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车故障应急处理办法.doc
8页货车故障应急处理办法一、 滚动轴承热轴(一) 发生热轴的原因1、轴承零件损坏(1)滚子破碎或局部缺损(2)滚子或滚道剥离(3)滚子球基面和挡边引导面擦伤(4)内圈破裂或松动(5)保持架磨损或断裂(6)密封罩松动及橡胶油封脱位2、 轴承附件故障 (1)轴端螺栓松动(2)后挡松动(3)通气栓遗失(4)承载鞍与轴承外圈配合间隙不正确(5) 承载鞍与前盖、后挡碰撞、摩擦3、润滑状态不良 (1)轴承油脂过多或过少 (2)内部油脂变质4、检修工艺不彻底 (!)轴承清洁度不高 (2) 轴承游隙选择不当5、转向架技术状态不良 (1) 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相差过大 (2) 同一轮对轮径差过大(3)车轮踏面擦伤、剥离 (4)轴承与导框间的轴向间隙过大(二)故障检查判断1、 检查判断轴温滚动轴承的轴温,主要由滚子与内外圈滚道间的滚动摩擦、滚子与保持架间的滑动摩擦、滚子端部与内圈档边间的滑动摩擦、以及滚子与润滑脂间的摩擦等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同时还与轴承上的载荷、运行速度、线路状况、气温、风速、连续运行的时间及阳光照射等因素有关轴承的温度直接反映着轴承的运行状态,温度正常表明运行良好,温度过热则反之检查轴温应于列车停站后立即进行,运用货车无轴箱滚动轴承“七步”检查法(听、看、摸、捻、转、诊、监) ,对其进行认真检查。
发现其内部破损故障的明显外观症状,是防止其内部故障的重要方法以手或测温仪检查轴温时,检查位置应以轴承外圈外径下部为准,不应在前盖、后挡、密封罩处,这是因为它们在橡胶油封的摩擦下,特别是新组装后其温度比轴承和承载鞍处高的多的缘故新轴承在运用初期处于饱合阶段,一般轴温都比较高,但轴承温度与外界大气温度之差最高不应超过 70℃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轴承温度比大气温度高 10~30℃左右若以速显示快速测温仪测量,轴承温度高于外温 40℃以上或手摸轴承外圈不能停放 2s 左右时,均视为轴承过热货车无轴箱滚动轴承轴温计算公式:正常温度 T-t ≤ 40℃ 微 热 T-t ≤70℃ 强 热 T-t >70℃式中 T--实测轴温温度 t--外界大气温度对于行包快运棚车(K2 转向架)和 X1K 集装箱快运平车,绝对温度不超过 80℃(实测温度) ,相对温度不超过 55℃,如超过上述温度时,才视为轴承过热须甩车处理2、检查轴承外观状态(1) 承载鞍与轴承零件摩擦、碰撞检查承载鞍状态时,应注意观察承载鞍是否正位,与前盖、后挡或密封罩有无摩擦、碰撞若发现承载鞍或轴承零件发生非正常的移动,即表明承载鞍与轴承零件有摩擦、碰撞的可能。
2)轴承外圈裂损检查外圈时,注意检查外圈边缘有无裂损若发现外圈边缘有横向黑道,可使用检点锤轻敲,敲击时出油者即为裂损3)轴端螺栓松动检查轴端螺栓状态时,注意检查有无松动或丢失,防松片止耳是否被扳平用检点锤轻敲螺栓头部,有异音者为松动4)前盖凹陷、变形检查前盖状态时,注意观察前盖是否凹陷、变形若发现前盖有碰伤痕迹,即为变形5)后挡松动检查后挡松动时,注意检查后挡与车轴防尘板座配合处有无相互转动现象用检点锤轻敲后挡,若发出与车轴防尘板座离体的“噼啪”声音,即为后挡松动6)密封罩松动、变形检查密封罩状态时,注意检查密封罩是否松动、变形若发现密封罩与外圈配合不密贴而发生相对转动即为密封罩松动;若密封罩有磕碰痕迹、不圆或凹陷则为变形3、检查润滑状态(1) 判断油脂漏泄程度无轴箱滚动轴承在运用中的润滑状态检查,主要是根据油脂的漏泄情况来判断其漏泄程度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漏泄:a、 渗油: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漏泄情况,若发现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有少量的油迹,而且油迹比较干燥即为渗油b、漏油: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漏泄情况,若发现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有大片的油迹,擦去油迹和尘砂,可看到配合缝隙的油迹比较湿润,同时,在密封罩上或前盖、后挡的外缘内面有油迹和尘砂积聚即为漏油。
