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7504715
  • 上传时间:2022-04-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1.6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阶段特征】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交融的局面六朝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初步奠定了江南经济开发的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佛教、道教思想迅速传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主要表现】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2.经济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白瓷;出现“草市”3.文化(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并称“二王”;钟繇、王羲之对楷书有较大的贡献;出现突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擅长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重点识记】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1)士族: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是以家族为基础、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门阀萌芽于东汉时期,消亡于唐朝末年,影响了中国近800年,期间,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博弈的结果。

      2)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3)士族门阀政治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形成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评价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同时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真题再现】1.(2021天津卷·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答案】D 【解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魏晋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条件,推动书法艺术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故选D项;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实用性减弱,艺术性加强,排除A项;“统一”说法错误,书法流派各异,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

      2.(2021·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B【解析】尚书台最早始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当时只是尚书令,属中朝,是辅佐皇帝的近侍机构,用来制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东汉时期,尚书令扩大成为尚书台,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当时丞相势力旁落,相权发生转移,故选B项;尚书台的设立是为了制约相权和加强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尚书台的职能扩大,体现出行政效率的增强,排除D项3.(2020.7·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据材料“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可知,这并非原作中的内容,应是北宋收录时新增的,说明《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选C项;材料中仅提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被加入了唐代的内容,并未涉及其他朝代,无法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以偏概全,排除A项;据材料“北朝民歌”可知,《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项;《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大量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4.(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贵族私人掌握大量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屯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 C项5.(2020.1·浙江高考·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下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  )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答案】C【解析】材料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故选C项;行书不是由篆书直接演变而来的,排除A项;行书不是由甲骨文金文直接演变而来的,排除B项;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排除D项。

      实战演练】1.(2022·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第五次考试·2)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  )A.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尖锐 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C.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特别是永嘉之乱后豪族庄园经济规模很大,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说明此时土地集中程度高,这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庄园经济妨碍小农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而非人地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需要耕作工具和技术的革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庄园经济与地方割据没有直接联系,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地方军事实力的大小有关系,排除C项2.(2022·安徽省淮北市一模·4)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名士援引《老子》《庄子》来阐释《周易》等儒经,并热衷于探讨“有无”命题,提出了“任自然”的口号。

      这体现出当时(  )A.儒家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 B.思想融合的趋势明显C.形成冲破名教束缚的风尚 D.道教思想的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老子》《庄子》”、“有无”命题、“任自然”等体现了道家思想,而用道家的思想来“阐释《周易》等儒经”,则体现了不同流派思想之间融合的趋势,故选B项;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就确立了,在中国古代这一地位始终没有丧失过,排除A项;虽然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名士崇尚自然和自在,但是他们并没有冲破名教束缚,而且题干中是在讲他们用道家思想来阐释儒家经典,本质上他们还属于儒家代表,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道家思想,与道教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3.(2022·四川省绵阳市二模历·25)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答案】A【解析】由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可知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阶层固化现象逐渐严重,平民阶层不能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遂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说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传统主流文化思想,排除C项;爱国情怀是热爱、维护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情结,材料并未涉及爱国情怀,排除D项。

      4.(2022·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T8联考(湖南卷)·3)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 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 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对比汉武帝时期,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向中原地区内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下,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故选D项;农牧分界线的变化缘于游牧民族内迁,排除A项;唐朝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排除B项;南方是农耕经济,排除C项5.(2022·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 图1描绘的是古代制作古琴的场景,有的人物在断板、制弦、试琴,有的在指挥,合共14人,皆坐于大块的兽皮上,其中一块可见明显的虎皮花纹该图反映了当时(  )图1:东晋顾恺之《斫琴图》(摹本)A.底层劳动群众的辛劳 B.南方商品经济的繁荣C.官营手工业发展水平 D.士人阶层的社会风尚【答案】D【解析】该作品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而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清谈玄学之风盛行,隐逸高士以琴声来寄托遗世独立的情怀,故选D项;“皆坐于大块的兽皮上,其中一块可见明显的虎皮花纹”表明该作品描绘的是文人学士,人物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雅,而不是底层劳动群众,排除A项;文人学士制作古琴展现士人遗世独立的情怀,不是商品,排除B项;官营手工业是指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6.(2022·四川省德阳市一模·5) 投壶是春秋时期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由于只取“射礼”中繁杂程序的一半,舍去了“武”的内涵,使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进一步娱乐化,出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法,连妇女也参与其中投壶的发展(  )A.得益于政治局势的稳定 B.导致了尚武精神的消退C.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D.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答案】D【解析】由材料“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进一步娱乐化,出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法,连妇女也参与其中”可知投壶从贵族宴饮的礼仪发展为民间普遍流行、妇女也可参与的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