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企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对策.doc
4页外资企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内企业面临着既没资金又没技术的怵I 难,政府选择引外资入中国,一来可以带来投资,二来可以把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低廉的工资水准和改革开 放以來国内市场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发展如口中天,中国在过去二十年 来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迅猛增长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 成熟壮大、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外资企业自身问题等原因,导致了 外资企业发展遇阻,甚至导致人量外资企业撤资例如阿迪达斯的制造工 厂完全撤出中国,韩资和H资更是大规模转身返回国内或其他国家再投 资……本文将讨论外资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外资发展问题对策众所周知,外商投资给中国带来的益处非常多它不仅带来了投资的 资本,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且也促使中国取得进出口贸易的巨大成 功,同时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伴随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环境也 更为深入和完善,并与国际完全接轨,人们对外资外企也有了一番新的认 识和考虑同时,外资外企也必须要对在中国市场投资和发展有新的认识 原因有三:第一,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市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外企受到來自本土新兴企业的强劲挑战;第二,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 角色发生了改变,随着由制造大国转变销售大国,国内的人力成本在上升, 资源和环境成木压力也在日益加人;第三,国家的外资优惠政策在改变。
一、 面対中资挑战要寻求合资和广揽人才在市场竞争初期,处于资金、政策、管理、人才和技术多重优势地位 的外企,尽管自身经营成木居高不下,经营状况却一直相当不错但伴随 着中国本土市场和创新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断地崛起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电子、电力、通信、软件、互联网等多个方面,很 多中国企业已经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已经站在了对 等的竞争平台上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 出中国市场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细化,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和战略组合将不断涌 现,资本结构趋于复杂,未來外资与中资企业之间的界限会趋于模糊如 今,中资在本地市场环境中有很大的本土竞争优势,外资企业想要分享到 这种地缘的优势,必要时要尝试寻求与本地冇优势的企业进行合资经营现如今所有的中资企业都会提升待遇和环境来吸引人才,在中国一些 新锐的通信和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待遇己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外企的待遇 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也纷纷开出高资招揽高端管理人员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在外企工作的员工的薪水和体面等优势,将会越来越 小对此,外资企业需要削减成本或改变成本结构來保持良性的经营发展, 从而继续提高其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待遇,并且扩人其外资独特的 文化实力,保持其优势。
那如何优化成本结构减少投入将在下文提到二、 面对成本压力要优化链接和适度创新 分销、研发、制造等供应链环节要是依然遵循从西方到东方这个模式 的话,那么现在的外企要认真考虑这两个问题:满足木地化需求和降低成 本如果外资在中国能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包括研发生产、顾客细分和市 场营销等等环节,直接让东方“服务”于东方,这样成本会得到很大的控 制例如已全面开展了木土化战略的霍尼韦尔,在中国的20个城市设有 多家分公司和合资企业,并且所有的业务都会更高的考虑到当地客户的需 求,成效在宝钢就是很好的说明创新是所有企业保持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的产品和理念,任何企 业必然会倒闭当外企刚步入中国时,凭借深厚经验和人才储备,创新确 实使他们走在了前面然而,当经济形式严峻,市场竞争加剧时,很多外 企特别是领先的外企站在行业制高点上,不免醉心于自己的成就和创新理 念上,所以许多创新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而偏离了市场需求摩托 罗拉实施的的铁星计划,索尼的Qualia高端系列产品,这些都是非常典 型例子外企要适度创新,因市场需求而创新,不要盲目创新新产品的专利是企业研发人员和全体员工共同的心血、汗水和知识的 结晶,所以企业必须全力保护。
在设置企业管理的理念中,加强本企业知 识产权的保护,是避免遭受外部打击的保护伞一旦遭到窃取,一定要积 极申报这样不仅能依法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防止外部对本企的骚扰 和诋毁,而且还能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为更加优质的产甜和晶牌奠定 坚实基础三、面对政策改变要关注政府和抓住机遇国外的企业家、领导者做企业时仅需两只眼就足够一只看企业外部,另一只看企业内部换言之,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具备两种本领:会看和会 管但由于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不同,在中国的外企还需要有第三只眼睛, 并且要用它来关注政府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了在华投资的外企非常宽松的优惠政策, 并且把吸收外资作为对外开放基木国策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儿年中国对外 资政策有所调整原因有三:1,外资对内资产生了挤出效应;2,外资利 用的成本在加大;3,外资引进的质量并不高并.且外资要知道,在中国 政府里有很多职能部门,包括环保局、税务局、工商局、卫生局等等,有 些针对性的政策的出台,如果外资没冇及时的关注,会成为竞争过程中的 很大一笔折扌】1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是对外资有利的,例如中国在2010 年将部分外资审批权限下放地方政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商投资 审批权限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当时就有不少外资抓住了这次政府政策的 机遇扩大了外企的规模。
参考文献:[1] 侯隽•夕卜企不再Made in China.中国经济周刊,2013[2] 杨弦章•谁杀死了外企,《大学生》2012[3] 章文光,文晓初•论中国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新视野,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