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混凝土桥梁裂缝正版.doc
14页. . . 浅析砼桥梁裂缝种类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容易开裂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0.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我国现行公路、铁路、建筑、水利等部门设计规均采用限制构件裂缝宽度的办法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本文所讨论的仅指后一类裂缝关键词:桥梁 裂缝 种类 成因 防治措施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
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于未然的作用二、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 实际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一、)荷载引起的裂缝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与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1、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 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2、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例如两铰拱桥拱脚设计时常采用布置“X”形钢筋、同时削减该处断面尺寸的办法设计铰,理论计算该处不会存在弯矩,但实际该铰仍然能够抗弯,以至出现裂缝而导致钢筋锈蚀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经常在跨根据截面力需要截断钢束,设置锚头,而在锚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因此,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 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拉、劈裂、剪切性质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完善,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例如现在对预应力、徐变等产生的二次应力,不少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确计算,但在40年前却比较困难。
在设计上,应注意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当不能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对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根据结构不同受力方式,产生的裂缝特征如下: (1) 中心受拉裂缝贯穿构件横截面,间距大体相等,且垂直于受力方向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之间出现位于钢筋附近的次裂缝 (2) 中心受压沿构件出现平行于受力方向的短而密的平行裂缝 (3) 受弯弯矩最大截面附近从受拉区边沿开始出现与受拉方向垂直的裂缝,并逐渐向中和轴方向发展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间可见较短的次裂缝当结构配筋较少时,裂缝少而宽,结构可能发生脆性破坏 (4) 大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少的小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受弯构件 (5)小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多的大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中心受压构件 (6) 受剪当箍筋太密时发生斜压破坏,沿梁端腹部出现大于45°方向的斜裂缝;当箍筋适当时发生剪压破坏,沿梁端中下部出现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缝。
(7) 受扭构件一侧腹部先出现多条约45°方向斜裂缝,并向相邻面以螺旋方向展开 (8) 受冲切沿柱头板四侧发生约45°方向斜面拉裂,形成冲切面 (9)局部受压在局部受压区出现与压力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条短裂缝 (二、 )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 年温差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例如拱桥、刚架桥等我国年温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月平均温度的作为变化幅度考虑到混凝土的蠕变特性,年温差力计算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应考虑折减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
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骤然降温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日照和骤然降温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或参考实桥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考虑折减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米)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部温度很高,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预制T梁之间横隔板安装时,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采用电热拉法拉预应力构件时,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试验研究表明,由火灾等原因引起高温烧伤的混凝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随之下降,混凝土温度达到300℃后抗拉强度下降50%,抗压强度下降60%,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80%;由于受热,混凝土体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砼表面或温差变化较里的砼结构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中,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砼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砼的炭化降低砼的抗冻融、抗疲劳与抗渗能力等 2、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砼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砼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拔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砼的浇筑温度六是在砼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砼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七是加强砼温度的监控,与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八是加强砼养护,砼浇筑后,与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应延长养护时间,保证砼表面缓慢冷却。
(三、)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自生收缩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1、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1)水泥品种、标号与用量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例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 (2)骨料品种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含水量大收缩越大 (3)水灰比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