“愧则有余, 悔又无益”、所谓“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都是对贾宝玉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 并指出了其悲剧的结局其次是女儿国的悲剧, 太虚幻境中那一幅幅对联、十二金钗的判词以及“红楼十二支曲”, 都是对闺阁中“异样女子”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 并指出了她们的悲剧结局。

      再次是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剧, 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以及“飞鸟各投林”的曲子, 都是对贵族之家兴衰际遇的概括与总结, 并指出了其悲剧结局以上的三重悲剧构成了全书的三条主线, 或曰三条经线可以看出, 这三条经线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是平行关系宝玉的人生悲剧既涵盖不了女儿国的悲剧也涵盖不了贵族家庭的悲剧同样, 另两重悲剧也无法涵盖宝玉的人生悲剧当然, 尽管《红楼梦》的三条经线各自独立, 但并非是三个互不关联的故事它们不仅处在一个共同体之中, 而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首先表现在三条经线有一个共同的创作主旨, 这就是“真空假有”的哲学命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