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八章力与运动教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7000747
  • 上传时间:2022-08-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节 力的合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 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 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实际生活现象、总结合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或实验探究)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信息处理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2)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对于有方向物理量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学生不容易对它产生正确的认识学生很容易认为“合成“就是”相加“因此,学生对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实验结果,不管他想通没有因此,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理念(1) 合力的概念、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因此应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2) 在教材中只研究了沿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但是要求通过类似的研究掌握一般性方法因为在实际中物体可能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样的多力合成方法可在本节中适当渗透和拓展,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3) 让学生了解合力的概念是以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为出发点的,从而初步建立等效的观点(4) 由于要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定量的力的合成方法,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新课引入:提问:1+1等于几?有没有1+1不等于2的时候?即使在算正确的情况下,有没有1N+1N的力不一定等于2N的情形?我们首先学一个概念:合力,你认为:什么叫合力?能自己给它下一个定义吗?新课教学:教材22页,对比图8-1-1(a)和(b)这两幅图有何共性?有何区别?能分别画出这两种情况下桶受力的示意图?你认为这幅图是想告诉你什么?对比图8-1-2(c)和(d)这两幅图又有何共同点?有何区别?能分别画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拉力或推力的示意图吗?你认为:这幅图又是想告诉你们什么呢?(1) 当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2) 逐一分析:上述两种情况合力、分力分别是谁?(3) 从定义中找出关键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什么问题?(4)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现象,能举例吗?(3) 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力可以替代几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 两个小孩 同向 推讲桌 (一个大人单独)(5) 无论合力还是分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合力的大小与分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合力的方向与分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甲乙: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合力的大小、方向间的关系高中时研究丙丁: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2、探究课题: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与合力的大小、方向有何关系?猜想:教材23页实验探究,思考:(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把哪一个器材做为研究对象(3) 两次对比实验必须保证什么相同?作用效果相同怎样保证作用效果相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同画出两种情况下橡皮筋末端所受拉力的示意图,并尝试着标出每个力的大小(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比较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和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能举例?两个大人 反向 推讲桌 (一个小孩单独)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与合力的大小、方向关系怎样?能用课本上的器材来探究?具体怎样做?第一次: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第二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两次实验必须要保证什么相同?教学反思:如果这样做,对橡皮筋受力分析时,那第一次橡皮筋受两个拉力的作用点是分别在橡皮筋的两端,这好像有点不妥,因为教材上的实验和教科版教材的实验都是把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点全部画在橡皮筋的末端。

      而且如果这样,那第一次的实验中两边的钩码数量是否必须要相等?如果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有同学说:拔河比赛时,一端是一个大人,另一端是几个小孩,当处于静止状态时,大人对的拉力和几个小孩的拉力作用效果相同,于是那个大人的拉力就是那几个小孩拉力的合力,对吗?(不对,只能说大人的拉力和几个小孩的拉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利用此例还可讲解: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出现)给数据,请同学们分析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完成教材24页上的填空题思考:1牛的力与1牛的力,其合力有可能为2牛吗?在什么情况下?是否有可能为0牛?在什么情况下?有没有可能为1.5牛?“合力”能找换成”和力”吗?第2课时1、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个概念:合力你能解释“合”的含义,能换成“和”吗?为什么?和:指两个数简单地相加合:指效果相同2、如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完成教材25页:3、4题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一个大小为20N,一个大小为15N,它们的合力多大?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300N,合力的大小是12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多大?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大小为15N,已知其中一个力为10N,试求另一个力的大小为多大?4、判断: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5、思考L1)合力能换成和力?(1)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有几种关系?合力有可能大于分力合力有可能等于分力合力有可能小于分力 请逐一举例(2) 合力与分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6、弹簧的两端同时用20N的力拉它,示数多大?合力多大?实验演示将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上,另一端用20N的力来拉它,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大?所受合力多大第2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2) 知道惯性定律的内容,能区分出惯性和惯性定律(3) 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 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推理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一些惯性现象,在生活中有了实际的体验.因此学生很容易操作\也容易理解教材上的实验.但惯性定律本身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要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同时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学生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时,只能处于静止状态,对这一点的看法往往根深蒂固的,为了突破这一理解的难点,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并通过常见的易产生错误认识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教学理念(1) 惯性现象虽然很多,但惯性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大量具体的惯性现象使学生领悟惯性的内涵(2) 实例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础,教师应多提供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的实质.(3) 引导学生做课本上的实验,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4) 惯性定律本身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要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并通过常见的易产生错误认识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5) 惯性定律的教学本身充满了科学方法教育,教材以知识内容为载体,方法蕴含于其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6)指出惯性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是通过了大量实践检验的.这可能是学生的一个疑点.引入:同学们可能都有个这样的体验,一个很沉的箱子,推它就动,不推就不动能想个办法:让我们推得轻松点吗?(1)加几个车轮 (2)更光滑能想个办法让箱子一直运动下去吗?引出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合理的推理得出来的。

      是一个什么实验?教材26页图8-2-1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看书(1) 该实验中有哪些实验器材?哪个器材是我们的研究对象?(2) 对比三次实验,有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是通过什么措施使它相同?哪些是不同的?(3)该实验我们要观察什么?(4)此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请一位同学演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将会前进得越远2、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思考:如果换用比木板表面更光滑的玻璃板,小车将会怎么样?如果换用比玻璃板表面还要光滑的表面,小车将会怎样?当表面很光滑时,将会怎么样?(物体将一直运动下)3、笛卡尔补充: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会一直运动下去,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会自行加快或减慢?(即快慢不变)那是否会自行拐弯?即:运动方向不变归纳起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为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而不叫伽利略定律?牛顿站在伽利略和笛卡尔两位巨人的肩膀上,考虑到物体除开运动以外,还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将做什么运动?保持静止4、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这些关键的词语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1) 研究对象:一切物体(2) 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3) 结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时候静止?什么时候匀速直线运动?请学生举例: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这说明什么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理想情况5、既然是理想状态,那牛顿第一定律有何意义呢?它正确地回答了力学的中心问题在力学中,中心问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2000多年前,有一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观察到这些现象:用力推讲桌,讲桌就运动,当停止用力时,讲桌就停下来,要想让讲桌一直运动下去,就要一直用力推它,他就根据这些现象得出:(1)力是用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在桌上滑行的小车停止用力后,小车立即停下来吗?小车继续滑行也没有力来维持力是用来干什么?静止 推力 运动静止 摩擦力 运动 (3)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你支持哪种观点呢?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那反过来,如果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必然要受到力的作用怎样理解“保持”两个字的含义呢?静止的想静止,运动的想以那个速度大小、方向不变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个性质我们把它叫做惯性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第2课时1、 请一位同学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它包含了几个大的版块呢?(研究对象、成立条件和结论)物体在什么时候静止?在什么时候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受外力作用之前的那一时刻,如果物体是静止,那它不受力时就静止,如果在不受外力作用之前的那一时刻,物体是运动的,在不受力时,它就以那个速度大小、方向不变地运动下去)2、 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得出来吗?为什么?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呢?在一个什么样的实验下推理得来?在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同一辆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即;三同)为什么?小车滑到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得到了什么结论?(在同样条件下,表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是否也碰到运用这一物理方法得出结论的?(真空铃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