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异的风格——创作比较.doc
32页迥异的风格迥异的风格————创作比较创作比较迥异的风格——创作比较赵树理与孙犁都是风格鲜明的作家 “赵树理是一位生活淡泊,思想深邃,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 【西戎《他,是强者也是弱者》 , 《山西文学》1986 年 4 月号】孙犁同样是风格独特的作家关于研究者谈论孙犁独特风格的言论,请参见“孙犁研究五十年述要” ,此处不再费笔墨】在小说创作上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正像赵树理所说,创作毕竟是创作,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我在写作上有些别扭劲儿,就是不愿重复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我本来计划写个什么东西,准备怎样写,如果有人这样写了,我就只好改变原来的计划我在写作之前,也愿意参考同样性质的作品土改、复仇、翻身等伟大运动,我没有正面去写,因为我要写的时候别人已经写了好几本别人把这条道路走了,我就另想别的办法多看别人的作品,会对自己进行创作有一定启发,但不应该照抄别人的写法别人这样写,自己就不要再这样写,得另外想新办法,才能算“创作” 《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 《赵树理全集》第四卷,第 431~432页】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强烈的创造意识,才有了具体写作中的创造的努力和成绩正像“山药蛋”与“荷花”性状明显不同一样,赵树理和孙犁的艺术风格也迥然有异。
即使随便拿出他们各自的一篇小说而隐去作者姓名,熟悉他们作品的人,是绝不会把他们的作品混淆的然而,赵树理和孙犁在创作体裁上却有着令人惊奇的相似之处他们在创作之初都以短篇或中篇小说为主,而且都以短篇和中篇名世赵树理和孙犁都创作有长篇小说赵有《李家庄的变迁》 、 《灵泉洞》和《三里湾》 ;孙有《风云初记》 有趣的是,他们的长篇都不如他们的短篇和中篇小说成就高孙犁说自己“缺乏驾驭长篇的经验” 他们也都有戏剧创作也都写一点诗所不同的是,孙犁解放后有狭义的散文问世,而且进入新时期后出现了散文创作的高潮,并且成绩卓著;赵树理在这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同为解放区作家的赵树理和孙犁,其艺术创作高峰都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即代表他们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小说《小二黑结婚》 、 《李有才板话》 , 《荷花淀》 、 《山地回忆》 第一节 评书体小说和诗体小说在小说艺术形式的追求上,赵树理与孙犁是绝然不同的对于这一点学术界早就注意到了研究者把赵树理的小说叫做“评书体小说” ,而把孙犁的小说称作“诗体小说” 一 评书体小说和诗体小说(一) 评书体小说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继承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
故事来龙去脉十分清晰,有头有尾二是基本上没有静止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示其性格作家说过, “我写东西是粗线条的,心理活动很少,这让读者去补充好了 ”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剧作讲习班的讲话》 , 《赵树理全集》第四卷,第 494 页】三是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语言明白如话,琅琅上口的优点赵树理说“我一开始写小说就是要它成为能说的,这个主意我至今不变” 这个“能说”是指能像说评书那样说,所以,它的一个重要内含就是故事性关于如何写故事,赵树理说, “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 ” 【《也算经验》 , 《赵树理全集》第四卷,第 183~184 页】赵树理在谈《三里湾》如何写故事时说:假如我在第一章里开头这样写:“玉梅从外边饱满的月光下突然走进教室里,觉着黑古隆冬地凭着她的记忆,她知道西墙根杈枒零乱的一排黑影是集中起来的板凳……”这样行不行呢?要是给农村人看,这也不是好办法他们仍要求事先交代一下来的是什么人,到教室里来做什么事他们不知道即使没有交代,作者是有办法说明的,只要那样读下去,慢慢就懂得了;还以为这书前边可能是丢了几页。