c、 甩油: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漏泄情况,若发现密封罩、前盖、后挡上有大片湿润油迹,而且污染了承载鞍、侧架、轮辐或车底架等,并在其上有油滴积聚即为甩油2) 鉴别外溢、变色油脂铁道车辆滚动轴承用 2 号防锈极压锂基脂,正常时为淡黄色,但混入异物或油脂变质后,会使油脂劣化,以至运用中外溢、变色因此,轴承润滑状态还应通过鉴别外溢、变色油脂来判断a. 混砂: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并在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有砂粒,手捻油脂有颗粒状感觉即为轴承内部混砂b. 混水: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 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油脂乳化变稀,呈乳白色或棕红色即为轴承内部混水c. 混金属粉末: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 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油脂呈黑灰色,手捻油脂有颗粒状感觉即为轴承内部混金属粉末4、检查轴承的旋转灵活性转动轴承检查其灵活性时,应先用千斤顶顶于侧架导框处起轴前,压轮器轴身与中梁,以防起轴时车轮随之抬起,然后用长 100mm 以上、直径 14mm 以上的 U 形卡子插入侧架小圆孔内,用 U 形销一边挡住承载鞍而不下落,或用长 150mm、厚 15mm、宽 25mm 的楔铁打入承载鞍和侧架导框处,使承载鞍与顶起的侧架一起上移,起到承载鞍与轴承离开为止。
检查时,以手转动轴承外圈观察其旋转是否灵活,有无异音和卡滞现象正常的轴承以手转动时是灵活的,手感圆滑无声,无卡滞和异音反之为异常1) 轴承内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过甚以手转动轴承,发出轻微的、均匀的“哗啦哗啦”声是正常的,这是滚子离开负荷区(轴颈上面) ,落在保持架横梁上发出的声响,每转一周音响是一致而连续的当轴承内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过甚时,将有滚子冲击保持架横梁的有规律的冲击感和比较大而清脆的“哒哒”声2) 滚子和滚道剥离、卡伤轴承内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子的滚动面上一旦出现剥离、卡伤,由于滚动面上有损伤及掉落的金属碎末,轴承的滚动不会灵活自如,而且每转至剥离、卡伤处有卡滞现象同时还有间隙的“空空”振感,此种现象多为滚子或滚道局部剥离、卡伤3) 滚子或保持架破碎当滚子或保持架破碎时,根据其破碎和散乱的程度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旋转不灵活性,直至难以旋转兼有零乱无规则的振感或声音以手转动轴承,若转动不自如或根本转不动时多为滚子或保持架破碎4) 轴承内部锈蚀或存有异物当轴承内部锈蚀或存有异物时,以手转动轴承,就会出现异声或卡滞现象5) 轴承内部有辗皮以手转动轴承若发出“沙沙”的干摩擦声,而且稍有颤抖的感觉此种现象多为轴承内、外圈滚道面或滚子的滚动面辗皮。
6) 后密封座划伤轴颈以手转动轴承,若旋转轴承有阻力并发出摩擦声时,多为后密封座划伤轴颈5、测量轴向游隙(1)用磁座百分表测量检查轴承的轴向游隙时,应转动轴承,看其转动是否灵活转几圈后,首先把磁力表座吸在轴承外圈某一位置上,使百分表测头触到前盖或轴端螺栓端面上,然后记下表盘指针所在的刻度位置并将其作为零位用双手沿轴向推轴承外圈到向里边的极限位,记下表盘指针顺时针显示的数值;再拉轴承外圈到向外端极限位,记下表盘指针逆时针显示的数值,两数值之和即为该轴承在压装状态下的轴向游隙其游隙值不应大于 0.75mm2)用钢板直尺测量检查轴承的轴向游隙时,在无磁座百分表情况下可用钢板直尺测量其测量位置应以轴承前盖内缘为基点至外圈端面间的间隙测量时,用双手沿轴向推轴承外圈到向里边测量,再向外拉外圈测量,用推时测量的数值减去拉时测量的数值即为该轴承在安装状态下的轴向间隙6、测量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测量无轴箱滚动轴承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时,应将梯形塞尺伸入到承载鞍导槽与侧架导框之前后、左右各间隙处测量,然后把前后、左右之间隙尺寸分别相加即为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其前后间隙不应大于 9mm,左右间隙不应大于 12mm。
