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doc
15页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只要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学习,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2010 武汉实验外小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 滋兰树蕙 和合共进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备课组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机体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体一个备课组就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它既存在于年级组之间更成长于教研组之中我们每个年级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团队文化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团队理念在学校大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我们五年级小团队更是用这样的理念和文化将整个年级组、备课组凝聚在一起让备课组健康蓬勃的向上发展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本着“特立不独行团结向前进“的宗旨用对教育的一丹真心、一片真情精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小家--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大家永远记住的是“没有我只有我们!“以“知性智慧、书香气韵、达观开朗、礼和谦美“的形象和“敬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求实、创业求新“的教风严谨治教备课组建设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场文化通过建立学习场、研究场、实践场发挥泡菜效应形成和合共进的成长场“滋兰树蕙、和合共进“ 就承载着我们的成长之路一、 打造学习共同体为成事更为成人形成和谐相容点备课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集体讨论它要唤醒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觉醒、内在的发展需求激发对专业活动的情感投入;它要实现的是教师的工作最终变成以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备课组以人为出发点为成事更为成人用“点滴石穿“的守望促进教师的发展组内老师们一致认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完善自身素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1、学有规划水滴石穿 为了保障备课组研究的扎实开展我们在严格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下并创生出具有本组特色的学习制度--坚持“五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过程落实;并明确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月教研重点、每周教研内容工作扎实有效2、学有交互同频共振 备课组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每一位备课组成员都是这个组中的一部分每个语文老师自身的人文底蕴的提升自身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备课组高水平建设的关键所以备课组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位成员的学习场这个场里的我们要学着读书要忙着充电要丰富自身要“立“起我们自己备的就是自己的人文底蕴因为“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徜徉书海我们擦去了“师尊生卑“的烙印读了学校赠送给老师们的三本书:《没有任何借口》 、 《细节决定成败》 、 《态度决定一切》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 《给教师的建议》 、 《叶圣陶教育文集》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又一次激起了我们的教育情怀、职业荣誉感仅仅拥有工作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具备工作能力因为没有工作能力就不能履行责任我们继续读了《班主任兵法》 、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那就读学术专著“于是老师们还自选自读了《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 《语文教育学概论》等学习的方式有:(1)向书本学习--沉下去浮上来在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老师们静心阅读与文字对话;静心感受与作者对话;静心思考与文本对话......(2)向同伴学习--学进去做出来在学习交流中每个人不是被动的旁听者都是主动地参与者(3)向学生学习--蹲下去立起来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身与学生对话“聆听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由争辩(3)向专家学习--融进去显出来每次我们和专家的交融闪现着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灵光轻松、和谐、自由的研讨氛围让我们身心愉悦但我们必须显出来于是有了再次的学习、再次的实践再次的反思3、学有愿景步步为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深刻意识到学习不仅来自书本理论更来自教学实践创建学习型的备课组的共同愿望也就应运而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在反馈中学习透过学习与团队一起成长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在互动中共同提升!正是因为学习型组织--备课组的愿景每次的教研活动形成了学术探讨、教学互动、自励发展的良好风气即使爬到最高的山峰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迈一步我们备课组通过“三看“和“四个一“为大家制定远景规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三看“--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计划明确目标再攀新高点一看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二看别人吸取精华扬长避短;三看未来根据现状规划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四个一“--落实教学常规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一是每个人要有一个小专题研究项目以小见大落实研究步伐;二是两周请同伴听一次课通过及时的、针对性强的交流活动加快成长速度;三是每月一次“精品“反思结合专题结合理论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四是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二、 敢为研究先行者取其长更补其短形成智慧合力点“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这分明是描述的水与水、石与石的对话;当石与水对话就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当水与石对话就有了“滴水石穿“的执着备课组建设中提升教师是关键但课堂落实是重点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从源头--备课抓起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构建了“研在课前探在课堂思在课后“的教研模式备课做到“三读“--读课程标准、读教材教参、读相关资料“三议“--议课标(三维目标) 、议内容(教学有效知识点或重难点) 、议方法“三视“--审视本册教材、环视其他版本教材、仰视中学教材研讨实现三个转变:由独立型(各自为阵互相封闭)转向互动型(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由经验型(凭借经验缺乏创新)转向研讨型(说课议课质询修改)由应付型(应付检查照本宣科)转向研究型(学术研讨理论提升)在学校备课组的带领下我们实现着智慧共享资源共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老师聚焦一堂怀着同一个愿景在这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中确实做到了合作共赢实现了专业成长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难以找到撬动“研究“的支点例如:人人都知道要“研读“教材可是这个研读的“研眼和力量“在哪里?