我觉得像我那样多交代一句“……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妹妹王玉梅便到旗杆院西房的小学教室里来上课”也多费不了几个字,为什么不可以交代一句呢?按我们自己的习惯,总以为事先那样交代没有艺术性,不过即使牺牲一点艺术性,我觉得比让农村读者去猜谜好,况且也牺牲不了多少艺术性在每一章与另一章衔接的地方也有这样性质的问题我们通常读的小说,下一章的开头,总可以不管上一章提过没有,重新开辟一个场面,只要等把全书读完,其印象是完整的就行,而农村读者的习惯则是要求故事连贯到底,中间不要跳得接不上气我在布局上虽然也爱用大家通常惯用的办法,但是为了照顾农村读者,总想设法在这种办法上再加上点衔接如我写《三里湾》的第二章从玉梅回家写起,就完全为了照顾农村读者这个习惯,否则这一章尽可以一开始就写打铁的场面,而且根本不让玉梅在这一章出现也可以——因为这一章没有表现玉梅特点的地方赵树理尽管写景不如孙犁多,但他也写景不过,景物一般都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眼睛来写出的赵树理在谈《三里湾》的叙述与描写时说过:任何小说都要有故事我们通常所见的小说,是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情景中的,而中国评书式的小说则是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的如《三里湾》第一章写玉梅到夜校去的时候,要按我们通常的习惯,可以从三里湾的夜色、玉梅离开家往旗杆院去写起,从从容容描绘出三里湾全景、旗杆院的气派和玉梅这个人的风度仪容——如说“将满的月亮,用它的迷人的光波浸浴着大地,秋虫们开始奏起它们的准备终夜不息的大合奏,三里湾的人们也结束了这一天的极度紧张的秋收工作,三五成群地散在他们住宅的附近街道上吃着晚饭谈闲天……村西头半山坡上一座院落的大门里走出来一位体格丰满的姑娘……”接着便写她的头发、眼睛、面容、臂膊、神情、步调以至穿过街道时和人们如何招呼、人们对她如何重视等等,一直写到旗杆院。
给农村人写,为什么不可以用这种办法呢?因为按农村人们听书的习惯,一开始便想知道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要用那种办法写,他们要读到一两页以后才能接触到他们的要求,而在读这一两页的时候,往往就没有耐心读下去他们也爱听描写,不过最好是把描写放在展开故事以后的叙述中——写风景往往要从故事中人物眼中看出,描写一个人物的细部往往要从另一些人物的眼中看出 《三里湾》是这样, 《李家庄的变迁》也是这样,比如,二妞逃难回到村里,她一路走着,看见跟山里的情形不同了:一块一块平展展的好地,没有种着庄稼,青蒿长得一人多高;大路上也碰不上一个人走,满长的是草;远处只有几个女人小孩提着蓝子拔野菜到了村里,街上也长满了草,各家的房子塌的塌,倒的倒,门窗差不多都没有了回到自己住过的家,说春喜喂过骡子也是以前的事,这时槽后的粪也成干的了;地上已经有人刨过几遍残灰烂草砖头石块满地都是所有的景物都是二妞眼中所见,而不是以叙述者的身份叙写出来赵树理的小说从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里吸取的营养较多比如,在写人物方面,他描写姑娘漂亮,往往不直接写她如何如何漂亮,而是采用侧面描写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小二黑结婚》中对小芹的描写了,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
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孙犁在写年轻女人的漂亮时,有时也采用侧面描写, 《铁木前传》写小满儿时就是这样,每逢小满儿到街上来推碾,就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引起一场动乱当她还没有得到推碾的机会,只是放下一把笤帚在碾子旁边占着,自己一径回家去了,就有一些青年人趁到碾子附近来了青年人越聚越多,常常使得那正在推碾的人家,感到非常奇怪……过了一会儿,小满从她姐姐家的胡同里转出来,青年们的眼睛就一齐转向她那里青年们的眼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勇迈些,有的怯懦些,然而都被内心的热情和狂想激动着,就像接连爆发的一片火焰孙犁描写小满的手法与赵树理写小芹的手法如出一辙,这倒不是后者模仿了前者,而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小说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他们都产生了影响比如,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 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侧面描写这段描写没有正面写关羽的武艺如何如何高超,而是写几员大将都被华雄打败,就在这种背景下,关羽上阵将华雄之头提来掷于地下,为他出马时备下的热酒, “其酒尚温” 通过这样的非正面描写,关羽的武艺高超就不用再写了。
