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偏态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523622
  • 上传时间:2017-10-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07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中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偏态人格的形成分析姓 名: 邓 鹏 鹏 学 号: 08511006 专 业: 应用心理 指导老师: 陈 军 实习单位: 柏景湾小学 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学院2012 年 4 月I内容摘要本研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的偏态人格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心理特质理论、强化泛化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试分别从各种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存在的核心问题论述偏态人格及其形成机制,并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自己的观察访谈资料,明确提出偏态人格情感特质的重要影响作用,以及自我意识在引导人格变革中的主导性地位防治方面则突出预防为主,人格矫正上更加重视自我分析整合以及和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情感特质;自我意识;控制性 IIABSTRACTAnd foreign-related research, the skewness personality common to groups of young peopl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s, collected data,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trait theory, and strengthen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sychodynamic theorySubjects we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 variety of adverse family rearing pattern for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rearing patterns core issue of discourse skewed personality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observation interviews, clearly skewed personalityimportant effect of the emotional qualities, and self-consciousness in the boot of personality change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revention, more attention to self-analysis integration and active lifestyle and develop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sonality correctionKeywordsEmotional qualities ;of self-awareness ;to controlIII目 录中 文 摘 要 ……………………………………………………………Ⅰ英 文 摘 要 ……………………………………………………………Ⅱ目 录 ……………………………………………………………Ⅲ1 家庭教养方式与偏态人格的研究现状……………………………11.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概述 ………………………………… 11.2 偏态人格的内部因素………………………………………………11.3 偏态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现状………………………32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偏态人格的形成影响分析…………………42.1 专制型家庭教养下的偏态人格分析………………………………42.2 放任型家庭教养影响下的偏态人格分析………………………92.3 溺爱型家庭教养下的偏态人格分析……………………………122.4 总结………………………………………………………………133 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谈偏态人格的防治……………………143.1 偏态人格的预防…………………………………………………143.2 偏态人格的矫治…………………………………………………15参考文献…………………………………………………………20致 谢………………………………………………………………2 11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偏态人格的形成分析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而且由于他们处在人格的初步成型和各种问题的爆发期,人格的缺陷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人生困惑和内心困扰,导致他们要么变的冷漠寡言、遗世孤立,要么变得愤世嫉俗、对抗社会,然而很少有人能够体谅到到他们内心中一直承受着的的极大的痛苦。

      他们无时不刻地都在寻求着对自己现状的解释和改善自己的道路,然而因为我们在人格偏态领域的重视不够、研究不足,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解释和正确的完善自我的道路,他们因此一直在忍受着痛苦、在迷茫中艰难着摸索着所以有关偏态人格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偏态人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家庭教养方式与偏态人格的研究现状1.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概述家庭是人格的摇篮,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塑造出不同的人格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大体上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和民主型1.2 偏态人格的内部因素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人格的研究中有很多都采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为论述方便,本文也按照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分各种人格特质,以及人格的统合—自我意识只是本文更强调人格个特质中的一种情感性的特质,它标示着人格的色彩和基调—人格的泛情感基础1.2.1 偏态人格的负性泛情感基础虽然相关研究中也有提及偏态人2格的情感特质,比如自卑自傲的情感,然而真正明确将之作为偏态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考虑的较少,这与实际研究中偏态人格的青少年个体所报告的痛苦体验是不相符的而且情感特质作为偏态人格的一个根源性的特质而言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性。

      人格的泛情感基础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格的情感特质,只是它超越了情景的限制,几乎泛化到了所有的情境之中,呈现出一种极其广泛的心理情感状态这种心理情感状态表现为一种心理活动前的准备状态,一种觉醒水平和注意状态,具体还表现为一种心境体验人格的泛情感基础概括的说大体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情感特质影响人的认知归因倾向正性的情绪状态下会引导人们做良性的、有利于充实自我力量感的、可控的归因,负性的情感状态下,个体则可能会沉浸其中做消弱自我力量的、不可控制的归因 第二,作为一种心理背景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和意志,影响人的工作行为效果第三,作为一种心境诱发更为强烈的情绪状态1.2.2 人格特质特质具有比之习惯更具有一般的意义,它们是人格的基本组成成分而且越是深层次的根源特质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制约性越大特质表现为一种情境的适应性,它们具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自足的动力系统从特质的角度说,偏态人格是具有一些根源性的偏离常态的特质,但是又不具有情境适应性,甚至阻碍个体社会适应的进行的人格1.2.3 自我意识关于人格调整方面,相关研究都极其重视自我意识3的能动作用 正常人格中自我意识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没有冲突的,即正常个体在接受现实自我的同时向着理想自我迈进,自我的力量是强大的,生生不息。

