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doc
8页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应该 致力于大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 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论文从 明晰学科定位、完善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改革 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于应用性本科高校的 发展需要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在高等教育已普及化的今天, 很多地方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最终冃标,开始 了办学定位的转变与研究型大学着重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应用型高校 更强调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 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改革思想观念、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行为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 养能力的重要职责在其课程性质定位、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应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这就 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注重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日标和专业课学习相结 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对课程 进行全面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一、确定培养冃标,进行课程定位大学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它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而工具性 文化索质和观念性文化素质,这两点与大学语文的两个基本特征相互照 应因而,大学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和谐统一[1]一)立足于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索质、增 强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门课程具有显著的人文色彩,它必须通过 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通过大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来吸取前人 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和精神营养,从而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 影响不仅是理性智慧的启迪,也是对感性经验和真情实感的形象体悟是 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走出小我而建立崇高的人生理 想;要使大学生拥有真诚豁达的胸怀;要培养大学生热爱生命、诗意生存 的雅趣通过对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 用水平大学语文通过文体专项写作训练、语言文字专项训练、文化修养专项 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宁的应用能力、文体写作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增设 文体写作专项训练,为《申论》考试议论文、评论文章的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增设“言语理解”专项训练,为《行政能力测试》中的“言语理解” 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课程定位是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为公共必 修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美育性统一的特性二、修订教学大纲,编写特色教材(-)修订教学大纲修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编写新教材根据应用性教育 的需要,重新编写《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重点在学 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根据基础加应用的冃的编写新的《大学语文》教材, 体现应用性特色,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服务)编写特色教材突出专业特点,探索校本教材,提高学生兴趣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 院校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编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比起大同小异的 教材更让学生有亲近感、认同感,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师范院 校的教材,除了包括已经选编在大学语文教材的名家名篇外,还可增加具 有师范特点的文章,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师范性体验突出地域文化色彩,探索本土教材,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我国地域广阔 口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北部的燕赵文化,西部的西域文化,南部的湘楚文 化,东部的齐鲁文化,中部的中原文化话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河南地 下文物全国第一,陕西地上文物全国第一。
山西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而 且众多的文人骚客、名篇佳作在此诞生作为河南的一所本科院校,其人 学语文教材应当涵盖丰富的地域文化,突出河南的人文特色三)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增加应用教育板块《大学语文》的教学是以一篇篇语文课文为范木的所以,要实现《大学语文》的应用性功能M,就要在 现今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设应用性教育板块,如:文体专项写作训练、 语言文字专项训练等虽然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这些内容都有涉及,但没以 板块的形式凸显出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实战的效果应用 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注重体现应用性、技术性,积极拓展教 学内容,但不能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通过学习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 提高审美情趣和修养在学习语文知识、汲取文化精髓的同时,提高口身 的鉴赏能力,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利于学生在口后工作中与人相处 在自编教材基础上,选择一些内容充实的优秀文学作品、应用文范例等 除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和经典文章之外,还要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如 将演讲稿和演讲比赛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 力三、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牛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a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 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注重体现应用型、实践性,这也要求教学方法要灵 活多样,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 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篇章时重在引导、点拨,不求血面俱到;加强思考与讨论坏节, 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对关联性作品作平行阅读,从 比较和联系中扩展视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冃的 在学习应用文时,采用案例教学,选择一个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应用文, 让学生进行讲解,全班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在体认中学习在参与型学习方面,可以适当的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比如说: 诗歌朗诵会、课堂演讲等讣学生学习制作ITT,查阅相关的资料,彼此 间你追我赶,这些活动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冃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使用课件 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子版教案有其显著的特点,信息 量大、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节省板书时间,能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 注意力和兴趣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版面的设计美化、视频和音乐链接搭配等都关系到课件制作是否成功,是 否真正实现为教学服务的冃的。
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地更新和扩充 知识面,不断地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 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处理好多媒体、黑板、普通教 具、语言表达Z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4]四、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以量化考核作为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这种 评价方式只关心课程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的动态关 注,缺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馈教学改革要收到 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是必要条件显然仅 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试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冃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因 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一)加大平时成绩比重这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根据 平时作业给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读书笔记、征文、演讲要加分, 同时鼓励他们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年终时,任课教师就可以从平时积累 的各方面学分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有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才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达到提升综合索质的目的。
)改进考试制度书血闭卷考试是目前通用的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比较有效形式,但也具 有片面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索质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 的考核制度,可以采取口试、笔试、课堂内与课堂外、闭卷与开卷、论文 与答辩等结合形式[5],给学生更多选择余地根据上述思路,应把学生 的成绩核定分为两大部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比重前一部 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后一部分重在考 察学生综合索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和考核真正为教学改革导航,起到 杠杆和导向的作用结语: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 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 性,从而系统构建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 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文字表达形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 修养和人文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释:[1] 秦朝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2] 刘彦超.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54).[3] 赵山林,张丽杰,赵建成.大学语文[M]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出版社,2008: 1- 4.[4] 谢昭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 •安 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 (2).参考文献:[1] 秦朝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2] 刘彦超.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54).[3] 赵山林,张丽杰,赵建成.大学语文[M]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出版社,2008: 1- 4.[4] 谢昭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安 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 (2)・[5] 王春华•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应用性[J] •教育与职业,2009, (8) •作者简介:高青芝(1977-),女,汉族,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老师,馆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