换句话说我们在“研读“完教材之后为什么还是“教材是教材我还是我“而没能“研“进去呢?多年前我们倡导着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有小组学习的痕迹但形式胜过实效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什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未彰显?当然书本及专家固然给了我们一些“研究的支点“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过程的体验很多“给“的东西我们仍然就是拿不走的怎么办?回归回归教育的本色回归教学的源头--课堂教学于是同课研究成了我们强有力的抓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追求高效的课堂“成了我们研究的主攻方向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是我们的教研命题09 年底詹丽老师将“荆州之旅“的收获和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分享它好似一扇窗打开了多年来我们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千千结再次证实了:小组学习不是形式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詹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结合我们学校和我们学生的实际做了有效的尝试教案变学案 我们把教学的关注点完全地转向学生导学案代替了教师的教案由过去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由过去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变为“学情预设“由过去教案中的“教师教学方法“变为“学生学法指导“特别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时时体现的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处留有学法指导的痕迹被动变主动“5+30+5“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前五分钟是站立交流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思想碰撞、互学互助;后五分钟是学习总结对各个小组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积极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场并布置下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间 30 分钟是各个小组的学习汇报展示、对抗质疑、教师点评就这样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吸收、融汇;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实践、探究大家敢为教学实践的先行者我们取他人之长补己所短建立了属于我们学生的小组学习文化他们有组名、有组训、有组徽甚至有组歌我们以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捆绑式的评比机制以小组为基点作为班级干部培养抓手在这里教育和教学达到了最佳支撑点团结和智慧形成了最优合力点立足“扎实“实现“高效“我们在教研之路上悉心学习、潜心研究教孩子六年但要着眼孩子的六十年!所以我们要备我们的学生更要备我们学生的未来!有句歌词唱得好--“我不是随便的花朵我只为梦想而绽放!“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我们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这堂课更是每朵花是否能因为你的课堂而绽放出更美的色彩!三、 铸就核心竞争力聚众家更显个性形成和合共进点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文化:“和谐、竞争、合作“和谐的氛围: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团队“和谐“不等于 “和气“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们的备课组就有着开放的、宽松的交流空间老师们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思想上互相理解情感上互相支持不论是自己的工作还是其他组员的工作我们都能充分发挥知识新、观念新、精力旺、干劲足的优势互相帮助如果你常来我们办公室你会发现除了有对教学问题严肃认真的探讨更有青年人大胆的直言有轻松诙谐的玩笑还有真诚热心的问候......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更是师生关系、伙伴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和谐的让人感到愉快的工作氛围而良好的氛围又保证了我们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竞争的环境:和谐不排斥竞争竞争就是要勇于追求我们争的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争的是学生的前程争的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每个人力求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竞争中求得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发展自我同课研究打造精品课堂全员参与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多次的实践、反思每次执教后教学专家徐校长多次给与了悉心的指导、耐心的帮助我们乐此不疲地开展着教研活动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探寻着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合作的精神:一个团队要凝聚在一起靠的不是硬性的捆绑而是隐形的信赖和需求打造备课组的教研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实力高瞻远瞩的陈茹蕙质兰心的詹丽把握大局明方向引领我们迈向前;果敢干练的卞艳;才思敏捷的潘敏层出不穷的金点子活动策划少不了她;淡定雅致的周元利是我们的后勤部长为各项活动优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勤学善思的徐娜是资源库需要教育教学课件就找她;热情主动的刘婉瑶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温文尔雅的廖显凤是我们的笔杆子家校两地书的创作少不了她团体智慧永远大于个人智慧之和在团队中我们求大同、存小异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奋斗指向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使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启迪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成为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不正是“变同类相轻的离心力为同类相亲的合心力促进教师间坦诚相待、相互合作、共同研讨从而形成教学合力“的有力见证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教育唯真文化的历程中我们仍在深深地思考:1、 第二次危机吹响再出发号角重新学习刻不容缓!2、 和合团队背后引发深刻思考苦练内功强个人发展!3、 仰望六年级追求高效轻负课堂快乐学习成在备课组!结尾:在路上是我们心灵的呼唤在路上是我们生命的远行“学习语文“、“研究语文“、“实践语文“、“享受语文“我们外小五年组的老师们将永远行进在真教育之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