      然而偏态人格的个体一味不接受现实的自我,以不可能的理想化的自我自居,导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特质具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自足的动力系统,健康人格的特质在应对情境是不需要自我意识的过多参与,有利于节省自我能量,自我感到应对自如而病态人格特质并不具有情境适应性,是自我需要防备的内容,同时要应对情境,自我意识又要引导、监督、修正自己的行为,需要更多的自我参与和自我能量消耗,所以他们常常是感到自己是疲惫不堪的1.3 偏态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现状国内有关家庭教养方式与偏态人格的研究中相关性、描述性研究较多,而理论性、解释性的较少虽然相关论述中也有矫正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解决方法,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解释,主持家庭教养的父母和具有偏态人格的个体只是处于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之中,只是大概懵懂地知道一个改变的方向,在现状与改善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盲区:对偏态人格的理论解释不足,家庭和个体对于改变现状缺乏坚定的信心;对偏态人格的形成机制的论述欠缺,家庭和个体不知道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和人格缺陷国外研究中理论性著述较为丰富,可以作为家庭和偏态人格领域研究的参考借鉴,但是因为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偏态人格判定的文4化标准不一,国外的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应我国国情。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偏态人格形成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之路2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偏态人格的形成影响分析2.1 专制型家庭教养下的偏态人格分析2.1.1 自卑与失落的情感特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格表现为对完美的极度渴求和控制,在内心中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对自我的过分理想化使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出现巨大的鸿沟,因此出现自卑、低落消沉的情感体验自卑和情绪低落容易产生自我的渺小感、无力感;而自我又要应对令人讨厌的现实情境和内心的失落不安情绪,他们的自我经常感到是疲惫不堪的;自我积极性受挫,社会适应举步维艰,不能亦不敢与去争取需要常常受到压抑而不能的到满足种种原因下的低自我力量感,容易使具有相应情感特质的青少年产生负性的归因倾向,将那些不好的事件归因于自我不能,进一步削弱了自我力量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个体陷入更深层次的危机在此失落消沉的心境之下,自我对几乎所有的情境都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和无望感因为该人格特质下对自我完美的病态追求,个体对自我表现出的状态感到不能容忍和极端的排斥,在内心中产生极大的冲突和痛苦受此影响的具有这种情感特质的个体的学习行为效果是非常低下的,他们无时不刻的都要支付心理能量来安抚自己内心的自卑与不安。

      5因为容易产生负性的归因和自卑体验,社会支持力量薄弱,在开始微弱的消极情绪下可能会诱发更为强烈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可以指向自我内部,陷入深深的抑郁、焦虑状态之中;也可以指向外界,对外界或他人表现出强烈愤怒和敌对,有一定的破坏倾向2.1.2 高标准与完美主义倾向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过分关注于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既定标准,并对不符合标准的行给予严厉的惩罚儿童的其他行为都被定义为无意义的、没有价值的,无情的干涉儿童的自由行为儿童将来自父母的严格标准价值内化,认为只有完美的才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苛求完美的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来自父母的惩罚这类个体成长后,受完美主义情结的支配,做事认真细致负责,并为做好了一件事而感到满意;但同时他们害怕出错,哪怕是极小的错误都会让他们感到紧张与不安,这其实是早期家庭教育中惩罚恐惧的泛化投射青少年完美高度完美主义倾向形成往往具有深层次的情感动力根源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父母忽视子女的情感需求,不能给予子女温情,子女们也不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唯一感受到的就是父母得分严格的要求和苛刻的标准这样子女的温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反而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温情与关爱,为此他们努力学习、生活,更加严苛的要求自己,并为做好一件事情而感到满意,甚至在内心里幻想着父母将要给予自己的关爱式的奖励。

      然而专制型父6母重事不重情,他们一般很难体会到子女们的情感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子女们的努力最终都化成了失望,子女们为此与父母发生冲突因而我们就常常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做这么多,就是希望你们能多爱我一点,哪怕是一点点……”受他们完美主义价值标准的影响,他们会积极聚焦放大和吸收那些符合他们标准的机体经验,而对违反他们价值标准的经验表现出一种不合常情的极端的憎恶与排斥如表现在偶像模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