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冠军奖.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71601559
  • 上传时间:2024-08-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70.7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爱的教育》 (共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爱的教育》 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写的一本日记体小说, 全书以小学生恩利科的视角描写了许多不同的爱,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作为小学中段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这本《爱的教育》一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已经读过,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基于阅读后的读书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制作书签、书腰等,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阅读交流中收获“爱”的教育 在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指导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主要学习略读 (跳读) 的方法, 体会留白艺术和设置悬念在小说中的独特魅力 了解 “对比阅读”的策略,通过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回忆《爱的教育》精彩片段,交流阅读感受,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 学习多种阅读方法,重点掌握略读(跳读)的方法,体会留白艺术和设置悬念在小说中的独特魅力 3 了解“日记体小说” ,了解“对比阅读”策略,用心感受身边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 回忆《爱的教育》精彩片段,交流阅读感受,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 学习多种阅读方法,重点掌握略读和跳读的方法,体会留白艺术和设置悬念在小说中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书签、空白书腰、贴图、课件 学生准备:1 重温《爱的教育》 ,没有读过的同学必须初读一次2 摘录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片段;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揭示课题 1 小游戏——“报书名” (1)开火车报书名,说一说你看过的课外书 (不可重复) (2)简单交流课外阅读感受 2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书名开火车”让他们亮一亮自己的“阅读积累” ,教师在课堂一开始营造了生动活泼的阅读气氛,有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回忆情节,整体感知 我对_______(人物)印象深刻,因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词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句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罗内乘势附在老师的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老师忽然转身向四个犯错误的同学说:“我宽恕你们!” 1 学习略读 (1)了解略读的含义: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2)师生概括略读的关键——快! (3)具体技巧: 2 尝试略读 (1)根据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练习略读 (2)参考句式: (谁) (干什么) (怎么样) (3)交流反馈,复述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学习略读(跳读)可以帮助学生复述文章大意,让学生根据目录快速回忆起自己感兴趣的篇章,教师在教给具体的方法后,让学生尝试实践,巩固阅读策略的学习 (三)精读片段,咀嚼细节 1 分享印象最深的片段 (1)人物:谁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2)情节: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3)语言:文中有值得摘录的好词好句吗 2 活动一:制作书签 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片段赏析 “侠义的行为”节选 (1)设置悬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赏析设置悬念的技巧 这天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卡罗内的为人。

      (2)留白艺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指在画卷上留有空白,延伸到文学创作中,指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品味留白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到细节品味,通过人物、情节的脉络梳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把握活动一“制作书签” ,通过简单的句式提醒,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此外,了解“设置悬念”和“留白艺术”的魅力,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四)交流情感,体会温情 1 感受“爱” 想一想文中哪一种“爱”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一看:开头结尾 二看:关键词句 三看:文体细节 国家、民族、社会 2 交流“爱” 同桌交流,把感动你的“爱”和同伴分享,再听听别人的感受 汇报交流: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最令我感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 3 师生总结 (1)归纳“大我”之爱(2)归纳“小我”之爱 4 发现“爱” 播放视频——“这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温暖” ,说说你身边的“爱” 5 活动二:插入书签,制作书腰 【设计意图】 “爱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爱、发现爱、相信爱,这是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培养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品味,通过作者情感的流露,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活动二:制作书腰,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将情节阅读与情感体验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抛砖引玉,课外延伸 1 引入“日记体小说”概念 是小说体裁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日记形式作为小说基本结构的小说类型这类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主人公所见、所闻、 所感的方式叙述事件、 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 如 《狂人日记》 、 《小屁孩日记》 、 《捣蛋鬼日记》 、 《安妮日记》等 2 布置作业 (1)选择一部感兴趣的日记体小说,与《爱的教育》对比阅读 (2)用制作书签的方式记录阅读片段 【设计意图】引入“对比阅读”的策略,只要求学生了解,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同一题材或同一体裁下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板书: 《爱的教育》阅读交流 书名《 》 我对_____(人物)印象深刻,因为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 好词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句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_____ 的爱,这份爱是那样令我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 同学、 老师 “小我”之爱 “大我”之爱 同学 父母 老师 “小我”之爱 国家 民族 社会 “大我”之爱 有感有悟方为文 ——执教《爱的教育》的课后思考 语者,文也语文,是一门感性色彩非常浓厚的学科,重感悟重理解对于这节课我却要做如下反思 首先,课前的阅读准备不够充分这是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我的设计定位为“阅读后” 的交流 作为四年级的课外推荐必读书目, 《爱的教育》 是一部经典之作,但惭愧的是在教学前我只是依靠以前的回忆,粗粗回顾了一番,并没有做细致入微温故正因为如此,在设计教学时,对学情的分析是存在疏漏的比如,我在设计让学生感受“国家之爱” ,但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什么是国家之爱书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只是通过安利柯的父亲写的信表达出他对国家的感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无法体会到民族、国家这些宽泛的概念,然而我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如果做得细致一些,完全可以从书中找出几段具体描写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说意思,帮助他们感受这样,课堂就不会显得局促而尴尬 其次,阅读方法的指导过于明显,失去了语文性课堂一开始,我就提出快速阅读的技巧,当然,我是想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策略——略读,学生们也很配合,一看开头结尾,二看关键词句,三看文体细节在具体的篇章练习中,他们也能找能用,会写会说但,这是我们要的阅读课吗阅读,不应该是快乐而轻松的不应该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共鸣吗这样赤裸裸的技巧传授,让老师成为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将方法教给学生,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这个环节一定有更好的设计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略读的方法,又不显得工具性太强,还值得好好思考 再次,人文性欠缺,课堂气氛调动不明显,学生没有完全投入阅读指导课,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交流和共读中激起情感的涟漪,进而促进学生更爱读,更想读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是以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描写一些他的内心情感和所经历的事,以此让人们感受到爱那么, “爱”是什么呢这个最难讲清楚的字眼,只有靠情去体会书中有“朋友” ,有“亲人” ,有“师生”这样的“小我之爱” ,也有“国家” 、 “民族” 、 “社会”这样的“大爱” ,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爱,引起共鸣,课堂才是生动有趣的。

      但是,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由于前面在教“略读”技巧时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只能匆匆从几个片段中去感受,并没有让学生细细体会和感悟这样,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最后,课堂亮点没有展示本节课的设计亮点在于“书腰”的制作原本打算让学生现场制作“书腰” ,在上面写上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然后上台交流展示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只好放在课后去完成,对我而言,算是一大遗憾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不仅对人,对于语文课堂也是这样,重视人文性,兼顾工具性,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结合,让感受和领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语文方能称之为语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