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整理.doc
7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整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纟R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木素养一、 课程性质义务教冇阶段的数学课稈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稈能使学生掌握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彖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 课程基本理念1. 数学课稈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bl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祁 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 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稈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 稈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育观,处理好I[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 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白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丿应建立目标 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H我、建立信心5.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冇的价值、H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稈的设计与实施应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川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 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 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木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 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最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 问题的过程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一) 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冇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 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WH标分为总日标和学段1=1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加以阐述数学课程忖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忖标使川“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 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三)课程内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 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 及其运算;方稈、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木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 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木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 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 其发生的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 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儿何育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 能力和模型思想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获得适M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木技能、基木思想、基木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Z间、数学与其他学科Z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 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血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敕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 全血、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 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木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 生大腹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斧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部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 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毎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血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关于“零指数”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幕的“规定”、会进行 简单计算,还要包括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木”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H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H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 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白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稈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瓯得到发展(参见例82)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 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考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 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 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3) 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 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 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纽•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彖、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 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日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日标的载体。
1)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報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 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2) 在基木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稈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稈序和步骤的道理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稈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 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 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彖过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Z中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 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儿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稈,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 合作交流,活动过稈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7.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