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pdf
94页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空间战略研究 作为内陆川南地区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地位的中 心城市,宜宾,在国家与区域战略布局中一直具有特殊地位,也 是当前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支 点,以及四川省“两化互动”新型发展的着力点 近年来,宏观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内陆地区在国家转 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极大提升,因此,这个特殊时期,正 是宜宾成立地级市十五年之后需要进行反思与展望、制定新目标、 探索新途径的关键点 通过本次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宜宾发展的阶段性任务, 为总体规划纲要工作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4月1日第一阶段汇报后开展的具体工作: 总结提炼该阶段性工作内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和要求对该阶段工 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对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强化区域分析(尤其是宜宾在川南城镇群的 综合比较分析)、明确发展目标和功能,提出总体战略和空间策略,就 中心城规划布局模式进行深化研究,并同步推进总规专题编制 与市领导、规划局、省建设厅充分沟通交流,推动战略及总体规划的编 制5月12日至13日,项目组在宜宾市开展补充调研工作,并与市规划 局对接。
5月14日,市长带领下与省建设厅主管领导就本次宜宾总体规 划编制期限、宜宾县城的总规报审等问题进行了汇报沟通5月28日, 在北京向规划局领导汇报最新推进情况 向院主管领导多次沟通交流6月6日,向院主管领导、总工进行技术汇 报交流,并在会后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完善 第一阶段基本认识第一阶段基本认识 (1)发展基础与成绩 宜宾虽地处内陆丘陵地区,位于核心城市圈边缘,发展先天条件欠先天条件欠 缺缺,但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成就突出,经济地位日趋重要经济地位日趋重要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川滇黔结合部第一;工业总产值超绵赶德,工业效益全省 第二;城镇化城镇化快速推进, 近几年年均2.3个百分点,高于川南各市 (2)外在要求与使命 国家与区域战略国家与区域战略强调“模式转型模式转型”,注重富民发展、生态发展 四川省战略四川省战略强调“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新型发展 , (3)内在特征与问题 城市功能发展:城市功能发展:由于建市较晚, “弱中心、弱腹地、弱联系弱中心、弱腹地、弱联系”相互 制约,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难以落实 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行政区划所限,城区长期处于狭窄空间发展,用地 门槛重重,功能疏解难度大,未来发展面临跨越选择,挑战巨大。
第一阶段基本结论第一阶段基本结论 在前期对宜宾特征与问题、机遇与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规划提出 初步发展定位与战略思路,对空间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汇报 和讨论,在总体战略思路和三方面重点内容总体战略思路和三方面重点内容达成一些基本共识 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统筹区域 走特色城镇化道路强化特色 沿江拓展,东进西优空间组织 转型提升的总 体战略思路 在“两化互动”新型发展的引领下, 推动城市生态、生产和生活 “三位 一体” 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 宜宾再认识 目标与定位 曾经作为四川工业基地的宜宾 能在本轮转型发展中发挥什么 功能和作用? 在新一轮轮竞争中,如何全面 提升和突出自身特色功能? 如何进一步促进空间的集约、 生态、高效使用? 如何将城市功能与空间资源进 行匹配,构筑未来生态、空间、 产业和交通等总体格局? 总体战略 差距与挑战 面向功能提升的战略 空间策略 空间问题 空间发展总体策略 发展目标 重点空间的构建与推进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方案 在一个外部要求不断提高, 而内在战略性资源缺乏和发展动力不足 的背景下,城市用地拓展又遇到瓶颈,原有工业化拉动模式将难以为继, 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都面临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重挑战。
将国家区域战略要求同自身特色结合,走新型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本次汇报汇报的提纲与重点:的提纲与重点:双重挑战下的战略思考双重挑战下的战略思考 一、宜宾再认识一、宜宾再认识 从政策优势、经济基础、保障 条件、资源特色、交通地位、 区位潜力等六方面加深对宜宾 未来发展地位的认识 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从“打基础”到“提升发 展”阶段,国家政策投放和要素投入加强 成渝经济区:对沿长江产业和城镇带价值的认 定,从边缘走向开放性节点 乌蒙山扶贫攻坚:保障民生、产业带动、跨区 域协作、全方位开放,腹地获得提升间接推动 宜宾城市发展国家投入促进发展要素集聚 (如落地电 等),宜宾也有部分促进 乌蒙山片区分布 成渝经济区打造国家经济发展第四极 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冀 成渝经济区 8 1. 多重政策叠加,提供更高发展平台 2. 综合实力领先,具备先发基础 经济规模总量大、趋势快川南首位 工业基础优势突出领先川南,高于绵阳,紧 追德阳 财政收入和投资能力强2010年财政收入55.6 亿,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川南第一 直接腹地(市域)人口多户籍(539万)和常 住人口(447万),川南第一 各市GDP占全省比重 0200400600 自贡 内江 泸州 乐山 宜宾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 2010三次产业总量(亿元) 3. 资源组合优势明显,跨越发展保障有力 能源:煤炭储量43亿吨、年开发量 1800万吨,均为全省第一。
四川省最 大的水电、火电生产基地 水资源:金沙江、岷江等过境水资源丰 富,在增大城市供水能力后可满足用水 需求目前,总用水量约14亿立方米 0 20 40 60 80 100 120 乐山宜宾泸州内江自贡 自产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名称50%75%95% 过境水资源 总量 金沙江404388363 岷江159148128 长江807646618 地表径流量3.872.932.48 总计1373.871184.931111.48 宜宾市地表水资源可供给量表 ( 亿立方米) 4. 高端功能要素齐备,时代竞争能力强 项目宜宾内江自贡泸州 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21 省级5214 旅游区国家4A级211 地质公园国家级11 森林公园国家级11 省级12 历史文化 名城名镇 国家级2123 省级3243 文保单位 国家级854 省级351510 合计583127 在知识经济和消费经济主导,内需扩大的时代背景下, 新一轮内陆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资源、文化、模式创 新 宜宾文化多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交融, 中国李庄 拥有品牌、旅游、生态等多种资源:“五粮液” 品牌, 四川盆地边缘“世界遗产” 资源带上的旅游节点。
