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教师招考!名词解释大全范本.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650224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7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教师招考!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大全 1、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2、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3、发现学习: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4、幼儿的实践活动:是指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5、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6恩物:是指福禄贝尔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即神恩赐之物,它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7、白板说: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8、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9、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10、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1、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幼儿园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13、保教结合: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是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14、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15、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16、幼儿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17、幼儿德育:是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18、幼儿美育: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的能力和情趣的教育 19、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素质的教育 20、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 21、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22、幼儿家庭教育:广义的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狭义的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3、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24、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5、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26、规则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

      27、教学游戏: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把这样的活动称为教学游戏 28、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29、结构游戏:是指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 30、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31、体育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 32、智力游戏: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33、音乐游戏:幼儿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 34、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5、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6、发展性原则:是指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幼儿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7、表象:是事物的具体的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38、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39、转折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 40、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41、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 大作用的时期 42、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4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46、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47、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48、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49、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50、距离知觉:是指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51、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 5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53、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4、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5、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6、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57、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58、注意的分散: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 59、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中去 6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6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62、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63、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64、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65、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 66、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 67、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68、偶发记忆: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69、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70、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71、有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2、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

      74、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5、同化:皮亚杰用语,他称之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指的是主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改造,使之纳入原有结构并使其丰富的过程 76、顺应:皮亚杰用语,称之为“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是指在主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通过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图式来适应环境 77、成熟: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78、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79、自我中心:是在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80、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81、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82、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8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84、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87、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8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组合 89、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90、气质:是一人所持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1、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2、气质“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93、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4、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 95、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96、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97、亲社会行为:又被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