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共17页).doc
1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儿童文学概论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儿童文学①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④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二、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 (四种类型)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②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③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 ,主要是诗歌作品 如《千家诗》《神童诗》④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水浒》武松打虎、《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等三、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家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的供儿童阅读的作品四、儿童读物 广义:包括了儿童读物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版物五、“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联系与区别共性:成年人为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区别:两者性质不同,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而不只是传达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
儿童读物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性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结论: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内涵和范围都不相同的概念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收者六、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①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人和帮助者②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七、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①生理层面②心理层面③文化层面八、儿童读者的多样性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九、儿童年龄的特点幼儿期(3-6岁),身心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楚的连贯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直观性的形象思维 童年期(7-12岁),开始掌握书面语言,其思维发展则表现为,在形象思维仍占重要位置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初步形成,自我意识也得到较明显的发展少年期(13-15岁),半儿童半成人心理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有人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幼儿文学常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幼儿文学也常常具有突出的游戏化倾向,这是一种充满美学意味的文学化游戏十、儿童文学的具体形态,主要特点幼儿文学(3-6岁)①形象直观;②语言的音乐美、色彩美;③以游戏为主童年文学(7-12岁)①故事性强;②主题思想浅显;③艺术手法增强少年文学(13-15岁)①深刻性;②艺术性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其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纯真:例李其美的《鸟树》,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死了的小鸟埋在地里,插上一根葡萄枝条,他们认为会长成大树,会开出鸟花,会结出鸟果,鸟果熟了,会跳出很多小鸟这种美好的愿望和想象正是儿童心灵纯真的自然流露,也构成了作品纯真之美的内在质素稚拙:稚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艺术本能,一种美学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特质和形态它主要表现在①内容方面,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一个男孩捡走了小女孩的一只大拖鞋,还说等他将来有了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把它当摇篮使这种生命初始和成长阶段中的稚拙情态,是儿童文学稚拙美的主要内容②形式方面,如张天翼《大林和小林》中的叙述语言:“…..后来乔乔的鼻子常常要掉下来,后来乔乔说话的时候一不小心,乔乔的鼻子就‘各笃’掉下来,乔乔上火车的时候,乔乔的鼻子就掉下来了…..”在这里,鼻子掉下来的情态由于语言不断重复的叙述组合方式,产生了一种幼儿搬稚拙的口语形式风格欢愉:儿童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如木子的童话《长腿七和矮腿八》中,作者巧妙额运用夸张和变形手法,设置了长腿七和矮腿八这样两个浑身透着喜剧味儿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对比和互动,使故事处于极不协调的滑稽状态。
这种喜剧手法,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轻松,清新的欢愉之美变幻:儿童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和神奇意味这样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如郑渊洁《杰克和贝塔历险记》中,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当上了勇敢的飞行员和坦克员,作者时而让飞在空中飞机和开在地上的坦克展开惊心动魄的大战,时而又让他们联合起来,制服猫王国的国王作品所塑造的滑稽有趣而又神奇勇敢的形象和上天入地的情节运动,充分满足了儿童读者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刺激的审美心理,充分展示了儿童文学的变幻之美质朴: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然、淳朴之美儿童文学的质朴之美,来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蕴含的质朴品格和儿童文学创造者质朴的人格品质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质朴既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理内含的朴素因此,质朴拒接雕琢、矫饰和华媚,并成为儿童文学天然拥有的美学特质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一、儿童文学作者应具有的条件①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好责任感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③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④ 要有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⑴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一):自觉型 即他们具有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目的①教育型 例张天翼②社会使命型 例如曹文轩③娱乐型 例郑渊洁(二):自发型 即他们并没有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① 童心型泰戈尔《新月集》②儿童崇拜型 ③ 童年回忆型 例陈丹燕《中国少女》⑵从社会职业身份来看,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①专业作家②少年儿童出版社或少年儿童杂志的编辑③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④中小学生三、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和成人文学创作相比 各阶段有什么特殊性?①题材②构思③文学表达 四、你是怎样理解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的?试以你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例子说明之P38-39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如前所说,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心理共存着两种审美意识: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自始自终支配着整个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一方面,成人审美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它清醒地把着审美水平的关,提高和深化着儿童的审美水平;并且自觉而热情地调动着儿童审美方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儿童审美意识又始终发挥着制约作用和能动作用它随时提醒作者要顾及读者的审美能力,防止成人审美意识的排斥和取代。
又当仁不让地处处表现自己在审美方式上的才干,使自己居于台前,而把成人审美意识推到幕后五、儿童文学有哪三大母题?试举例简述每个母题的特点(表述方式)?P41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①爱的母题爱的母题”所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有一种“亲切温馨”(母爱)或“端庄深邃“(父爱)艺术气氛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②顽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有一种“奇异狂放”的艺术气氛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大海的尽头在哪里啊》③自然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所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目的,有一种“悠远率真”的艺术气氛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鉴赏和阅读指导一、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P44-46① 偏重直观感受② 易于情感投入③ 善于模糊解读④ 拙于鉴别详判二、文学批评?P46文学批评是指对作家作品心脏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专门的文学理论 行为人们总会在文学欣赏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判断,并形成整体上的或某一方面,某一点的评价,这就是文学批评三、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关系P46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密不可分批评是以欣赏为基础的人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感受,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理解。
文学欣赏比较随意、主观和感性,文学批评比较严谨、客观和理性四、儿童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和标准是什么?P48特殊性:儿童文学批评的特殊性要做到客观、公正,又必须和儿童读者沟通,了解他们对作品的反应标准: ①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②要让孩子们爱看,看的进,能够领会五、为什么要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P50-51①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明确文学阅读的目的性,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兴趣和习惯②引导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六、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各有什么特点?P52-53家庭阅读的特点:①重视图书的选择,把孩子们的阅读趣味引导到高雅的文学审美上来②重视“亲子共读”,把正确的审美趣味和习惯影响给孩子③牏好文学阅读和电视收看的关系,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摆脱过分迷恋电视中通俗视听文化的偏废现象学校阅读的特点:①带有较强的教育色彩②具有明显的集体性③带有更多的实践训练性质七、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有哪几个步骤和方法?P54-55步骤:①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②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图书的可能,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③ 对作品的推荐和介绍④ 组织作品评论⑤ 巩固阅读效果方法:① 组织文学兴趣小组。
② 组织班级图书角③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④ 举行诗歌朗诵会活动,故事讲演会等⑤ 组织各种文体的征文活动第四章 儿童学的体裁一、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又称童谣、“孺子歌”、“小儿语”、“徒歌”(一):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P58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是祖先教育、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下海家们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迷信色彩也很浓重诗妖”③ 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 并且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④ 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秘主义倾向出现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⑤ 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 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二):儿歌在艺术上的特点P59-61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1.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2.数数歌: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3.连锁调:即连珠体,或叫衔尾式,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前句末尾的词语用作后句开头的词语,往往是“随韵接合,意不相贯”(周作人语)4.问答歌,也叫盘歌,或叫对歌,利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适用于组织游戏5.绕口令,即拗口令或急口令,多由一些双声叠韵或发音相近相同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是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好工具6.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