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从美国来》的中西文化谈.pdf
2页子从美国来》 的中西文化谈 ◎王道君 (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部,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9 ) 一 、《 孙子从美国来》 影片的故事梗概 《 孙子从美国来》 讲述了一位崇拜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孙悟空人物的陕西省华县皮影戏老艺人——老 杨头 老杨 头的儿 子杨栋梁领 回家 自己的未婚 妻——来 自美国的洋寡妇,她 6岁的儿子布鲁克斯 是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的美国小男孩儿杨栋 梁与妻子因要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 的工作 , 委托父亲照顾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与老杨头 在陕西一个农村生活, 爷孙俩发生了“ 汉堡包” 与“ 肉 夹馍” 事件在行为习惯、 语言形式、 行为思维 以及文 化观念等方面对立、 碰撞的故事 《 孙子从美国来》 还讲述了镇文化站王站长为弘 扬皮影戏传统文化请老杨头出阵,希望老杨头通过 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承华县皮影戏艺术又因为老杨 头曾在六七十年代的“ 文化大革命” 中发生了一些伤 心的事情 , 令他不愿担当此任, 但最终老杨头还是接 受了这个任务 ,办起了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训 班小布鲁克斯在老杨头的文化艺术熏陶下, 也喜欢 上了华县皮影戏和皮影雕刻。
二、 《 孙子从美国来》 人物形象解读中西文化 电影是影像记录,从上面的故事梗概中我们不 难得知老杨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且又是传承 皮影戏和皮影雕刻的文化人 ,而布鲁克斯是代表现 今美国的小男孩儿 , 他喜欢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 , 也 喜欢美国式快餐——汉堡包这一节笔者将根据电 影情节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 一 ) 老杨头的中国文化解 读 《 孙子从美国来》 的电影工作者费尽心思地制造 感动元素来完成对你的催泪过程,老杨头就是一位 让我们一直感动乃至有点悲凉气息的人物老杨头 的儿子杨栋梁几年不回家, 对老杨头不闻不问现实 中我1 f i n底有多少时间给了老人,有多少关爱给了 老人我们的父母将自己的青春岁月都倾注在我们 的身上, 而如今年老体衰, 只能蜷居在农村 , 独 自品 尝孤独的滋味 在某一年, 儿子突然带一个洋寡妇回来 , 这具有 悲凉气息; 甚至洋寡妇还带来一个 6岁大的孩子, 与 自己的儿子没有血缘关系! 老杨头住在西北农村 , 家 庭不富裕, 这些对老杨头而言不知道是喜还是悲老 爷子又恼又羞, 却无可奈何地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 当前陪伴老杨头可以走一段岁月的只能是布鲁克 斯。
这其间, 老杨头与布鲁克斯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一天, 喜欢喝牛奶的布鲁克斯, 到王站长家要了一碗 刚刚挤出的奶,布鲁克斯因调皮捣蛋把刚打来的牛 奶打翻了, 没有办法 , 老杨头再去要了一碗回来 ; 还 有布鲁克斯偷吃核桃弄坏了门,老杨头在追打布鲁 克斯的时候, 踩坏了布鲁克斯的蜘蛛侠, 布鲁克斯闷 闷不乐, 老杨头委托王站长购买蜘蛛侠玩具, 可惜未 果他便特意熬夜为他精心雕刻了一个蜘蛛侠模样 的皮影, 作为道歉礼物后来, 皮影戏终于再次开演, 布鲁克斯在老杨头悲凉的唱腔声中被母亲强行带离 了中国同时也带走了老杨头送给他的视若珍宝的 成套皮影⋯⋯我们反思现在 ,又有多少年轻人是真 正为了让老人们快乐一点 ,把自己的小孩让老人家 带的? 老杨头还是一位爱好和平和传统文化的代表 他崇拜孙悟空, 但对西方文化却一无所知例如 , 对 孙子说的蜘蛛侠, 他称它为蜘蛛精对布鲁克斯问他 的一句话“ 孙悟空真的能打赢蜘蛛侠o --5 7” 而他的回 答是 : “ 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呢?他们可以做好朋友 啊! ” 体现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思想 还有一天早上 , 布鲁克斯要吃汉堡包, 老杨头不知道什么是汉堡包 , 问了村里小卖部的人才知道原来是西方的一种食 物。
他去买了个肉夹馍给布鲁克斯 , 当时布鲁克斯有 点疑惑地吃下了它,老杨头才悟道原来汉堡包就是 我们西北这边的肉夹馍 老杨头更是一位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及皮影雕 刻的传承人 皮影戏是民间的一门古老艺术 皮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 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艺术表演时, 艺人们在白色 幕布后面, 一边操纵戏曲人物, 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 调唱述故事 , 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有浓厚的乡 土气息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 , 还是一种地道的工 艺品它是用牛、 驴、 马、 骡皮, 经过选料、 雕刻、 上色、 缝缀、 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老杨头作为传承人自 然不愿意荒废这种技艺,他因一次踩坏了孙子的蜘 蛛侠利用自己的精湛的雕刻技艺赔给布鲁克斯一个 蜘蛛侠模样的皮影鉴于“ 文化大革命” 时期所遭受 的一些伤心事,不愿意办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 训班最后在王站长的努力劝说下, 终于答应此项任 务 也体现了老杨头传承华县皮影戏艺术的决心 ( 二) 布鲁克斯的中西文化解读 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现代化的美国小男孩儿 , 喜欢汉堡包 也喜欢西方人眼中的英雄人物——蜘 蛛侠。