(转 k4 左右为 14mm;尺寸均为原型)7、测量车轮踏面擦伤、剥离(1)测量车轮踏面擦伤深度可用第四种(llj-4a)检查器测量其深度,方法:移动踏面圆周磨耗尺框,和踏面圆周磨耗测尺,使踏面圆周磨耗测头对准踏面擦伤最深处,并紧固踏面磨耗尺框紧固螺钉,读取踏面圆周磨耗尺上面刻线与踏面圆周磨耗尺框刻线相重合的数值,做好记录,然后沿车轮圆周方向移动主尺,测量同一圆周未擦伤部位的踏面圆周磨耗深度,两个量值的差值,即为踏面擦伤深度滚动轴承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1mm2)测量车轮踏面剥离长度用 4a 检查器轮辋厚度测尺外刻线在踏面剥离处沿圆周方向进行测量计算时,两边宽度不足10mm 的剥离尖端部分不计算在内;长条状剥离其最宽处不足 20mm 者亦不计算在内滚动轴承车轮踏面剥离长度:一处不大于 50mm;二处(每处长)不大于 40mm三、现场应急处理无轴箱滚动轴承的运行条件比较好,发生热轴故障也比较少,但因转向架、轴承零件及附件强度、结构的缺陷或检查、维修工艺不当,导致轴承零件损坏而产生高温热轴的故障现象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热轴故障表现为车轮转动不灵、有异常响声、车轮与钢轨间发生滑动而出现火花等列车中发生热轴故障时,应使列车立即停车,进行检查确认。
经司机、运转车长共同检查确有热轴故障时,还需进行摘车并通知车辆调度派列检人员处理滚动轴承热轴故障在运行途中难以处理,只有甩车更换轮对其需用工具、材料和作业程序标准见表 1表 1 更换滚动轴承轮对1、工具、材料序号 名称及说明 数量 序号 名称及说明 数量1 油压千斤顶(50t) 2 台 11 无轴箱滚动轴承轮对 1 条2 油压千斤顶(16t) 2 台 12 油压千斤顶底垫垫木 4 块3 安全铁支架 2 个 13 防滑垫木 数块4 止轮器 4 只 14 木楔 1 个5 手锤(1kg) 1 把6 活扳手(300mm) 1 把7 钩引 1 个8 劈销器 1 副9 红旗 1 面10 承载鞍 1 个2、作业标准序号作业程序 作业方法 质量要求1 防护 1、插设防护信号2、关闭截断塞门3、排出副风缸或工作风缸的压力红旗展开、插设牢靠、位置正确2、先关门,后排气,要彻底3、缓解阀木楔要插牢2 分解 1、卸下上拉杆开口销及圆销2、在需要换轮对之相对转向架的车轮前后安放止轮器3、于不良轮对之枕梁两端起千斤顶,并安放安全铁支架4、待车底架起升高度至转向架能推出时,停止起升千斤顶活塞,将千斤顶安全螺母旋至停止状态5、将故障转向架推出车体之外,并与车体间留有更换轮对的距离6、在不良轮对之相对车轮前后安放止轮器7、于不良轮对一方之两侧架底部起升千斤顶,同时将承载鞍与侧架卡住8、待千斤顶起升高度至轮对能从侧架推出时,停止起升9、推出不良轮对10、 使用起重机吊将不良轮对吊出线路1、使用千斤顶时重心找稳、底座要平稳2、起升时,千斤顶不得倾斜,活塞行程不得超过安全线3、下降时,应确认起重物支撑稳妥后,再缓慢松开回油阀4、两台千斤顶同时作业,应同起同落、呼唤应答3 组装 1、安放好良好轮对2、将良好轮对推向侧架轴箱导框内3、落下两侧架底部的千斤顶,使承载鞍与轮对、轮对与转向架恢复正位4、撤出两侧架底部的千斤顶及止轮器5、将转向架推向车底架与车体恢复正位6、撤除安全铁支架并降落千斤顶,使上下心盘吻合,旁承间隙符合规定7、撤除千斤顶及止轮器8、安装上拉杆圆销开口销良好轮对质量须符合站修规定:1、轮对型号一致2、车轮直径之差(1)同一转向架不大于 25mm(2)同一车辆不大于 50mm(3)轮对内侧踞三处最大差不大于 3mm4 恢复 1、开通截断塞门2、撤除防护信号注:1、4 人作业2、使用工具应放归原处二、车辆车轴折断(一)发生断轴的原因滚动轴承车轴在运行中发生切轴,通常分为由于燃轴后轴颈发热变形而引起的热切和因车轴材质疲劳、锻造缺陷或残存旧裂纹所引起的冷切。
1 热轴原因(1) 车辆制造、检修质量不高;(2) 轴承检修工艺执行不好;(3) 轴承故障:a. 滚子破碎或局部缺损; b.滚子或滚道严重剥离;c. 滚子球基面和挡边引导面严重擦伤;d.内圈破裂或松动;e.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