长江 上游生态屏障、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地区 5.交通设施升级,推动枢纽地位提升 长江经济带、 成渝经济区、 攀西-六盘水 能矿资源富集区交汇的边缘战略节点 成贵两广-沪渝昆东盟“X”型国家内陆开 放通道节点,四川省东向(美国、日韩、 台湾)和南向(东盟、香港、印度)国际 贸易水陆通道的重要门户节点 四川省进出口地区(万美元) 具备“通道节点”到”门户枢纽”的成长潜力 国家和区域干线通道建设,使宜宾与区域核 心城市的双向联系日益加强 长江港口资源在西南内陆对外开放和扩大内 需格局中作用突出,未来,随着宜宾港口作 用显现,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还有较大发 展空间 1小时 宜宾 重庆 成都 昭通 毕节 黔中 滇中 北部 湾 珠三 角 泸州 内江 2小时 4小时 4小时 重庆 成都 宜宾 乐山 攀枝花 泸州宜宾 毕节 昭通 六盘水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出海通道 高/快铁 规划研究的高/快铁 普铁 规划研究的普铁 5.交通设施升级,推动枢纽地位提升 铁路通达周边城市1小时圈 与成渝联系高速公路网络 川滇黔交界地区主要 城市规划铁路网络 城镇组织关系模式图 6. 独特区位和腹地,蕴含自主发展机会 独特区位:宜宾处于成渝经济区边缘 ,同时处于两个核心城市直接腹地边缘交 汇点(直线距离200km+,高速通行时间2-3h),具有较独立的发展空间,有 机会形成相对更完善和更综合的区域功能,并成长为成渝次区域(川南城镇群) 门户和中心城市 川南腹地: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较强, 全省第二强经济区,地位日益重要 攀西-六盘水腹地:是钢铁矿、成品钢材 、钒钛制品等装备制造原料以及煤炭富 集区,腹地的争取,对宜宾发展现代装 备制造意义重大 6. 独特区位和腹地,蕴含自主发展机会 川南GDP占比全省 2010年部分指标对比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二、发展目标与定位 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机遇和潜 力的分析,宜宾理应在未来区域格 局中发挥更大作为 ,谋划更为长 远的发展目标和功能框架 1. 重新审视既往规划目标 (1)1998版总规目标:较全面,但特色和针对性不足 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经济发达、城乡一体、商贸繁荣、社会稳定、 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集交通、商贸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型山水 园林城市 (2)2008版总规目标:体现了特色,但区域职能体现不足 把宜宾建设成为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文化名城和以世界级综合能源服务 基地为特色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和现 代化大城市。
(3)成渝经济区规划:强调工业基地和交通等专项职能,城市的综合 性功能体现不足 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以上目标更多的是基于现状格局和显性优势,偏于强调产业发展,支 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性功能目标弱化 川南城市目标和功能定位比较 泸州:强调服务职能;自贡:强调高新技术;内江:强调产业功能 泸州自贡内江 四川省及毗邻区域通江达海的综合交 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口岸 机械装备制造、盐业深加工生产和特色化工基 地,重要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面向成渝、辐射西部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 纽 四川省及川渝滇黔毗邻区域商贸物流 中心 川南生产和生活物资枢纽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成渝商贸物流中心 四川省及川渝滇黔毗邻区域文化会展 和现代服务中心 川南服务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川渝滇黔毗邻区域文化和生态旅游休 闲组织中心 自贡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示范基地 川渝滇黔毗邻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中国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基地西部电子元器件生产及研发基地 西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成渝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川渝滇黔毗邻区域教育培育产业基地 四川特色优质农果生产加工基地 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新发展目标:中国酒都,长江首城,蜀南门户,人居典范 立足川南、辐射滇黔、特色突出的门户型中心城市 目标导向:全面提升,突出特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拓展腹地和 市场,从“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等专项功能向综合功能拓展。
区域 成渝:借势、借市,对接国家增长极和内陆开放门户,加强特色服务,承接功能转移; 川南:借力,加强分工合作,促进优势整合凝聚,推动综合性区域功能提升; 滇黔、攀西:借料,集聚优势资源,发展链顶产业; 特色 整合名江、名城、名酒、名镇、名人、名地、名企、名产 等地域性和标志性人文及自然资源,做 优做足特色,抢跑新一轮内需和消费经济发展 门户 完善水、铁、公、空“四港”联运体系和对外集疏运网络,推动城市贸易、金融、会展等对外开 放和商务流通功能成长,带动区域生产成本降低,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中心 完善居住、商贸、科教、医疗等基本服务功能,壮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极化中心城市;重点培育物流贸易、科技创新、商务会展、旅游集散、生产组织等区域服务中心 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城市 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三化联动”,打造功 能综合、特色明显、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平台,参与区域竞争,带动城乡发展 功能定位: 区域门户功能 长江上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