布鲁克斯从小接受西方现代文明, 对于古老中 2 0 1 , ⋯..⋯ 国, 乃至见到爷爷都感到好奇, 自然不理解爷爷的陕 西腔话语 , 当爷爷问王站长“ 狗” 与“ 太阳” 的英语怎 么说 目的是希望与孙子沟通布鲁克斯在老杨头的 熏陶下, 喜欢上华县的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老杨头在 布鲁克斯将要返回美国的时候 ,还特意为他精心雕 刻了一个蜘蛛侠模样的皮影 布鲁克斯还问过爷爷春节是什么,爷爷没有长 篇大论地告诉他春节的由来 ,反而说春节就是大团 圆, 要一家人坐下来吃团圆饭这句回答看似具有哲 理意义但是理解起来不难,布鲁克斯从西方圣诞节、 感恩节的氛囤很快地理解了爷爷的话语 , 最后布鲁克 斯说要和爷爷吃团圆饭半年后, 布鲁克斯与重修于 好的父母一起回来和爷爷过年 此外 , 布鲁克斯还体现了美国绅士好战的一面, ,当布鲁克斯问爷爷: “ 孙悟空真的能打赢蜘蛛侠吗?” 爷爷的回答是: “ 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呢?他们可以做 好朋友啊!” 看似简单的两句对话 , 道出了中西方不 同的文化内涵, 孙悟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 , 蜘蛛侠代 表西方文化;做好朋友体现了当下中国对外的和平 共处的原则, “ 打”体现 了西方社会当前绅士好战的 一面 。
三、 《 孙子从美国来》 影片的中西文化交流碰撞 当前国际社会交流频繁,作为中西方世界代表 的中国与美国在 国际舞台上时刻都存在竞争 与合 作该影片也 反映了这 么一层关 系这一节从饮 食、 艺术、 家族观念、 道德层面探讨关于中西方世界中的 文化交流碰撞 ( 一) 肉夹馍与汉堡包 看似两个简单的食物 ,其实两者有其共同的地 方,即上下两层面粉团之间夹一层肉类或其他作料 的东西不过中国的肉夹馍具有悠久的历史, 英文名 为 C h i n e s e h a m b u r g e r ( 中国汉堡 ) ,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 就有这种美食而西方的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 的主要食物,原名来 自于德国的城市汉堡市( H a m — b u r g o英语 H a m b u r g e r 就是指“ 来自汉堡的” , 可以是 指汉堡包本身或是面包里面由牛绞肉或其他夹有牛 绞肉做成的肉饼对于中国而言, 2 0世纪 8 0年代才 有汉堡包在中国地区流行,而地处西北偏远农村的 老杨头不知道有这种食物,当孙子要汉堡包时自然 觉得一头雾水 ( 二) 孙悟空与蜘蛛侠 孙悟空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 中塑造 的人物形象 , 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 , 能七十二变、 腾 云驾雾, 有一双火眼金睛, 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 ;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蜘蛛侠最初以漫画形式 出现在美国人的视线, 蜘蛛侠视力非常好, 有强壮的 肌肉、 超级感官和有预知危险的能力, 手指有吸附的 能力, 能够像蜘蛛一样在墙上行走 , 能制造结实而有 韧性的蜘蛛丝, 可以在大厦之间摆荡穿梭而行单从 小说与漫画文本对比而言显然孙悟空具有更强的 法力在对孙悟空与蜘蛛侠之间谁厉害的问题上, 爷 爷的回答显示出中国文化崇尚和平的理念,而布鲁 克斯的问代表西方改革派激进好战的绅士文化 ( 三) 家族观念的重与轻 中国传统文化很注重家族观念,因此回家孝敬 父母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自古以来, 孝的观念一直 同忠的观念一样重要, 有“ 忠孝不可两全” 的说法电 影中,很隐诲地告诉了我们老杨头的儿子杨栋梁有 不孝的一面家里的父亲都那么大年纪了, 是否考虑 在国内成就事业, 而不必丢下父亲独自在国外?一晃 几年过去 , 3 0多岁了回到家乡——陕西华县 , 带了一 个洋寡妇, 捎带一个儿子回家这让老杨头怎么想? 儿子成家了, 作为父亲却不知道, 女方情况怎么样也 不知道更何况杨栋梁还要与妻子赴西藏可可西里 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的工作 ,把自己的包袱——布 鲁克斯留给老人照顾⋯⋯一切的一切对老杨头而言 并没有尽到孝敬父亲的义务。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时 刻记得感恩, 有时间多陪陪老人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对待家族观念看得不是很 重, 他们崇尚独立自主美国经历了西部大开发的历 史, 英国、 西班牙、 葡萄牙等国有过远洋探索、 殖民拓 荒的历史西方年轻人往往 l 8岁以后就可以同父母 分开, 自己去闯荡世界、 开拓世界因此, 在西方人眼 中, 杨栋梁妻子带着自己的孩子跟着丈夫来到中国发 展事业的举动, 他们会持肯定的态度 四、 结语 《 孙子从美国来》 没有像其他国产片那样拥有那 么多喜剧元素笔者分析还具有一些悲凉的气息, 这 也是导演为我们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 孙子从美国 来》 除了本身呈现的中国农村落后的一面 , 也向我们 展示了西方世界中物质与精神的一面,更给我们一 些惊喜,即王站长代表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 承就是一个信号因此, 笔者看来, 《 孙子从美国来》 是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也是一 部关于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影片 [ 参考文献 ] [ 1 ] 戴锦华. 电影批评[ M] .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2 0 0 4 . [ 2 ]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 第四版『 M ]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 社 . 2 0 0 8 . [ 3 ] [ 匈牙利] 巴拉兹· 贝拉. 电影美学【 M 1 . 北京: 中国电 影 出版社 , 2 0 0 6 . [ 作者简介] 王道君( 1 9 7 3 一 ) , 男, 山东莱阳人 , 硕士, 青岛 农业大学体育部讲师, 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 责任编辑 李佳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