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哲学观点集合.doc
3页错误的哲学观点、古代名言的哲学思想以及寓言名言所涵盖的有关哲学原理1、 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2、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 本原,唯我论3、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当作本 原和创造者,宗教创世说4、 形而上学不变论: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5、 相对主义诡辩轮: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6、 机械论: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7、社会达尔文主义:用单纯的生物运动来说明社会运动8、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9、 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可变性,相对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1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对象或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主体会有不同的反应11、 诡辩论:离开事物真实联系,抓住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的联系抹杀转化的条件,空谈对立面双方的转化12、 形而上学思想特征:把世界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即成事物的集合体,否认矛盾转化把事物当成是死的、凝固的东西13、 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往往导致宿命论14、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15、 有两、有对、有耦:说明事物普遍存在着矛盾16、 相反相成、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作用。
17、 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用~~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和处理矛盾18、 中庸之道:就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方法论19、 宋人卖酒:世界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其因果关系原理20、 朝三暮四: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数量的增减,一种是排列组合的变化2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机械界定论的观点,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22、 毕尔生说,必然只属于概念世界: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23、 黑格尔认为必然和偶然是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它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其贡献;但他视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 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这是其错误24、 拔苗助长:违反了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25、 刻舟求剑:违反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剑掉水中,剑静舟动,用静止的态度看待剑,必然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6、 守株待兔:违反了事物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兔触株而死是一种特殊现象,不能把其绝对化,当作具有普遍性的规律27、 澄子寻衣:主观、片面性,根据个人主观愿望,片面孤立的区理解事物,人变与不变,有主观主义片面性错误。
28、 邻人找羊:找羊而不是找路;比喻事理复杂多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就会犯错误29、 郑人买履:本末倒置,机械思维、形而上学,把量好的尺码当作事物的本质,混淆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绝对化了形式、手段,犯了形而上学错误30、 塞翁失马:矛盾的转化;事物的辩证、矛盾的统一31、 画蛇添足:无视事物的本质;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32、 按图寻骥:相对性:把相对的具体的真理绝对化,局限于固有的认识,就会反教条主义错误33、 狐假虎威:本质与现象、认识的直观性;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34、 五十步笑百步:现象是多变、有差异、多样的,但本质是不变的稳定的二者皆逃兵35、 一目捕鸟:分割个体与整体,看问题把局部作用夸大并绝对化,贻害无穷36、 孔子辨日大小:感性、主观与理性认识:局限于感性、直观的认识,未能上升到理性高度37、 非君子之道也:本质、质与量的关系:本质上“非君子之道”不变随量的变化而改变,事物的本质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混淆质与量的区别38、 荆人寻弓: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具体中有一般,一般富于具体;人之认识总是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抽象理性39、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
40、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41、 言辩而不及:相对性与绝对性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事物与认识的相对性,从而得出不可知论结论42、 白马非马:区分了他们之间的差别,但有绝对化了这种差别,看不到座位共性的马43、 和羹尝饭: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不到事物的变化,用老眼观看问题44、 公孙绰起死人:混淆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把特殊性加以绝对化,犯了机械、形而上学毛病;无视事物的本质区别45、 齐晋相与战,亡戟得矛:事物具有多样性;认识总是具体化、变化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条件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结论46、 高阳应的雄辩:偷换概念,主观片面性,违背事物客观规律47、 楚人渡水袭宋:河水会涨回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的48、 麟与麟:前者同语重复,是从概念到概念陈述49、 邯郸学步:应该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去认识世界50、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之下矣认为有两个认识的来源,先天自生的和后天习得的51、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同 50 观点,倾向于唯心52、 荀子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同上,倾向于唯物53、 孙中山的人类进化三个时期:揭示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
知和行的关系是先知后行,以行求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知—行孙中山的执 行官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54、 斯宾诺莎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理观念为依据:波格丹诺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二者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管范围 内寻找真理的标准55、 乡人疑斧: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56、 轮扁造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2、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57、 南辕北辙:认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同时人的行为具有目的、规律、方向性,但是,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也达不到目的58、 孔子的“知人不易”:感性的相对性、认识的相对性;认识的曲折性59、 引婴投江: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淆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60、 傅马栈最难:机械的思维方式,看不到曲与直的辩证关系,看不到人的能动、实践的改造作用61、 犬马最难画:人所知、可见不能作为难画的理由62、 画鬼最易:忽视想象力在认识中的地位63、 轮人与匠人,中规中矩:看到了认识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但片面、孤立抬高了认识的主观性和能动性64、 断狗腿,捉耗子:事物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就会变现为不同的功能、关系与特征。
65、 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而且认识必然要求超越经验性与直观性,上升到理性认识66、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世界具有同一性,慧能的说法具有合理性的一面,看到了认识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片面性在于,否定人之认识是对外在客观事物 的一种反映67、 庄子惠子“鱼之乐”之争:揭示出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还揭示了,一旦把认识的相对性与主观性加以片面化、绝对化,必然走向极端,就会成为诡辩论或不 可知论68、 大小蛇迁徙:人的认识,需要透过现象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