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912279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杠新”(作者:方以启 发表时间:2014年“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意识对象观实践an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 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并肯定了后者的根源性作用;马 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包括费 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意识对象观上发生 了变革,确立了新的出发点——实践,形成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哲学 路线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他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到黑格尔主义再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直至1845年《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的创作时期,马克思才真正成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 克思因为在这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 个文件”中,马克思才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 本区别,尤其是深刻认识到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严重对立,他们 的哲学思想在唯物主义原则内部有着根本的分歧当然,就两者的共 性而言,在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上是相同的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的 哲学是唯物主义基本达成共识,没有太大的分歧,可依然存在着对马 克思的哲学作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理解,甚至还有对 马克思的哲学作出唯心主义的理解。

      另外,人们在承认马克思的哲学 是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又对马克思的哲学之新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因 此,对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这个命题的正确理解是十分必要 的一、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的哲学是否是新唯物主义这个问题的解决的首要理论前提 是考察他的哲学是否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样,我们必须考察马克思 的哲学是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进行了回答并且是如何回答的, 从而有效地驳斥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的错误观点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想主义阶段,马克思在1837年11月给父 亲的信中说明了他在康德、费希特的理想主义哲学观念的指导下花了 很大的力气搞了一个法哲学体系,结果遇到了“严重的障碍”,以失败 而告终他说「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 西之间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yl(P,o)这种以“应 有”决定“现有”的态度实质是对思维和存在作了回答,并且是作了唯心an主义的回答在1837年转向黑格尔主义开始至1843年初退岀《莱茵报》编辑 部,马克思是从黑格尔的理念论的哲学观点来批判旧事物和论证新事 物的例如,他把理性看作是国家的本质,在《评普鲁士政府的书报 检查令》中认为“国家应该是政治和法的理性的实现,a(作者:方以启 发表时间:2014年“月)1845年至1848年,这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诞生时期,我们需要 考察马克思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回答。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形成的第一个标志在《提纲》第一 条,马克思批评了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从前一切唯物主义 对感性对象的直观理解方式,但是并没有批评从前的唯物主义对对象 的客观理解方式,即把意识配对象理解为感性事物,马克思虽然主张 对意识的现实对象要i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方面去 理解,但他同时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提纲》第五条和第九条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与此相联系,马克 思虽然肯定了唯心主义哲学对意识对象的能动理解方式,但批评了对 能碳性的唯心主义理解,反对把对象理解为精神主体的创造物十分 明显,这里表现了马克思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物主义理解在《提纲》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形 态》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面地批判了唯心主义,阐述了马 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他们认为唯心主义的总路线是 从意识出发来解释现实德国哲学“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T从 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P73)o从以上基本事实中我们可以说明,那些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思考 和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而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 的对立甚至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的看法是根本错误的。

      二、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从前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又 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大多数人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这个论断持肯定态 度,并且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新”唯物主义然而他们对“新” 的理解是不同的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之新在于它是和辩证 法相结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认识论、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新世 界观的推广和应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 义之新在于仅仅是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另外,有一种“实践唯 物主义”理解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新在是实践本体论,不是旧 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本文认为,这些理解并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 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新”的实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新”意识对象观在《提纲中》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划分为两大基本形态:一是“直观的 唯物主义”;二是他自己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是从什 么视角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呢?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对意识的现 实对象理解方式的不同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

      《提纲》第一条不仅 是《提纲》的核心而且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因此,必须 对它进行正确理解和把握此条中,马克思指出了对意识对象的三种 理解方式「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直观理 解方式,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解方式,唯心主义的能动的理解 方式在马克思看来,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 意识对象是“现实、感性”即客观事物,但是这种感性被理解为自然存在,不是被理解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即实践,不是被理解为历史地产 生和发展的从古代唯物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意识对象都是 直观的理解方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欲从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去理 解客观事物,但囿于他的自然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他把实践理解为 牟利活动而贬斥之这样,在费尔巴哈那里实践本身就不能成为意识 的现实对象和旧唯物主义相对立,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对意识对象的理解方式是 要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 方面去理解这种意识对象的理解方式体现了主体能动性,对象不是 与主体相离的自然存在物,而是主体的创造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即社会 存在、实践唯心主义对意识对象的能动的理解方式否认了对象的先在性,认为对象是主体创造的。

      这是和旧唯物主义把意识对象理解为先在既成的 自然存在不同的,它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然而,唯心主义的主体是 一种精神主体,主体的活动只是精神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从《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只是批评了从前唯物主义对对 象的直观性理解,却肯定了客观性理解;批评了唯心主义对对象的抽 象理解,却肯定了对对象的能动性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之新在 于在坚持对对象客观性理解的基础上,又把对象理解为人的感性的实 践活动这样,这种对意识对象的理解方式既和唯心主义相区别又和 旧唯物主义在原则内部产生了对立在《提纲》的其他部分,马克思 对旧唯物主义的意识对象观进行了重复的批评如在第五条中,马克 思批评费尔巴哈“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第九条 对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了规定「直观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 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由于马克息把意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这样一种客 观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因此他把实践作为自己新哲学的出发点,确立 了自己新唯物主义路线:从实践解释观念的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新”意识对象观和路线《提纲》之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继续批评了费尔巴 哈对意识对象直观的理解方式,阐明自己的实践理解方式。

      马克思指 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 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旧唯物 主义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的对象是存在,这是两者的共 性但是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 义)认为意识对象是一种自然存在,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却强调意 识对象是一种社会存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即实践所以马克思批 评费尔巴哈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 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T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 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才提供给他的大家知道,樱桃树和几乎所有果树一样,只是在数世纪以前依靠商业 才移植在我们这个地区由此可见,樱桃树只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在一 定时期的这种活动才为费尔巴哈的感性确定性所感知气‘3四马克 思认为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进步之处在于承认人也是感性 对象,同时又对他进行了批评「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 性的活动T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 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他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 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生活关系,可 见,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 生生的、感性的活动。

      rn-}s)由于在意识对象观上马克思把实践视为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这也 就形成了马克思自己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的出发点和路线德国哲学 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就是 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像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 从只存在于口头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像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 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 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 和回声的发展P73)“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 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 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 成”;(P92i,在马克思看来,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就是从现实的、有生命 的个人出发,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因为现实的人就是从事实际活动的 人,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实践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的确立, 也使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从人间升到天国”,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意识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这些都是马克思对自己新唯物主义路线的表述(三)《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新”意识对象观和路线的贯彻由于马克思在意识对象观上产生了实践的理解方式并形成了自己 新唯物主义的路线一从实践来解释观念的形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 言》中使之得到深刻的体现。

      具体表现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n(P291f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P292)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共产主义原理和现实存在的关系:“共 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和发现的 思想、原则为根据的P285)“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 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P285)(作者:方以启 发表时间:2014年“月)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观念和资产阶级的存在、 资产阶级的法律和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你们(指资产阶 级)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