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doc
14页★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2009-2011 年,范围为杭州市域一、行动基础一、行动基础(一)产业现状1、船舶产业规模截止 2008 年底,杭州船舶修造企业共有 53 家,其中船舶建造企业 40 家,船舶修理企业 10 家,游艇制造企业 3 家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杭州船舶工业总产值约 25 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约 6000 余人其中,杭州规模最大的东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2008 年工业总产值为 5.99 亿元,同比增长 9.21%,出口创汇 5.91 亿元人民币;新接船舶订单 31800(载重)吨,同比上涨 9.66%;手持船舶订单 70650(载重)吨,完工船舶修正总吨合计 53436 吨2、船舶配套设备目前,杭州最大船台长 135 米、宽 38 米(共 3 座,具有制造 1 万吨级船舶的能力),舾装码头 4 座,最大起吊设备能力 100 吨龙门吊主要骨干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现代造船加工设备,包括数控切割机、CO2 气体保护焊机、自动焊机、半自动切割机、仿形切割机和 2000*20 三星滚板机、20寸弯管机、600 吨水压机、160 吨油压机、12MM*2500MM 剪板机等冷金加工设备。
3、船舶产品特色杭州船舶工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尽管总量不大,但是产品的特色优势较为明显近几年的主要船舶产品有:远洋拖轮、散货船、工程起重船、深海吸(运)砂船、武警巡逻艇、气垫船、赛艇、豪华游船等其中,杭州东风船舶公司以生产 4000—10000 吨级出口船为主;杭州飞鹰船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育比赛用艇中标雅典奥运会,已成为国际重大比赛用艇;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船用齿轮箱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杭州千岛湖阳光游艇公司引进英国技术,已建成第一艘高档豪华游★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20 家;2008 年,仅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实现船舶配套产品的工业产值约 15 亿元(其中出口产品 1.15 亿元)杭州船舶配套业主要产品有:船舶动力推进系统——斯太尔发动机、发电机组、船用齿轮箱、联轴器,轴系、全回转推进器、直翼推进器等;甲板机械——锚机、绞车、液压舵机;观通导航设备——舰船用数字综合通讯系统、船用程控系统;船舶电器——配电柜;消防器材——高压水雾灭火装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船用铸锻件等5、船舶科研教育在科技与教育资源方面,杭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省会城市,杭州集中了省内 80%以上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水平较高的涉及海洋与船舶工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具备较好的研发设施、环境和技术力量。
浙江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也积极培养面向船舶工业、海洋工程等专业的高级人才二)存在问题1、“低、小、散”的情况仍存在杭州船舶工业绝大部分是小型企业,规模较小,分散在各区、县(市),没有集聚优势,且大多数企业生产条件简陋,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基本上都在万吨级以下2008 年产值超过 500 万的仅 4家,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档次都偏低2、自主研发能力低目前,杭州船舶工业自主开发设计的船型与先进设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仍依赖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制造,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自主品牌3、专业人才短缺现代化船舶建造发展趋势与杭州船舶类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虽然杭州部分高等院校、设计院所中有一批从事船舶专业研究、★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月 11 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抓住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提升和布局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杭州船舶工业的调整、重组、整合,提升产业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和省、市的船舶调整振兴政策也有利于杭州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船舶设备,并吸引一批国外的船舶专业人才,加强杭州船舶技术研发的力量,为杭州船舶工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船舶产业链延伸发展优势船舶工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其发展也需要有发达的机电、钢铁、化工、航运等产业来保障和支持杭州船舶工业虽然总量规模不大,但其内部几大产业的组成结构比较均衡,也有一定的国外市场,加上主要船厂面临搬迁的发展机遇,便于杭州众多的小船厂和钢结构等企业形成现代总装造船的供应链同时,杭州拥有发达的机电工业,如杭汽、杭汽发、杭锅、杭氧、港航等都已参与或具★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2011 年后造船生产计划的落实创造条件2、坚持保增长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确保杭州船舶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手持订单任务按期完成,保持现阶段船舶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防止出现大量的毁约和弃船现象;大力开拓市场,实现船舶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同时发展新兴船舶配套产业3、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以建立和创新现代造船模式为核心,推进造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增强船舶企业技术中心力量,扶持杭州专业院所,引进国内外专业研发机构,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工作。
4、坚持合理布局与集聚发展相结合以发展规划、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为引导,充分发挥块状经济发展和大公司大企业带动等战略,加快集群化发展,形成以船舶工业基地、产业带、维修服务点和技术中心聚集的杭州船舶工业新格局三)行动目标1、发展总目标 紧紧抓住当前船舶工业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在 2009—2011 年期间实现船舶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船舶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具有中小型现代造船总装厂模式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技术先进的游艇制造基地以及极具成长性的船舶配套企业集聚区域,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把杭州船舶工业打造成省内重要的、国内外知名的,以制造特种船舶、游艇和配套产品为重点的船舶工业基地,使船舶工业成为杭州海洋经济中的新增长点★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2011 年,全市船舶工业力争实现总产值 45 亿元,主要涉及造船、游艇生产和船舶配套设备产业等;创出 2—3 个名优船舶及船舶配套产品;提高船舶产品的吨级和档次,并积极组织出口船舶,夯实船舶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3、产业结构杭州船舶产业结构调整应努力实现“八化”:即件杂货船舶集装箱化、散货船舶大型化、旅游船舶高档(舒适)化、特种船舶专业化、船舶标准系列化、动力节能环保化、船舶装备现代化、动力设备低噪化。
船舶制造方面,在发展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型船舶(含内河船)、工程船舶、高速客船、客滚船及海洋工程所需的供应船等船舶产品;开发先进的标准化、规范化内河系列船舶产品,努力创造杭州名牌船舶产品另外,利用国内外市场对游艇业产品的需求,充分发挥游艇制造技术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各类赛艇、工作艇、帆船、普及型游艇、水上摩托、高档船内装机艇、艉驱动艇等特色船舶船用设备方面,发展以万吨级船舶动力推进系统设备(大功率中速柴油机、齿轮箱、柴油发电机组等)制造为主,大力发展船舶机械设备、船舶电器、观通导航设备、集控设备与电子仪器等综合性的船用设备制造业4、产业技术通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骨干造船企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造船与主要配套设备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经济技术指标进一步提升,三大主流船型造船周期缩短到 10 个月内,造船生产效率平均达到 25 工时/修正总吨(主要骨干船厂达到 15 工时/修正总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三年降低20%;建立与健全以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军民结合的研发体系在杭州形成具有特色的省级船舶工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自主实现油轮、★豆丁紫琪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