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doc
6页浅谈小学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纵观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各种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无不体现出“创造”的主题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尽管创造性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独立的创造性课程或思维课程进行训练,但最有效的培养方法是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既将创造性训练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教学是指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各种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学习的教学活动因此,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首要任务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普通音乐爱好者。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喜欢音乐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生动有趣的情景、形式和活动内容,并且能够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动,去玩,去实践!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在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四肢的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走进音乐中去,让学生喜欢音乐 例如,创造简单的乐器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并且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造乐器有的同学在易拉罐或酸奶盒里放上沙子做沙锤;有的同学在小纸盒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也有的同学拿几根铁棒做打击乐器;拿高高低低的瓶子摆成一排,然后他们能吹出让你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时他们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是那样的活跃,让你耳目一新 其次,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所以要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大胆尝试,勇于表现,让学生初步参与创造、体验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课改教材下册《森林小卫士》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兔”的头饰,跳了几个舞蹈动作,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小兔子,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们根据歌曲内容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动作,全班载歌载舞,马上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了,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集体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意识 二、运用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创编能力,让学生理解音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二册教材中有很多课都是要求用声音编织故事的活动课,是有完整的情节的如《龟兔赛跑》《小白兔盖新房》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创作表演自己编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记忆 另外,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也是很好的做法,这样就能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
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在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 在中、高年级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例如:我在一节音乐活动课上,让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教师选好的音乐自由的律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做出与所听音乐相符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或重重跳2)踮起脚尖轻轻跳3)单脚跳 4)跺脚 5)走步 6)爬行7)假睡8)来回张望等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以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运用音乐 音乐创造是在学生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完成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教师让学生带创造性的即兴式“旋律接龙”,如果学生不懂基本乐理,不会识谱和旋律的话,我们要怎样进行即兴创造呢?所以,学生要懂得和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中的许多音乐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例如:在低段的节奏教学中,一些节奏训练是很简单的,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掌握其基本特点和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创编节奏和创编表演的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第5册教材《铃儿响叮当》中,我请一名学生扮圣诞老人,戴上红帽子,挂上假白须,再披上红衣服请其他同学唱圣诞歌,唱完一遍,“圣诞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件礼物(需教师事先准备好玩具),然后让“圣诞老人”请一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由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动物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鸭叫X X X;小狗叫X X;小牛叫X—;小猪X X等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专项游戏,像“猜猜谁在敲”,先找4名学生分别用4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代表这4种小动物,然后请其余同学闭上双眼后让4名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在后4名学生逐个敲击乐器,让其余学生分辨节奏,分辨角色,分辨位置,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还能提高学生迅速的反应能力、灵活多变的能力另外,像节奏卡农,节奏歌谣,都是训练学生的好方法,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掌握音乐知识,并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即兴创作的能力。
创造是人固有的本质力量,教育对个体“创造力”的推动并不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创造,而是重在让学生去创造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将“创造性发展价值”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并将“创造”作为一个教学领域,纳入内容标准,显然是基础教育教学中急待探索和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我们也不能一股脑儿地进行创造力的培养而误入了培养教学中的误区 1、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做出音乐决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思索、探究教师应该改变或尽量减少采用“标准答案”,不用或少 用“统一标准”,不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而是为学生思考、思索、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诱导 2、要为学生思考、思索、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诱导,教师的“提问”就是必由之路像“你喜欢这首歌吗?这个曲子好听吗?”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余地,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所提的问题应该也是完全不同,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固定模式,这种“度”与“分寸”的把握就必须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了 3、不要忽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为为它是“创造”的前提忽略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既不利于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审美以及个体音乐能力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它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不能光凭老师的提问、引导、诱导和学生的思考、思索、探究,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那么学生是难以有真正的音乐创造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的教学模式里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尝试,改变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把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思考、思索、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诱导,同时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并且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造教学的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