评书体小说,有叙述者的存在明确告诉读者这是讲故事,使读者与故事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能够作出自己的《铁木前传》判断赵树理有时还利用说评书叙述者的地位,打破时空界限比如, 《灵泉沟》第十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说到这里,有点小事情要向没有种过山药蛋的人交代明白:一个山药上边不是有好几个凹进去的窝窝吗?每一个窝窝,就是个要长芽的地方,种的时候,用刀尖把每一个长芽的地方剜出来作为种子,把其余的部分又都做菜吃了这是从前的老种法,大跃进以后怎样种,可还没有研究过 ”从战争年代一下子跳跃到了大跃进这是第三人称叙述很容易办到的事二) 诗体小说我们再来看孙犁的诗体小说赵树理的作品中很少有专门的景物描写,而孙犁的小说中大量的景物描写构成其一大特色孙犁的小说以写出了诗情画意而著称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先看《吴召儿》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给冲洗的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象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的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象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象要被风吹走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像活在天空里下雨时,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它有诗的意境,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由文字化为动感很强的画面然而它不是抒情诗,也不是水墨画,而是与上下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小说的一部分我们再看《风云初记》 ,站在关口回望,在关里,除去那挤到一块的一排排的山谷山峰,就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些人烟,那些河流,完全隐蔽起来了太阳还没有落下,圆圆的月亮就出现了,她升起的很快,好象沿着长城滚过来有一大群山羊,这时还没有下山,黑色的羊群在岩石上跳跃着,沐浴在落日的阳光里那个背着水斗饭袋的中年牧人,抱着牧羊的小铲,向着阳光坐在长城的墩台上你啊,是回忆着古代的频繁的争战?还是看见新的部队出关,感到你和你的羊群有了巩固的保障?战士们在关口休息了一下,他们爬上城墙,抚摸着那些大砖石不知道由于什么,忽然有很多的人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来,一时成为全连全队的合唱他们的心情象长城上的砖石一样沉重,一种不能遏止的力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鼓荡着,就象桑干的河水。
歌声呀,你来自哪里?凌峭的山风把你吹到大川古代争战的河流在为你击节歌声呀,唱到夕阳和新月那里去吧!奔跑在万里的长城上吧!你灌满了无穷无尽的山谷,融化了五台顶上的积雪,掩盖了一切的呼啸,祖国现在就需要你这一种声音!这简直是站在长城上写的一首抒情诗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长城的上空,月亮沿着长城滚过来沐浴着阳光的黑色的羊群在岩石上跳跃着牧羊人向着阳光坐在长城的墩台上这一切是那样充满诗意 这是用小说语言或者说用散文语言写出的诗句如果有一位出色的画家,根据这段描写,甚至不用重新构思,就可以描绘出一副意境壮阔、可以挑拨起人们心绪飞动的丹青而这诗情,这画意,并没有脱离开小说情节的流动所有这一切,都是“站在关口回望” 这是站在长城上的战士,眼中的山河,心中的情思而且接着战士们就唱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情绪行进非常自然、真实而在这种情绪变动中情节就自然而然向前推进了孙犁的高妙技艺之一,就是能在小说的记叙中,在情节的自然发展中,将诗情画意有机地融汇在人物和事件的恰当部位,绝少使人有生硬之感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在孙犁作品中决非凤毛麟角在他的优秀作品中,这种情况几乎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它才形成了孙犁创作的一大特色。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