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阿Q自我心理的再审视.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8832226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6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阿Q自我心理的再审视  摘 要:阿Q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民代表,其形象蕴含着深广的精神意义,他梦想成为奴隶一切人的“人上人”,这是阿Q性格里最根本、核心的东西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阿Q的自我心理进行了再审视,并对阿Q家喻户晓的“精神胜利法”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阿Q形象 精神胜利法 人上人思想 再审视    一、阿Q 形象的复杂性    《阿Q正传》诞生以来的80年间,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认为是阿Q的“核心”、“神髓”对《阿Q正传》中的人物解读,对阿Q性格的分析和对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的解读成果很多,近年来,运用叙事学、文化学理论进行解读也大有人在与解读一般文本的方法相比,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解读文本,更需要深入文本进行理解,下面笔者运用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试图对阿Q的自我人格心理进行解读在《阿Q正传》中鲁迅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式的手法来描写阿Q的这种看似荒唐的、怪异的思想,但却有十分深厚的现实基础,具有深刻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魅力,因此阿Q形象才那样深入人心,阿Q的性格特点就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以致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可能是更重要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就成了阿Q形象的同义词。

        可是,若回避大家长期的先入为主,再细读原文,从行为表现上仔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鲁迅某些有关的言论,会觉得阿Q的思想十分复杂,他的性格里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从而导致阿Q形象的复杂性:他“排斥异端”的“正气”、异乎常人的“自尊”、经常有向人发动攻击的冲动,总想压倒别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以及因为能欺凌弱小者而感到自豪、看到残杀革命党感到十分痛快、想到众人跪在他脚下求他饶命感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他“革命”的“所有抱负、志向、希望、前程”  其实精神胜利法是阿Q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不是阿Q形象的根本阿Q精神胜利法不是无端的胡思乱想,其产生是有根源的:由于阿Q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发生冲突,主观欲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只好在想象中用虚幻的胜利来安慰自己,即阿Q的精神胜利就是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要求阿Q的这种主观欲求就是精神胜利法的根源,它是比精神胜利法更深的、更能表现阿Q形象实质的基本性的东西,它和阿Q的一切表现、性格特征都有密切关系    二、阿Q的“人上人”思想    阿Q是经济、政治思想上都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他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他失掉了他的土地和独立生活的依凭,现实处境十分困难。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对此句进行深度剖析:作为封建社会代表的赵太爷是有钱有势的人物,即权势者,而阿Q的思想清楚地说明他所向往的是成为“阔”人,成为高居于一切人之上的“人上人”你”字说明阿Q对人的态度和阿Q的“很自尊”人都应该自尊,但正常人的自尊必须是同时尊重别人,而阿Q的自尊却是异于常人的,他“很自尊”,同时却鄙视一切的人从没有听见他说过别人的什么好话,阿Q根本没有一个朋友,从来不用平等态度对待任何人,说明阿Q身为社会底层的“人下人”,但他梦想翻身上来成为唯我独尊的“人上人”,这种思想才是阿Q性格里最本质的东西  辛亥革命到来时,阿Q追求“阔”、成为“人上人”的思想彻底暴露出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阿Q形象的实质得到最充分的表现阿Q身上集中反映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自己被人凌虐、被人吃又要凌虐别人和吃别人的人际关系的实质,这也是国民性的根本问题  阿Q是奴隶,但他想反过来成为奴役一切人的奴隶主如果他的“抱负”、“志向”得到实现,他就会成为新的统治者,而且其暴虐程度很可能不比旧统治者轻    三、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新时代的影响    如果说“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那么阿Q的主要思想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缺席。

      所谓精神胜利法,即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遭到失败,受了委屈,不能面对现实,很快就忘了失败和屈辱的痛苦,用自欺欺人的办法,反认为自己是胜利者,以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满足作为阿Q性格重要特征的精神胜利法是和他的“人上人”思想有必然联系的阿Q在任何问题上都要显示自己比众人高一等,以满足他“人上人”的心理,捉虱子比赛的情节当然是漫画式的,但如果“假中见真”,透过这种虚构的情节,可以体会到它所反映的艺术真实是深刻的抛开阿Q生存的时代背景,从21世纪人类角度解读“精神胜利法”又是怎样的呢?在当今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常感到工作的重负和心情的压抑,很多人面对现实,无能为力这种状态下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越来越显著面对这种状态,应该审视自身,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但这往往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较长的过程,显然不能及时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所以,人们因某事失利或遭人侮辱时,往往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自己暂时忘记它,或利用幻想,或从环境、机遇等方面寻找外部原因,而不是仅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关于幻想的作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家杜威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失望在幻想里可以变作显著的功业和满意的凯旋,事实上是消极性的,在幻想所构成的意象中将是积极的,行动的困顿在理想化的想象里可以得到巨大的补偿。

      [1]人通过幻想,可以想象令人愉悦的形象、兴奋的图景、满意的情形,主体因此而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和宽慰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们有时还可能会用到忘记、满足等方法自我安慰,而“忘却”不正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大法宝吗?关于精神胜利法所包含的忘记、满足等心理,鲁迅先生的认识尤为深刻:“我们都不大有记性这也无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忆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2]猜想如果阿Q不是因“闹革命”被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没有忘却,没有“精神胜利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便早就不存在了,早就因痛苦压抑而死了  在当今复杂、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适度地使用“精神胜利法”,反而可以使人们更有效地摆脱或减轻心理疾病的干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适度的“精神胜利法”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它虽然不能扩大自我,提高自尊,但能起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使人们有可能从屈辱、压抑、沮丧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实现心理平衡    四、鲁迅与阿Q    精神胜利这种痼疾是在各个阶级身上都存在的,鲁迅为什么要把一个农民作为典型呢?笔者认为这是由阿Q形象的实质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决定的。

      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原本并没有把他作为那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整个国民性的体现(这是鲁迅一再说明的)如果阿Q形象的核心仅仅是精神胜利法,无论用哪个阶级的人做典型都可以,用剥削阶级也许更适合但阿Q形象及《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主要不是表现精神胜利法,而是表现阿Q身为奴隶却想反过来成为奴役他人的主子的思想,当然就应该用下层人民,特别是受奴役最深的人做典型才能表现得充分,下层人民是国家的主体,鲁迅揭示阿Q的这种思想意在暴露国民性的根本问题  总之,阿Q形象的复杂性只是其表面,在深层次上却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统一,也使得阿Q成为中国文学画廊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注释:  [1]杜威:《哲学的改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12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1]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A],李宗英,张梦阳.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中国www.LWlm.Com  [2]周作人.关于《阿Q正传》[N],晨报副刊,1922.3.19.  [3]刘惠.现代社会重压下更需要阿Q精神[J].学问,2009,(3).  [4]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84. 转贴于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